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

2018-05-14 12:07黄丽萍
江苏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

黄丽萍

摘 要 紫砂壶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以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个性风采、气场生动的造型艺术,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竹韵壶”也是如此,其以独特的造型风格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是一款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追求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 竹韵壶;造型风格;人文情怀

紫砂壶是一种实用的生活茗具,也是一种艺术品,紫砂壶风格各异、变化无穷,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努力,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丰富多样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紫砂壶是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紫砂壶造型丰富,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三种,各呈姿态、各领风采。其中花器的主要特点是模拟自然界动植物的形态,来塑造紫砂壶的具体造型,同时赋予茶器独特的人文内涵。“竹韵壶”(见图1)运用花器的艺术语言,以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端庄清丽的个性风采、气场生动的造型风格,辅以贴塑、雕刻等装饰工艺技法诠释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

1 造型设计与风格

“竹韵壶”是在借鉴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而成,形制端重又不失灵巧。壶体呈扁球形,壶肩线与壶口线上下平行,一同勾勒出壶颈,壶盖轻压壶口,盖与壶口严丝合缝,盖与壶颈弧面交接平稳、过渡流畅、融为一体;盖面上凸,竹节状桥形钮横跨其上,细竹枝蜿蜒其侧,显得生动逼真,丰富了壶盖的层次;整个壶体曲面收放自如,主视面舒展流畅;竹段形直流自壶肚上半部微微上翘胥出,竹段有力有度,粗壮中透着丝丝秀雅,典雅别致,枝节处长出的嫩芽顽强地爬向壶身,竹叶摇曳,给人空灵真实的感觉,惟妙惟肖,富有生命的意趣;另一侧竹枝由粗而细巧妙地弯成耳形把,随壶身势而动,与壶流呼应,塑形细腻精致、节线清晰逼真;壶圆底平滑流畅,下接三圆足,这就使壶体匀称而又层次丰富,三足与壶钮在形势上巧妙呼应的同时,支撑出了整把壶的气韵。壶身骨肉亭匀,壶体、流、把及钮线条柔和,点、线、面的过渡交接清晰,手法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壶型整体通融连贯、光洁似玉。

“竹韵壶”采用传统原矿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色澤浑厚古朴、温润典雅,整体布局独特,既不单调又不累赘,传统中又有创新,古朴中不失雅致,营造出难得的视觉美感。

2 人文寓意与情怀

“竹韵壶”运用紫砂花器造型语言,模拟自然界中竹子的基本形态,壶嘴、壶把、壶钮皆塑成竹节之形,并用贴塑的装饰手法将生动的竹叶贴在壶身,把竹的灵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生于山野的竹子摇曳生姿、婀娜挺秀、怡人心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留下了完美的形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东坡经历三度人生浮沉,始终不变的是对竹的喜爱,因竹坚韧不屈的品质,古今仁人义士多爱竹。竹之挺拔、常青不凋以及竹的清疏之影尽可入诗怀,借以象征虚心、高洁、耿直、坚贞、思念等品性,显示出清新淡雅、高贵脱俗的审美特征。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已上升为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以竹为情、以竹自勉,竹节情早已深刻地印记在人们心里。

“竹韵壶”吸收大自然的灵气,巧妙地把竹元素引入主题表达中,以独特的造型风格及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讴歌了清新淡雅、高贵脱俗、虚心坚韧的人生品格。

3 结 语

紫砂壶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竹韵壶”巧妙地把竹元素引入主题表达中,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虚心劲节山野间,清风白月映婆娑”的人文情怀,是一款兼具审美价值和人文追求的紫砂作品。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如何培养当代技校生的人文情怀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
浅论中小学素质教育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