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曲《鸿雁》演唱及钢琴伴奏创作

2018-05-14 08:59李彦慧
北方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鸿雁钢琴伴奏

李彦慧

【摘要】鸿雁是一种候鸟,最早出现于阴山岩画上。因它象征着家园、友谊、忠诚,故蒙古人民对鸿雁怀有崇敬之情。《鸿雁》起源于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在蒙古歌曲中代表盛宴,现由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先生填写汉词、张宏光编曲,经呼斯楞演唱,传唱大江南北。本文从《鸿雁》的创作手法、美学价值及钢琴伴奏方面分析,进一步让大家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鸿雁》;美学价值;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学价值

民歌源自人类文学艺术,对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又有别于其他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在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有一朵灿烂的艺术奇葩——蒙古族民歌。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先生认为:“地形地貌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制约并影响着作为意识形态的音乐艺术;而音乐当中又极其自然地表露出种种地区风貌及民俗特征。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流传的作品中,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的身上。”可以说,对于音乐艺术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特定内容、形式、風格作品的一个正确的认知,揭示了音乐艺术受生态环境制约与影响。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族民歌受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牧歌、赞歌、宴歌、儿歌、思乡曲等与草原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鸿雁》是宴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表现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将友人比喻成“高贵的白天鹅”。广泛流传的《鸿雁》在创作过程中与修辞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1)托物言志的情感表达,借“鸿雁”抒发心中情感,给予对未来有所期冀的情怀,增强了词本身的诗意性和蕴味性。(2)象征,“鸿雁”蒙语译为“白天鹅”,词义在之后的传播和翻译过程中发生变化,成为人们所熟悉的“鸿雁”,对蒙古族自身有象征意义。鸿雁象征着友谊和故乡,它在歌词中的反复出现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3)押韵,对歌词来说,在“ang”韵的前半部分,如上、伤、乡、往、等,合辙押韵的歌词使它更具音乐性,整齐的结构读起来郎朗上口,易于推广。(4)拟人,给予鸿雁以人的情怀,描绘出“我”与“鸿雁”对话的画面,例如“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等,较为直接地用拟人化手法表达情感。随着《鸿雁》的歌词由蒙语翻译为汉语,歌词的意境从祝酒歌演变成思乡的歌,音乐人吕燕卫先生所填写的歌词有两个主要的内涵,先写意境,再写友情,充满思乡之情。鸿雁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具有深厚的审美魅力和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蒙古族民歌就像含着草香的劲风,慢慢浸透人的身体和灵魂,需要用心聆听,让人百听不厌,叹为观止,《鸿雁》就是这样一首灵光乍现的旷世经典。聆听《鸿雁》即是聆听蒙古族人民的内心深处,让我们难以忘记。这首歌将永远传唱,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鸿雁”“天空”“秋草”等词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鸿雁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飞翔,微风吹过,芦苇飘荡,仿佛宽广的天地间只有挥洒自如的歌者和舞者。鸿雁又叫大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都会迁徙南方,因而会经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江水长”“秋草黄”,描绘出草原的美丽画面。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也称“马背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酒喝干”“再斟满”,展现了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及饮酒习俗。“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讲述的是迁徙的鸿雁已回到北方,歌者迟迟未归,只能通过鸿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作品分析

《鸿雁》采用分节歌形式,4/4拍,E羽调式,这首歌曲是G大调,前奏采用了低沉又不失风趣的跳音,中间出现一次小二度移调,从G大调移到了降A大调,通过移调强化了歌者的思乡之情。在结构与音区方面,层层递进,情感呈上升趋势,虽然是重复的二段体结构,因巧妙地处理音区与调性,使整个作品不失单调,相反,得到了更好的挖掘。歌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蓝天、骏马、河流、草原等,第二部分表达情感,前后两部分构成一首完整的诗。同一曲调重复两次,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高度自由的统一。从旋律线角度看,整体以迂回曲折式发展,主题旋律以主和弦为旋律音进行阐释,整个主题旋律平缓优美,结束在la音上,半终止结构,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第二句旋律的前两小节进行方向与第一句形成相反,表达出感伤,是主题的变化和发展,歌词在第一段结束时重复了一遍,在第二段结尾处重复了歌词的第二部分。中间有间奏,后转入降A大调,从G大调转入降A大调的旋律线条,没有出现太大变化,结尾处“酒喝干……今夜不醉不还”是整首歌的高潮部分,准确地表达出思念和悲伤的心情。简单的节奏夹杂着一丝绵长。歌词的主题是通过事物表达情感,表达游子的思乡情怀。在歌曲B部分“带上我的思念”,突出的是“思念”,我们可以看到思念的“思”用连音连接了三个音的跨度,时值长一拍半,而“念”时值则长达三拍半,拖长这两个字,以表达出强烈的不舍。因切分音节奏改变音符的强弱力度,在B段中最后的部分“酒喝干”出现了小切分节奏。总之,不论是“歌声远”还是“酒喝干”都彰显出蒙古族豪迈不羁的性格。豪迈的《鸿雁》还有着一个很重要的成就,是在配器方面针对蒙古族钢琴伴奏做了大量创新,在伴奏编排上,和声的表现手法更为突出。这首歌的创作并没有完全采用蒙古族的本土音乐,而是在旋律发展的部分突出了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三、演唱技巧

音乐只有通过语言展示概念、思想和形象,才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客观事物和细致复杂的内容,并准确认识作品的民族特征。情感是声音的灵魂,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草原上琴声忧伤。”在演唱这几句时,要具备饱满柔和的声音,通过共鸣腔体轻柔的发出,自然而又连贯地唱出,给人一种舒适感。“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心中是北国家乡。”当演唱这几句时,需要足够的气息,作者将自己比作鸿雁,飞向南方,无论身在何处,思念的永远是北国故乡,情绪要表现得更为激动,给人忧伤感。最后几句“酒喝干……今夜不醉不还”充分展现了蒙古族人民豪放不羁的乐观性格。总之,有节奏就要有强弱,把声音的控制力与强弱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演唱技能。蒙古歌曲本身豪迈宽广,旋律线条大起大落,故而要娴熟地把握强弱之间的力度。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力度变化和自然衔接都要用扎实的技巧来表现《鸿雁》的荡气回肠。此外,对歌者的要求也很高,要保持强有力的高音,又要具备吐字技巧,吐字中口腔打开的程度颇为重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歌曲A部分歌词中“鸿雁天空上”的“上”原本的小字二组e上即兴加入上波音,使音乐效果更加饱满。

在吕燕卫重新填写《鸿雁》汉词后,由于来自蒙古族的呼斯楞精通传统乐器和流行乐器,在把握了旧曲天地长久的情怀基础上,融进了现代性色彩,柔情百转,诉近了人生沧桑,唤醒了滚滚红尘的情怀,因而他演唱的《鸿雁》不仅流露出浓郁的蒙古风情,而且又不缺乏唯美的时尚,感染了都市听众,传达出蒙古族的豪迈大气,成为新民歌的典范,因而被称作草原音乐新生代领军人物。呼斯楞对自己未来的音乐之路有着明确的方向,永远以草原民族音乐为主线,他说:“在阴山脚下成长的孩子,平原、骏马、风沙、大雪……全部都是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向往的神话,是围绕牧民心中一辈子的牵挂,是永远都熟悉的气息,是永远不愿放弃一切的家。”

2011年11月17日,在为奥巴马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呼斯楞現场演唱了《鸿雁》,当晚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并截取了这一画面,此消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家乡人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以他独特的嗓音唱响了草原的辽阔,因而这首歌传唱度很高,引起了沙宝亮、韩磊、降央卓玛等音乐家在舞台上演唱。

四、钢琴伴奏

多种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钢琴伴奏,其中,音乐创作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和声,对乐曲而言起到了灵魂性的作用。和声技法对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明确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推动乐曲的发展、烘托音乐的气氛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杨霖希在编配伴奏时考虑了和弦外音、和声节奏、重复旋律等方面。

(一)采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图1

(二)复调手法的运用

图2

织体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五声性复调技法,和声清淡而线条华丽,在上图中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主旋律长音外出现了八分音符的旋律进行,形成了上静下动的形式,避免了音乐的停滞。

(三)采用了音阶式的旋律线的流动进行,似鸿雁在展翅高飞

图3

(四)在为草原歌曲编配钢琴伴奏时

因主体是西洋乐器——钢琴,故而杨霖希在和声编配上以西洋和声为主,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西洋大小调体系之上,采用三和弦与七和弦最具代表性的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充分体现了西洋调式和声思想,尤其对蒙古族民歌而言是最代表性的体现。

图4

作为钢琴伴奏,我们都知道,钢琴自身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可以将大部分乐器所要展现的音乐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蒙古族民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节奏悠长、结构庞大、音乐宽广。因此,为《鸿雁》伴奏时,要以技巧加上对节奏内涵的体会,由于《鸿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因而在触键方面应做到柔美又不缺失力量。

五、结语

中国音乐理论家赵宋光先生曾指出:“面对工业文明的到来,草原文化首先致力于意境的矜持,守护自己纯洁的企慕。在精神层面上,草原牧歌不应该让欧美作曲所取代,但是它可利用现代音乐技术手段来弘扬它的旋律。”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跨界而居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族民歌则是原始的民心的吐纳,也正是作为原生态存在的根本价值,它的生命意义在于它的民族性,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的活态性。现在而言,蒙古族民歌已是一个有限的存量,就像世界上濒临的物种,使民族特色的歌曲缺乏正规的钢琴伴奏,使高等艺术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播,积极学习外界音乐元素,使蒙古族音乐与钢琴相结合,使钢琴伴奏走“草原风”,让钢琴伴奏不仅不失钢琴本身的技巧,而且使其具有民族特色。不仅对本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蒙根朝鲁.内蒙古的民歌[J].民族团结,1994(11).

[2]石建平.浅谈北方草原生态环境下的蒙古族民歌题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04).

[3]杨玉蓉.蒙古族民歌旋律发展探微——以—段体中的两乐句结构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04).

[4]赵万梅.试论蒙古族民歌《鸿雁》的人文内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9).

[5]赵靓.浅谈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性——以《鸿雁》为例[J].青年作家,2014(14).

[6]吕芬.歌曲《鸿雁》的艺术特色及演唱解析[J].青年文学家,2014(27).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鸿雁钢琴伴奏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雄鸡和鸿雁
以理驭算远离“陷阱”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