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革命”

2018-05-14 13:52梁晓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计算机核心

梁晓燕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再加上企业转型升级,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迅速退潮,中职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出口决定进口”,随之而来,该专业的招生形势也不容乐观,生源质量严重滑坡,教师苦不堪言,专业建设陷入恶性循环。如何摆脱困境,唯有转变思路,以转型求发展。为此,对该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冷静分析,提出“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教学策略一体化、考核方式货币化”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供中职学校决策层、一线教师思考、探讨。

[关 键 词] 中职计算机;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082-02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育目标偏差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动手能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这种“技能至上”的培養目标指引下,学生练就了一身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确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敲门砖,但随着学生进入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遭遇各种困惑:对客户提出任务反复修改的要求十分厌烦;知道任务怎么做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不知道如何向客户展示自己所做的作品;想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又无从下手等,这些问题常令身处职场中的学生焦头烂额。究其原因,是职业素养缺失造成的。

(二)教学内容脱节

经过三轮课改推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材从原来的以学科知识为架构变成了以学习任务为架构,这种教材架构模式与当前流行于中职计算机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配套度非常高,深受老师欢迎。但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学习任务只是一些相关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堆积,与仿真企业需求的综合性实践任务相去甚远,造成学生虽然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真正接触到实际具体工作任务时,仍然会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与我们当前所教的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有关。

(三)教学手段单一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有效。而众所周知,任务驱动教学的顺利推进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恰恰是中职学生所缺乏的。截至目前,由于缺乏这方面针对性应对策略的研究,老师只能简单套用这种模式,把课堂变成“教师讲解一个任务,而后学生模仿完成另一个相似的任务”的“假任务驱动课堂”。在这种课堂中,由于学生只是停留在对教师动作的简单、机械式的重复,因此,根本无法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作深入的领会和实践,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乏力

分数是最直接也是最古老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分数结上了缘。而这些曾被分数伤透了心的中职生,对分数早已无动于衷了。可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由于缺乏其他有效考核手段而依然采用这种分数评价方式,既现实又无奈。虽然最近有中职学校试图推行学分制,以化解这一尴尬。但学分制对学生最大的制约是能否拿到足够的学分准时毕业,这对毕业证书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中职生依然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目前各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方式依然乏力。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素养内涵界定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核心能力,是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使命和要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要求,结合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及企业工作岗位的特点,我们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思考和界定,确定为文化基础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核心素养、社会参与核心素养三个维度。

(一)文化基础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会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会安装、设置与操作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会使用与管理数据库系统;会使用多媒体技术。

科学精神:开发计算机作品时务实严谨、精益求精;营销计算机产品时诚实守信;开发和管理数据库时具备安全意识;7S素养。

(二)自主发展核心素养

学会学习:反思的习惯;自我学习新系统、新软件、新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意识。

健康生活: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品德品格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等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社会参与核心素养

责任担当:敬业爱岗,较强职业意识;共同完成作品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和能力;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的创新意识;具备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必备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以贯彻实施呢?笔者认为应从“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教学策略一体化、考核方式货币化”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职业化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是以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为体系构建,这种体系不利于职业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在充分考虑计算机应用专业特点及就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形成了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体系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新模式。另外,为了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力”,我们在学生就业前(第五学期)安排了对接行业需求且整合各模块技能、仿真企业案例的实训强化模块包,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就业前强化。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重新洗牌,让教师从原先注重职业能力转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重,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中职教育目标偏差的问题。

(二)课程内容项目化

课程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针对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材所呈现的学习任务对核心素养培养涵盖不足、对接企业不够紧密、综合化改造程度不够等现状,我们课题组投入人力、物力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处理,努力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完成计算机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完成对学生职业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具体操作步骤: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和企业走访,摸清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类整理形成各课程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分析某一门课程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核心素养)要求进行细化,转化为一个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再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课程内容项目化。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内容项目化改造后,学生在企业案例、仿真企业工作情境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牵引下兴趣盎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熟悉了解决实际工作任务的思维方法,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意识,提高了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

(三)教学策略一体化

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一般安排在计算机房中进行。课堂流程大致是教师通过控制软件给学生演示操作,接着学生在自己机上模仿操作,最后学生将作业提交给教师机。由于教与学在不同方位进行,所以教师讲解时,不了解学生的听讲情况。而学生操作时,由于人数太多(50多人),教师巡视根本无暇顾及,导致许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約束和监控而游离于课堂外,教学目标很难得到落实。

在课堂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后,教师通过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然后根据“小步子、多台阶”的处理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工作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给学生以指引,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因畏难而放弃的弊端,培养了学生专注执着的职业品格。同时,以小组分工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牵引下开展学习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担当品质。在完成各个子任务后,让学生起来展现成果、讲解作品,从而培养荣誉感和积极进取的健康生活素养。同时,教师给予点评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流程大致为: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分析任务作出决策、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展示成果师生评价、任务拓展课后深化。

(四)考核方式货币化

最近,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始推行以学分制为主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在传统分数式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性评价,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终结性评价带来的种种弊端,但依然无法全面体现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并重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此,我们在总结学分制实施的经验基础上,探索试行了一种既能体现职业素养又能评价职业技能且受学生欢迎的具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的全新评价制度——虚拟工资评价制度。

虚拟工资评价制度的思路源自于目前企业中最常采用的结构性工资制度。它是仿真企业员工标准,以基本工资、职务工资、项目创收、奖金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并汇总,并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每月发放的高度仿真企业管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具体操作是首先将课堂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进行签到考勤,给予一定的考勤奖金。然后把学生转换为企业员工,给予一定的基本工资和职务工资。同时,将课堂上学习性工作任务(项目)转换为企业作品(产品),并按照作品完成的验收标准进行评定,给出等级和项目创收奖金。评选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先进小组、先进个人并发放奖金奖励。汇总后得到每位学生的本月工资,然后以虚拟货币的形式每月给予发放。

虚拟工资制度的推行,既客观反映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在校表现,又激发了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同时很好地模拟了企业文化,这对学生养成企业思维、行为方式、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等核心素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融于日常教学中去。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6(12):165-168.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计算机核心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