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8-05-14 13:52韩有桧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互联网+

韩有桧

[摘 要]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严重冲击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形势,创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让思政教育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接着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路径,期望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丰富及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4-0108-01

我国对特色高校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坚持立德树人,引入优秀的思想。处在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的“互联网+”大环境中,高校学生成才是互联网新的动态,顺应这种模式,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积极寻求该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变革,这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是各种思想交融的场所,应利用互联网优势,把互联网有效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围绕思政教育开展工作,塑造“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新的平台,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寻求高校思政教育新出路。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对此结合个人认识,现分析如下。

一、“互联网+”积极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信息,教育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这符合彼此之间的沟通习惯,在互动中,针对性地设置主题,让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提升教育效果,从道德及行为方面为学生提供积极引导[1]。创新、竞争的思想观念受到人们认可,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互联网信息庞大,不受时空限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可能:思政教育工作者能灵活把握教育时间及地点,形式不再受限于课堂教学,使思政教育理论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方案

(一)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活跃思想阵地

通过“互联网+”技术指导思政工作的开展,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设立“教育文库”,为学生提供思政教育理论成果,协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思想顾虑,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思想政治平台,便于更好地利用问题指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植入“互联网+”新元素,将思政教育推到高校教育活动中,传播教育正能量[2]。切实运用好“互联网+”渠道,通过QQ、微博等形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搭建阵地,指导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培训“互联网+”思政新领袖传播思政教育积极信息,以“互联网+”舆论为起点,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社区及微博等形式普及思政教育理念,与高校学生共同进行思政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如,华师就成立“青网计划”工作坊,积极融入互联网摸索寻求“互联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软实力,围绕“华南师大紫荆青年”微信平台开展具体工作,分工协作、责任清晰,构建隔空远程育人平台,熟悉网络环境,挖掘网络资源,跟踪每一名学生的动态,加强主动引领,传播正能量[3]。

(二)加大教师在职培训力度,提升媒介素养

思政教育工作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淘汰以往滞后的观念,学习新知识致力于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具有良好的互联网处理能力。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构建网络文化过程中,强化教师在职培训,促使思政教育工作革新。如,学校可使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知识,当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时,应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思政理论知识提供技术支撑,让思政教师多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成果,吸收丰富的教学经验,致力于革新思政教学。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适当完善。

(三)构建健全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互联网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些明确的规章制度,防止学生浏览不健康、不正规的网页,开设网络法制教育课程,邀请当期法制部门专家来校讲座,教授学生正确上网。严格把控校园网的每个接入点,组建高素养的思政教育监管管理队伍,思政教育工作者用心理咨询谈话法与学生进行交谈。购买防火墙等过滤系统,完善思政教育网、学生就业网等学校主流网页的建设,配备专门的思政老师,定期对网页实施维护。学校与专家一同商讨,制定健全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借助多媒体途径普及思政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知识,精神得到陶冶,应对各类不良诱惑,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

如,学校通过互联网文字及声音等传播优势,在贴吧及微博上发布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新闻,着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等,为学生组建一个讨论群,让他们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讨论的内容,正确解释这一价值观念,端正学生的思想行为。应注意一点,学校应严格监管学生发布及讨论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建立思政教育舆论屏障,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沟通环境。

高校担负着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责任。面对新的網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很大冲击。学生主体意识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不断减弱,学生开始怀疑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网络多元文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应理性看待及正确认知“互联网+”,仔细探究,提高思政教育的理性、科学性,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到“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学生引导,开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增强是非辨别能力,让他们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4]。

参考文献:

[1]王彤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才智,2016(4).

[2]姜雅槐.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东方教育,2015(9).

[3]肖俊桂.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的SWOT分析[J].卷宗,2017(10).

[4]唐子宇,赵博,杨舟.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创新[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244.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互联网+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