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方国的政治中心探索

2018-05-14 08:54梁庭望
创新 2018年1期

[摘 要] 骆越方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之一,骆越文化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骆越方国的方位、商周墓葬群位置、出土的王级文物、王级地名、壮族文学、京畿位置、都城防线、指挥中心八个方面提供证据,可证明骆越方国的政治中心位处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到陆斡镇、罗波镇、夏黄村一带。

[关键词] 骆越方国; 商周墓葬群; 武鸣; 大明山

[中图分类号] K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8)01-0098-11

骆越方国的政治中心,指的是骆越方国都城和京畿。一个地方政权的建立,必须有一个比较稳固、相对稳定的都城,而都城的稳固和京畿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丰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一个地方政权的存在,必须首先研究它生长的根基——都城和京畿。但是,古代都城往往在烽火中焚毁,踪迹难存,这就使探索古代都城的具体方位难度很大。特别是像骆越方国这样的南方都城,其建城结构与北方为了对付寒冷必须挖掘较深地基的方式不同,早期连宫殿也是竹木结构,因而寻找起来就更加困难。世界各国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三个方法:一是以残存城基为标志;二是以史籍记载为根据;三是以古墓群或祭坛为依据。骆越方国无明显的残存城基,也没有古籍记载,但有商周古墓群作为判断依据。

一、骆越方国的诞生及其方位

汉代汇集整理的先秦古籍《逸周书·王会》有“路人大竹”的记载,史家认为路人即骆人。和路人一起进贡的有瓯、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仓吾等小侯国,它们与路侯国是平行的,说明商代初年骆越方国还没有形成。后来,骆越方国诞生,损子、产里、百濮、九菌都并入其中,战国时的《吕氏春秋·本味》记载有骆越国,但其他侯国已经不复存在。

但是,骆越方国究竟什么时候产生,史无记载,只知道它的大致方位。《史记·南越列传》载,汉使陆贾至南越,南越王赵佗惶恐,为书谢罪,“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说明西瓯骆越在南越国的西边。当时赵佗灭安阳王,在今越南境内建立了交趾、九真两郡,因此骆越国不可能在交趾,只能在广西境内。而广西北部为西瓯方国疆域,骆越方国只能在广西中部以南,而在此区域内,唯有武鸣马头镇发现有商周墓葬群,雄辩地说明骆越的都城应该在武鸣马头镇附近。

根据武鸣元龙坡商周骆越墓葬群,可以大致推断出骆越方国方位。关于武鸣元龙坡墓葬年代,1994年出版的《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公布元龙坡的8次数据,最早为距今3230±100年,经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1520年至公元前1310年,最晚在春秋[1 ]。“对比元龙坡墓葬树轮核定的公元前1520年—前1310年,骆越都城开始兴建约在商代第六王沃丁到第二十王盘庚之间。也就是说,从沃丁到第二十王盘庚之间的200年里,是骆越方国聚合时期。我们断定,公元前1520年骆越人开始在元龙坡附近落脚,此时还不是建国之始,则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骆越方国应当产生了。” [2 ]

二、大都市的标志——商周墓葬群

武鸣马头镇到陆斡镇一带有一个大都市,其主要标志是马头镇附近的元龙坡和安等秧两个土坡的上千座商周墓葬群,这是岭南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商周墓葬群。1985年,在南宁市武鸣县(今武鸣区)离马头镇马头圩东北500米的元龙坡和安等秧(距元龙坡300米)两个土坡发现商周墓葬群,总数在700座左右。1985年10月开始发掘,10月15日到10月28日首先发掘安等秧,一共发掘86座墓葬,方形土坑11个。从这两个土坡436个墓葬可以大致推断当时的人口数量。马头都城西北全苏发现铜卣和铜戈,西南敢猪岩发现铜戈,显然是两个护卫城区的军事聚落,考古学家郑超雄先生估计应各有500人左右。陆斡岜马山商代墓葬发现首领级玉戈,该地也是一个军事聚落点,人数比较多,达到800人左右。城区城郊范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个乡镇,聚点估计有2500人左右,这一带人口估计上万 [3 ]。“闽越千人众号称王”,骆越方国明显比闽国要大。

这说明,早在2000~3000年前,这一带有一个大都市,它有一个中心城区,周围还有若干护卫的聚落。按照全世界依据墓葬群寻找都市的通例,这个大都市应当在马头镇到陆斡镇、罗波镇这个三角形地带。一般而言,墓葬群离城市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大致在10~20千米。但经过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踪迹难寻。原因是这里的城市城基与北方不同,北方天气寒冷,要挖比较深的地基,容易留下城基;岭南天气炎热,唐代以前的宫室多为干栏式竹殿,一旦拆散或焚毁,踪迹难寻。故而对这个城市的性质,只能依靠文物解答。

三、都城依据——王级文物

从出土的器物数量和档次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地方政权的规模。器物主要有:

青铜器——元龙坡出土青铜器110件,包括铜矛、铜钺、铜斧、铜匕首、铜镦、铜镞、铜卣、铜刀、铜盘、铜凿、铜针、铜铃、铜钟、铜链环等;安等秧出土86件,包括铜剑、铜矛、銅钺、铜镞、铜斧、铜刮刀和一件铁臿。

陶器——元龙坡出土的陶器主要有敞口罐、深腹罐、双耳罐、钵、釜、瓮、碗、壶、杯、纺轮等;安等秧出土54件,主要有陶罐、钵、杯、釜、纺轮等。

玉石器——元龙坡出土比较完好的玉器200多件,有玉管、玉环、玉钏、玉镯、穿孔玉片、玉坠子、玉凿、扣形器、镂空雕饰等。另有上万片玉玦,形如钢币大小,中间有孔,因久埋地下,许多片粘连在一起,形成长串无法分开。环和钏的残片不计其数。完整的白玉环通体磨光,加工精细,显示出比较高的文明程度。安等秧出土比较完整的玉质或石质玦璜57件。

其他——元龙坡出土石器范6套、砺石48件、河卵石48件、小石子130颗,共200多件。

此外,在元龙坡和安等秧附近比较重要的出土文物还有:

离元龙坡仅仅几公里的勉岭,出土一件精美的商代兽面青铜提梁卣,为商代顶级产品,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镇馆之宝。伴隨物还有铜戈。

岜马山贵族岩洞葬出土玉刻刀、玉戈、玉璋。

敢猪岩洞葬王级墓葬出土大量明器,其中重要的有玉环、玉玦、玉璜、玉镯、玉串饰、石锛、骨针、骨锥、海贝。

独山岩洞葬出土玉钏、铜剑、铜矛、铜钺、铜斧、铜戈、铜镞、铜刮刀,其中一件铜矛刻有变体“王”字。

在两江镇等地出土冷水冲型铜鼓4个。

宾阳韦坡2座战国墓出土铜钺、铜矛、铜斧、铜叉形器。

上述墓葬群及其出土文物说明,大明山西南麓有一个重镇。默多克的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将有1万人到10万人的视为小国,10万人以上视为国家。按元龙坡墓葬估计,骆越都城及京畿初时为2500~10000人,属于小国,也就是方国。到公元前111年瓯骆两个方国灭亡时,“瓯骆四十余万口降”汉①,假定分半,骆越方国已经发展到20多万人口。但当时瓯骆实际不止40万人。那么,这个重镇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城镇?从墓葬位置、结构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它必是骆越都城。

第一,从墓坑位置和结构来看。以元龙坡为例,墓坑由坡脚开始,逐级往上排列,直至坡顶,越往上墓坑越大,明器越多,明器档次越高。典型的是M147号墓,位于西坡顶,长、宽、深分别为400厘米、60厘米、164厘米。东西两端有两层平台,出土铜卣、铜矛、铜钺、陶罐、陶钵、3件陶范和许多陶片,档次较高。虽然和中原王级墓葬相比略为简陋,但与南方的同坡墓葬相比,它是一个形制特别的船型墓坑,且有出土铜卣,显然是王级首领墓葬。安等秧M14号墓位居坡顶,墓坑长、宽、深分别为190厘米、90厘米、16~20厘米,其长度和宽度明显大于其他墓葬。随葬物有铜矛、铜斧、刮刀、铜铃、玉镯、陶杯。

第二,从出土文物属性来看,出土的青铜器以兵器为主。元龙坡出土的110件青铜器中,兵器就有矛21件、钺11件、斧23件、短剑3件、簇10件、刀12件、镦15件,共计95件,比例达86.4%,是名副其实的兵器墓葬群。安等秧古墓群出土的86件青铜器中,兵器有青铜剑15件、青铜矛6件、青铜钺2件、青铜箭簇6件、青铜斧31件,占青铜器总件数的69.8%。这样的阵势只有国家政权才能拥有。在马头镇和两江镇之间的独山洞穴墓葬,出土锐利的铜剑、铜矛、铜钺、铜斧、铜戈、铜刮刀、铜镞、砺石,绝大部分是兵器。发掘者认为“独山岩洞葬死者的族属应是壮族的先民——骆越。” [4 ]29从其随葬品规格来看,专家认为应是骆越王墓,起码是骆越大将军墓。

第三,从出土文物档次来看。铜鼓的大型号属于骆越首领级重器,是权力的象征;玉璋是王级的标志;铜卣也属于盛祭祀先王秬鬯酒的王级器皿,俗称“秬鬯一卣”。骆越方国连年给中央王朝进贡鬱(金樱花果),朝廷用其加入秬鬯,再盛于提梁卣,斟酒以敬先王体,故而特回赠兽面提梁卣。勉岭铜卣达到商代顶级卣,内部有一个符号,应为变体“王”字,是中央王朝特意为骆越王铸造的。安等秧M14号墓铜矛刻有“王”字,铜铃说明她同时享有神权,玉镯说明她是个女王,与民间传说的娅王吻合。武鸣独山岩洞中出土铜矛2件,其中1件铸有“王”字 [4] 30,这是王级政权标志。

第四,从特殊符号来看。安等秧出土的陶器上,刻有骆越的代码和符号“■■”,表示一个展翅飞翔的飞鸟、一个大眼睛的雏鸟,充分说明元龙坡和安等秧墓葬一带大城市的性质。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夏黄村一带的大都市,其众多元素只有都城一级的都市才具备,故应是骆越都城。

四、王级地名

围绕大明山南麓马头镇、陆斡镇、罗波镇一带,遍存王级骆越地名。

(1)元龙坡——壮话叫作“Ndoi yien

zlungz”,“yienz”是脖颈,“lungz”即龙,故“Ndoi yienzlungz”意思是“龙颈坡”。在古代,龙是统治阶级的象征,是帝王的标志。

(2)安等秧——壮话叫作“Andaeng

jyangj”,“an”即马鞍,安等秧呈马鞍形而得名,“daengj”是竖立,“yangj”是宝剑,意思是“竖立宝剑的马鞍形土坡”。宝剑是古代首领、将军或王的佩带武器。

(3)夏黄村——壮话叫作“mbanjya

hvuengz”, “mbanj”即村庄,“yah”即女子、祖母、婆婆,“vuengz”即王,意思是祖母王村、婆王村、女王村。

(4)起凤山——在夏黄村附近,壮话叫作“byavuengz”,意思是帝王山。

(5)古鲁村——壮话叫作“mbanjgoloz”,“go”是植物量词,“loz”是葫芦。相传洪水淹没天下,大明山只剩下蒲扇那么一小块地,兄妹俩躲到葫芦里幸免于难,后由他们繁衍人类,意指此处是再生之地,暗含骆越方国的诞生,这里当是原骆越宫城的一部分所在。

(6)陆斡镇——壮话叫作“Roegvat”,“Roeg”是鸟,“vat”是挖(田),这正是“骆越”的本音,意思是“耕田土的鸟部落”。“骆越方国”是“挖田的鸟国”,应和了越人的鸟田神话。古越人以鸟为图腾,《越绝书》载:“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小大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其故何也?”①后人回答,越人为夏禹之后,祭祀夏禹之俗曾经断绝,新君共立,祭祀恢复,于是“安集鸟田之瑞”②。石钟健认为:“《交州外域记》谓‘雒田者,《越绝书》则称为‘鸟田,当是同一传说的不同称法。” [5 ]这是岭南唯一留下的骆越地名,极为珍贵。

(7)小陆镇——距离陆斡不远的陆斡小镇。

(8)大明山——壮话叫作“byacwx”,“bya”是山峰,“cwx”是祖根,故大明山真名是“祖根山”,暗含骆越方国的最初创立。

(9)大明山周围还有好多地名取“超”“朝”“周”“召”音,都是壮语“Gyaeuj”的汉语音译,意思是头、脑袋、首,引申为官人、首领、领袖,这一带这类骆越方国地名密集,当是骆越首领活动留下的遗韵。如两江镇有“越江”“南朝庙”,陆斡镇凤林村有“南巢泉”,大明山庙有“召王庙”,等等。“召王庙”就是骆越王庙,“越江”就是骆越王江,“南朝庙”也是骆越王江庙,“南巢泉”就是骆越王水泉。在骆越故地中只有大明山地区才有这样多的骆越王地名分布。召王庙也叫大明山庙,位于大明山主峰龙头峰正南面山脚下的全曾村庙口屯,是骆越故地所有大王庙的祖庙,广西各地的大王庙都是大明山大王庙的子庙。召王庙壮语叫“庙召骆”(miuhgyaeujroeg),意思就是骆(鸟)王庙,但其毁于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毁庙风潮,现在已是一片废墟。清末民初编撰的《武鸣县志·图说·世志》中记载,大明山“高数百丈,延袤三百余里,上有风穴,下有神祠,古木连云障日”。神祠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庙宇,能占据大明山这一祖山中心位置的神灵显然是骆越人的王,所供奉的主神是骆越王“召骆”和骆越老女王“佬卜”(罗波)。

(10)古鲁村南边滨临一条江,《武鸣县志》中称之为骆越水,这是岭南唯一的骆越水名。现在水头建有暮定水库,历史上是骆越方国主要对外通道,现在水库边仍有建筑遗址残迹,屡屡出土战国瓦片。

五、壮族文学中的都城

壮族民间文学和文人作品中,有许多与都城有关的诗文。

(一)童谣

在大明山西端山脚下的马山东部古零镇、加方乡、古寨乡,长期流传两首童谣:

其一是“Ronghrib gip haexgaeq,aemq daeh daeuj laeng gou,meiz mou hawj mwngz gaj,meiz max hawj mwngz gwih,gwih baedaengz Bincou,louz baedaengz dieg hak,ndaej Gwn bak cenj chaz ,dauqma mwngz cix dai”,翻译成汉语是:“萤(火)虫捡鸡粪,背袋到我家。有猪给你杀,有马给你骑。骑马到宾州,游玩到官地。得食百杯茶,回家你就死”,意思是见到官家地,心意满足,死而无憾。

其二是“Ronghrib gip haexgaeq,aemq daeh daeuj laeng gou,meiz mou hawj mwngz gaj,meiz max hawj mwngz gwih,gwih baedaengz Bincou,louz baedaengz dieg rangz,cix raen ranz vuengzdaeq,vuengzdaeq cab saingaenz”,翻译成汉语是“萤(火)虫捡鸡粪,背袋到我家,有猪给你杀,有马给你骑。骑马到宾州,游玩到王地。见到帝王宫,皇帝扎银(腰)带”,宾州即今宾阳县,属于骆越方国京畿,宾州转过一个山口就到马头镇。宾州离商周京城三千多公里,在这里不可能见到商周宫殿和帝王,故在宾州童谣里出现的宫殿只能是骆越王宫,能够见到扎银腰带的帝王应是骆越君王。

(二)民间传说

在大明山麓民间广泛流传“龙母”传说,相传秦始皇时代一位“娅迈”(族语寡妇的意思)在水边救回一条受伤的海蛇,养大后发现是南海龙子,娅迈催促它回南海时,关门夹断了其尾巴,就叫它“Daeggud”,《搜神后记》称他为“特掘”,即“Daeggud”音译,人们把娅迈称为“龙母”。秦始皇闻讯召龙母入京,但她病逝于途中。龙母去世后,特掘用一阵狂风将她的遗体运到干净岩洞安葬,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三都回来扫墓,即有了掘尾龙拜山的坊间故事。蛇本是大明山一带部落图腾,升格为龙也证明部落升格为国家。娅迈被尊称为“龙母”,也就是“王太后”,在她身上有女王的身影。

大明山周围还有娅王传说,娅王即女王、祖母王。整个壮族地区都流传着一段与娅王有关的民谣,“cibcaet get,cibbet dai,cibgouj ra hanz gang,ngeihcib cangq yawuangz”,意思是“十七病,十八死,十九找抬杠,二十葬婭王”。传说娅王过世的那天,百鸟不鸣,表明她是鸟王,普天下的黎民和动物都来祭奠。民间长诗《娅王》说“天下由母王做头领,世上数庙神最尊贵”“天下只有一个母王”“我们的母亲是母王,我们的兵马一大帮,我们的王兵一大把,天下人都来为母王守灵”。娅王的死是为国殇,她还被奉为娅禁(女巫)始祖神,手中握有政权和神权。

金伦传说则流传在大明山脚下离陆斡镇不远的马山杨圩金伦洞一带,说的是宋朝的壮族英雄金伦,有一回他用袖子挡住太阳,皇帝问国师这是何故,国师说南方要出皇帝了。后来皇帝打听到这位“将来要当皇帝”的是金伦,便设计砍掉他的脑袋,但金伦没有倒下,捡起脑袋又放回脖子上,还给皇帝捧上一坛酸笋,皇帝打开酸笋坛,“嗡嗡”飞出好多马蜂,把皇帝蛰死了,金伦则骑着神马飞上天空。

(三)文人诗词

夏黄村风景名胜帝王山又叫作起凤山,此山在香山河畔,距离村子仅2公里,从平地突兀而起,周围尽是平川。山由东西双峰并峙,两峰之间有一低缓山脊相连,树木葱茏,使起凤山犹如一只展翅势欲腾飞的凤凰,因而得名。众所周知,凤凰向来是女王、皇后的符号,这其中分明隐含着其名字与一位女王有关。大约骆越女王曾经在此歇息和疗伤,山名遂称“起凤山”。在众多名人题咏中,往往透露出此山的非凡来历。清代文人耿昭需《起凤山》二首:

其一

凤去名犹存,双峰万古传。

岩深石窍冷,树老葛藤连。

牧笛浮云外,渔歌落日边。

登临情未已,明月送归鞭。

其二

拔地两峰青,昂藏作凤形。

晴天看鹄举,雾夕学鸿冥。

本自巢阿阁,终当仪帝廷。

览辉何日下,一笑问山灵。

耿昭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任武缘县(今武鸣区)知县,于乾隆五年(1741年)主持纂修《武缘县志》,因此他深谙武鸣掌故。一座玲珑小山,竟然是“凤去名犹存”之所在,名声“万古传”,且竟然与“帝廷”相关,分明暗示骆越方国和骆越女王的典故。

夏黄村人黄君钜,清代壮族著名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举人,他在《何邻庙》一诗之四中写道:

六峒蛮王荷笠蓑,三年沿例举乡傩。

烹羊击鼓家家乐,山下儿童醉踏歌。

诗中的蛮王也隐含奥秘,每三年必家家烹羊击鼓举乡傩,祭祀神灵,这神灵即是古代蛮王,这也暗示对骆越古国神王的纪念。

六、富饶的京畿

围绕元龙坡一带的骆越都城,形成了一个京畿,其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武鸣区、邕宁区、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平果县、隆安县、扶绥县北部,面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南宁市。这些县除马山县东部和上林县的部分地区多山以外,大多是沃野连亘,稻田绵延,物产丰富。以隆安县、武鸣区、邕宁区、扶绥县交界为例,这一带的2000多平方公里地域,是大石铲的密集区域。大石铲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骆越方国早期的稻耕农具,主要分布于西江以南各县,70多处大石铲遗址中有40多处在隆安。仅隆安大龙潭遗址出土的完整大石铲就有231件,邻近的扶绥中东遗址出土190多件,隆安乔建镇麻风坡遗址出土大石铲断件上万。由于水稻连年丰产,隆安便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六月六稻神节”,显示出当时稻谷等物产的丰厚程度。南宁市邕宁区、武鸣区、宾阳县、横县条件不亚于隆安县,故整个京畿加起来,物质基础之雄厚自不待言。这些区县总面积23379平方公里,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现有耕地扩大到625000公顷,年产粮1818.91万吨。自古迄今,这些田地提供了丰富的稻米、豆类、薯类和蔬菜,水果门类繁多,除了大宗甘蔗,还盛产芭蕉、龙眼、柚子、柑橘、扁桃,现已经发展到8.8万公顷,产量77.33萬吨。西部山区则提供竹笋、壮药、淮山、黑山羊、桄榔粉等山珍特产。历史上这一带极少发生饥馑。所以大明山东麓上林县城名为“大丰”,壮话叫作“Daihfwng”,意思是大丰收之地。其中,武鸣区、宾阳县、横县、隆安县大片水田连亘,春来禾苗封峒,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风来绿浪如海,花香千里,引得蝶乱蜂忙。正是这样的自然条件,使骆越方国统治中心稳固在这里长达千年之久。

七、三重护卫

作为政治中心,防卫十分重要。骆越人选择都城也极有远见。都城在大明山西南麓,背靠平均海拔1200米的大明山脉,山可防卫,可储存物,可屯兵,还有用不尽的山珍。山顶草坪尚遗存骆越女王点兵平台,为石砌,呈方形。

都城绵延至码头镇、陆斡镇一带,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明山弧形护卫低山,现今自西北绵延到东南,建成元霄水库、西甲水库、达马水库、忠党水库、暮定水库。当年这个弧形低山有13个山口,代代防卫,直到明代。以独山岩洞葬为例,此山西北面是两江镇,两江镇北边是绵延的大明山,西南面是绵延的小明山,中间是长几十千米的带状谷地。对勉岭、马头、旧陆斡一带的骆越都城西面来说,扼守两江谷地和西南面小明山上的山口极为重要,可以防御来自城厢、府城方向的威胁,而指挥中心正好设在独山。难怪扼守此处的将军去世以后,被安葬在独山的岩洞里,其生前用于防御的4把铜剑、2把铜钺、1把铜斧、2件铜矛、1件铜刮刀和双翼铜镞,都做了他的随葬品。碳-14测定,独山岩洞葬为战国时期的,正好是骆越方国发展鼎盛期。带状谷地的东端是宾阳,有马鞍形山口相通,因为是防卫山口,故名之为安等秧,意思是“竖立宝剑的马鞍形山口”。安等秧战国墓葬出土的宝剑达15件、钺2件、铜斧31件、铜镞6件、刮刀8件、矛6件等青铜器多达86件,大部分是武器,可见安等秧在第一防卫带的重要地位。

第二道防线是昆仑关到高峰,在伊岭岩210国道开通以前,武鸣到南宁的唯一通道是高峰公路,其狭窄之处只容一辆汽车通过,1949年以前高峰坳是交通事故频发地。这个山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历代到陆荣廷时期,都有驻军防守。晋代初置的晋兴郡郡治,就建在这个山口之内的双桥一带。这带山梁将武鸣护卫得严严实实,因此陆荣廷选择留戍武鸣宁武山庄。高峰公路是他出资建造的广西第一条公路,蔡锷、梁启超等“倒袁名人”都得通过这条狭窄的通道到武鸣宁武庄找他策划反袁讨逆的行动。可见这条防线的稳固程度非同一般。

第三道防线是邕江,其穿过南宁市区中南部,它西连左右江,东连郁江,马山西北是红水河,这样骆越都城就被红水河、右江、邕江、郁江环绕,成为天然的屏障。三江河道并不很宽,但在古代却是难以逾越的防线。《史记》《汉书》上曾记载,西瓯方国曾经与几十万秦兵抗衡,但骆越方国地域极少发生战争,故能延续很久。

八、指挥开拓岭南和南海

骆越方国都城的建立使骆越有了指挥中心,在这里指挥开拓岭南疆土和南海海疆。《保洛陀》故事传说流传于武鸣和马山周鹿一带,保洛陀即布洛陀,壮话叫作“Baeuqroegdaeuz” [6 ],意思是“鸟(部落)酋长”“鸟(部落)首领”“鸟(部落)王”。保洛陀是骆越人的始祖,他开天辟地以后,其后裔骆越人开辟岭南和南海,其功至伟,这在骆越宗教麽教经文中用神话做了生动的反映。《摩兵布洛陀》开头唱道:“我来降吉利,我来论洪荒。论千年往事,论万世微茫。三界三王造,四界四王张。”三王指天王雷王、地王布洛陀、海龙王蛟龙,四王则加上森林王老虎。他们首先开辟了岭南大地、江河湖海和高山森林。生产发展了,阶级产生,出现了十二王:“螟蛉造人间,蠓麦奉雷王。划分十二国,……生出十二王。”他们互相兼并,“各国不相同,一国蛟变(水)牛,一国马蜂纹,一国声如蛙,一国音似羊,一国鱼变蛟……”。人们开始在各种干扰中开辟田畴:“王造溪造河,秧奶造稻粮。仙奶造山谷,王母造祓殃。父王去开塘,开塘见奇事。鱼逃去大江,结队去河湾。请王母祓殃,请茫仙祛邪。鱼儿又归塘,成群如旧样。从前未祓殃,父王去开田。碰见倒霉事,种谷不够养。王母来祓殃,稻米又满仓。”有了实力,骆越人便开始开拓新土,“父王去攻贼,听到不吉话。攻贼打不赢,冲城墙不跨。客贼赶不走,交贼打不散。粮绝打不胜,空手退回家。王母来祛邪,茫仙来祓殃。攻客贼又赢,冲城墙又垮”。东北打到汉族地区,南边打到交趾,反映骆越进入奴隶社会后不断开拓领土的史实 [7 ]。

开辟水域成就巨大,《麽请布洛陀》中唱道:“三界三王安置,四界四王创造。前世未造竹,前世无竹子。前世未造火,前世未造雷王。地上没有水,地下没有泉。上界仙保佑,才造出雷王。下方神保佑,才造出蛟龙。雷王造水在天,雷王造水造云。造出青云黑云,造出股股黑雾,造出雷鸣闪电。雷王造水于天,造出雨落阵阵。下方造的蛟龙,造出溪水谷流。蛟龙造码头河沟,九首龙造泉水。造弯曲河流,造成滩成潭。造红尾鲭鱼,造鲢鱼白鱼。造泉水深潭,十水合成溪,十溪合成河,十河合成江,十江汇成海,十海汇成洋。官烧香過渡,造船渡上下。水路通天下。” [8 ]蛟龙造海洋,也就是造南海,从中透露出蛟龙部对南海的开发和经营;蛟龙管理海洋,从侧面反映了骆越方国的组成部分蛟龙小方国或部落联盟管理南海的事实。蛟龙部造了码头,造了船,不仅摆渡上下,还使“水路通天下”,正好应和了骆越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

从以上八个方面可以看出,南宁市武鸣区马头镇到陆斡镇、罗波镇、夏黄村一带是骆越都城所在,而确切的定位还有待继续探索。下述资料颇有启发,即越南河内西北有一个古螺城,不仅语音与码头镇附近的古鲁城相近,结构也相似,考古学家覃圣敏认为,越南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出现的古螺城,是骆越将军过去建造的瓯骆国遗址,但在建成瓯骆国之前就被赵佗攻克了,故马头镇附近的古鲁村应与骆越都城有关。

参考文献:

[1]郑超雄.壮族文明起源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83.

[2]梁庭望.岭南先秦就是中国的领土(四)——四论岭南先秦就是中国的领土[EB / OL].(2015-07-17)[2017-04-30].http://www.gxmzb.net/content/2015-07/17/ content9450.htm.

[3]郑超雄.广西武鸣马头骆越方国故地[M]//罗世敏.大明山的记忆: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27-28.

[4]黄民贤.武鸣独山岩洞葬调查简报[J].文物,1988(12):29-31.

[5]石钟健.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6]周天仕.武鸣壮族民间故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

[7]张元生,梁庭望,韦星朗.古壮字文献选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8]张声震.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29-31.

[责任编辑:庞嘉宜]

Abstract: The Luoyue Kingdom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kingdoms inhabited by the ancestors of Zhuang minority in Lingnan. Luoyue culture has exerte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other cultures in the world. The evidences including the orientation of Luoyue Kingdom, the location of tomb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unearthed imperial relics, the imperial place name, the literature of Zhuang minority, the location of the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the defensive line of the capital city and the commanding center, can prove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Luoyue Kingdom lied in the Wuming county of Nanning city, specifically from Matou township to Luwo township, Luobo township and Huangxia Village.

Key words: Luoyue Kingdom; Tombs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uming County; Daming 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