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武术精神

2018-05-14 10:51张荣航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张荣航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而武术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研究,正确认识武术及武术精神的特点,理解武术精神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精神。

【关键词】武术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研究,是由“传统”“武术”和“精神”三大方面组成的。传统,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长河中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民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中国最开始带给世界的印象之一就是中国功夫的“以柔克刚”“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等神奇之处,与其他格斗术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武术更讲究对习武者自身身体素质内在的改变,“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正是对这一特点恰当的描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真正参透了武术精神的奥秘。通过对武术的练习,习武者不管在格斗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运用自己的身体,不会浪费一丝的气力。武术,奔跑战斗的技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运用于战争时的格斗,而是合理存在于华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如今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衍生出“格斗太极拳”和“养生太极拳”之说,天地之间,世界之中,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老化。只有“变”才是不变的,这其中蕴含的武术精神所折射出的中国哲学理论正好与唯物辩证法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的理论不谋而合。武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思想,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的支柱和动力,若我们想要继续将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下去,最重要的是学习其核心的武术精神,所以对武术精神进行学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武术精神的特点

中国武术在上千年的过程中,融合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中国人的基本性格特征,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价值,变成了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文化。武术最开始运用于战争活动,首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技击性。虽然中国武术发展到现在,各门各派都有不尽其数的分支招式,但是从总的目的性来说离不开攻防规律,如何运用最省力的方式击败敌人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对敌人进行有效的防守,是武术发展的原始目标。“克敌制胜”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武术精神作为无数精神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中必然蕴含了对技击精神的开拓。武术的其他功能的发展,也是以技击为前提基础进行的扩张。无论我们以后将如何传承武术精神,都不能忘记这一本源。

中国社会在历史的推动下,不会主动侵略他国领土,但是对于别国侵占我国领土、动摇我国国家主权的行为,我们也是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姑息。这种骨气、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武术精神的成长,武术精神中“以柔克刚”“防守是最好的进攻”正是这种态度的恰当体现。武术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气方刚,“以一敌百”不是空谈,而是把握好正确方向的战略性胜利。

此外,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世界,武术作为一门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想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在和平年代,武术以它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得以继续流传。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之上,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科学依据。中国传统武术能够修身养性,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所以在武术精神之中,还包含着对习武者身体的修炼。

中国武术在对招式的命名和表现上,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如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拗步鹰捉”等,利用对动物的观察而形成的招式,生动形象,便于习武者记忆;七星螳螂拳中的“海底捞月”“泰山压顶”等招式,又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无论是拳法、长枪、棍法等武术的固定表现形式,在练习中行云流水、遒劲刚烈,表现出极强的节奏美、韵律美和克制美。

三、中国武术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体现

中国武术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小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武术精神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自古至今,很多习武者习武的初衷就是保卫国家,无论是武艺高超的英雄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断努力奋斗,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以天下为己任。在战争年代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英雄,如叶问等;这种武术精神对国民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十分深远,这种思想影响对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影响尤为深重,大部分炎黄子孙的少时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武艺高超、保家卫国的英雄,秉存大义、不谋私利、不畏强暴,用鲜血保卫祖国,维护祖国的和平安定。

其次,武术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改革创新的创造精神。在传承中国武术的几千年来,中国武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武术衍生了非常多的门派、招式,例如陈氏、杨氏、李氏等。正是通过不同门派的切磋实战,不断研究,见招拆招,创新改良,从实践得出真理,才使得中国武术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得以流传,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一张名片。通过研习武术,也培养了炎黄子孙探索真理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和人格特点。

第三,中国武术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兼容精神有一定的培育作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的就是中华民族能够容纳各个不同的兼容精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中国武术,必然需要一定的求同存异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与中国的释儒道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武术精神作为一个重要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必然对整个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其中汇聚了中国的哲学、医学、兵法、教育等等方面的知识,体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的兼容精神。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中国武术精神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中国传统武术对世界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术作为一种现代体育教育的方式和高雅的文化形式以及艺术形式存在、传承以及发展,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华儿女的喜爱和追捧,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事业的一系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日趋频繁、广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文化上的交流尤为重要。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底蕴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便成为国际交流与世界人民友谊的使者和桥梁,中国体育武术代表团的出访向世界各地带去了专属于中国的武术文化,使之发展成中华民族的标签,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加强了交流与合作。作为武术的核心思想,武术精神同样也对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产生具有深刻的正面影响。武术精神是拼搏的、积极的、向上的,不是临阵逃脱,也不是没有章法的胡乱打斗,在这之中需要一个平衡的选择,这也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有紧密联系。

五、如何发展武术精神

作为21世纪的大国、强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代表着我们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刮骨疗毒”的信心、决心和勇气。正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武术精神,才是我们帮助中国武术走向全球、走向世界的正确途径。此外,发扬武术精神也需要我们全民参与,每一个国人都是我们文化的传播者,想要傳播文化先决条件就必须要了解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这也就是探索武术精神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金玉柱,王岗,张再临.中国武术:一种文化的修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127-145.

[2]马云慧.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文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16(7):6-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