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水 山不转水转

2018-05-14 09:03吴少云
浙江林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洞热气四平

吴少云

来庆元县龙溪乡转水村之前,我曾不止一次想象,转水一定是那种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村庄。然而,出乎我的意料,转水虽然有个水字,但其实村里村外并没有一条自己的溪流。

为何偏偏叫转水?原来在转水村往下看,可以看到一条大峡谷自西向东,在陈家岭往回走,一直走到鱼川,才掉头往东而去。大峡谷底,就是举溪,这段往回走的举溪,刚好围绕转水村转了半圈,转水因此得名。只不过转水在山腰,举溪在山脚,这水转得有点远罢了。当然,转水虽然村旁没有溪流,但并不缺水。转水不但有竹林瀑布,长年水流丰沛,而且后山还有转水水库,生产生活用水,皆从这两处引来。

300多年前的转水,不知有没有村前那片挺拔高大的柳杉林。柳杉,转水人叫榅树,自古以来,就常常被选择为村庄水口处种植的树种。在这里,上百年的古柳杉有23棵,挺拔俊秀的古柳杉,平均树高37米,平均胸径73厘米,平均树龄132年,是转水村难得的景致,也是庆元县保护最为完好的古树群落之一。

站得高,看得远,举溪如一条美丽的绿带,自西向东围转水山脚迂回流过。山倚水而立,水围山而转,不禁脱口而出,村前举水转村,村后峰峦叠翠,好地方啊!

错落有致“四平水”

我不知道“四平水”这个词是不是一个关于房屋结构的专业术语,但在转水村,却频繁地从村民口中听到。

转水村房屋屋顶与众不同,站在高处看转水的屋顶,黑色的片状与白色的线条,勾勒出无数错落有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活像一幅幅画风简约的钢笔画,这种极具特色的线条美,是转水古村落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在别处,最常见的古民居是两面落水,即便是前后几进的大房子,也是以进为单元,选择前后两面落水。但转水村的房子,无论大小,皆为四面落水。尽管上下进之间存在高差,但四面落水的屋檐却一律在一条水平线上,因此称“四平水”。

村民告诉我,转水村建在半山坡上,是一个风力很强的地方。早年所建房屋,大多也是两面落水结构,屋顶瓦片常常遭大风掀落。而且两面落水的房子,采用人字屋顶,起拱高差大,屋顶容易进风。为抵御风灾,转水人新建的房子,采用了“四平水”结构。“四平水”结构屋顶起拱的高度大大降低,抵御狂风的能力却大大增强。现在看到的“四平水”结构的房子,大多在20世纪80年代所建,几经大风考验,没有一幢房子的瓦片被掀落过。

转水的泥墙还特别宽厚,底部大多有70—80厘米。原因有二,一是转水的房子上厅堂多为3层,墙体从底部到顶端,必须有一定的收水,下厚上薄,才有利于结构稳固;二是转水风大,墙体宽厚更加牢固。

其实,除“四平水”之外,转水村整体的灰白色泥墙墙体,也别有一番韵味。全泥墙所呈现的古典、质朴和厚重之美,是别的墙体不可比拟的。

“四平水”和宽厚墙体,对于当年的转水人来说,也许只是环境催生的一种防御措施。而在今天,“四平水”和厚墙体对于我们这些看风景的外人来说,却是转水一道独具特色的美景。世间事就这样,当人类顺应自然作出一些改变,它所衍生的独有价值,也许会远远超过其原本的价值,转水的“四平水”和宽厚墙体就是如此。

“炊天饭甑”知冷暖

与转水人聊转水风景,他们都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熟视无睹。但有一处,他们却念念不忘,那就是他们所说的“炊天饭甑”。

那天上午,似有若无的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打着伞,沿着转水古道行走了大约6分钟,在横穿古道的公路边停下了脚步。

这里表面上除了公路,除了竹林,什么也没有,但其实公路后的两个小洞暗藏玄机,那就是“炊天饭甑”。据说这两个不起眼的小洞在炎热的夏天会吹出一股很明显的凉气,就像空调吹出的凉风一般。之前的村道就从这边上经过,从陈家岭往上爬的人到了这里,都会坐在洞口吹吹凉风。而在寒冷的冬天,这里却会吐出一股温暖的热气,路过这里的人,都会把冻僵的手伸进洞里暖一会儿。每逢冬季,那股热气不断冒出四散开去,冷风一吹,洞口周边常常结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粒。正因为风洞在冬天不断往外吐出热气,非常像乡村人家厨房里炊饭的热气一般,饭甑冒出热气炊的是米饭,但这风洞冒出的热气袅袅升天,什么也没炊,只有炊天了,所以叫“炊天饭甑”。

我将手伸进风洞试了试,没有什么感觉。蹲下身子往风洞里仔细观看,却发现一棵细小的枯草在洞里不断朝洞口方向轻轻飘动,风洞里确实有一股从里往外吹的风,令人惊叹。

转水氤氲起浓雾

转水的雾,有时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兔子,急得一脚轻一脚重,一脚深一脚浅,玩儿命般向高处涌动。它们不停地升腾,仿佛带着整座山峰在移动,并一次一次不断把青山遮掩,还原,再遮掩,再还原。有时,它们从沟壑、山谷奔向峰顶后,就停留在那儿,青山就像戴上了一顶白色的绒帽。有时,它们也随风升上天去,并迅速消失在漫漫长空。它们有时又像一群性情安静的绵羊,闲逸自在,安步当车,懒懒散散,优哉游哉。这种时候,雾气淡得轻飘,青山隐隐,薄雾悠悠,缥缈迷离,如梦似幻。

转水的雾,也是零碎的。它们有时蜷缩在山腰中,有时散落在峰顶上,有时奔跑在山谷底,有时趴伏在田畴边。在沟壑凹陷之处,它们就像一只慵懒的狗,趴着一动不动。它们起于湿气,止于风吹,看似强势,常常在固定的领地里眉飞色舞,耀武扬威。但它们其实是外强中干,不经风,难沐日,一旦离开它们自己那一亩三分领地,就会消失得無影无踪。

转水的雾,喜欢与纤细的雨丝结伴而行。也喜欢缠着村庄,缠着竹林。在转水的村弄里,雾气就像一只缠脚的小狗,紧紧追随你的左右,赶也赶不开;在苍翠的竹林中,雾气就像一只奔跑不息的小鹿,不停地在竹林中间穿梭。寻常的竹林,就多了一层朦胧和空寥。

转水的雾,时而缓缓上升,时而轻轻下沉,时而结伴而行,时而四散而去,时而薄得像纱,时而浓得如墨。浓雾缥缈里,转水独特的“四平水”屋顶,深不见底的沟壑,郁郁葱葱的翠竹,挺拔峻秀的山峰,像极了一幅淡雅素洁的水墨画,美得让人惊叹,也多出几分神秘。

不过,转水的雾也把转水最动人的风景——转水瀑布紧紧隐于怀中,几番折腾,不得相见,让我此次转水之行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相信,好的风景不能一次看完,下次,专程来看转水瀑布吧!

猜你喜欢
风洞热气四平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被窝里的热气
跨越一个半世纪的风洞
Fireflies’ Light萤火虫的光& Chameleon变色龙
黄风洞貂鼠精
冬闲
象棋棋局答案:
风洞(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