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传入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的研究

2018-05-14 10:35王得文南金鱼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8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风险防控

王得文 南金鱼

摘 要:非洲猪瘟作为一种烈性传染性外来疫病,虽尚未传入我国,但已对我国的生猪产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对非洲猪瘟全球流行情况及可能传入我国的途径、风险和国内暴发的风险进行分析,科学总结了当前防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风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8-0026-0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对养猪业危害巨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疫苗。

1 非洲猪瘟简介

该病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兼具有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共同特性,为DNA病毒。

家猪和野猪对非洲猪瘟均易感。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传播媒介。发病或隐性感染的猪、野猪、带毒软蜱是该病的传染源。

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与古典猪瘟非常相似。依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 全球传播情况

此病于1921年在东非国家肯尼亚首次确诊。之后,于1957年传入西欧,1971年后传入拉美国家。

2006年末,非洲猪瘟从南非经黑海港传播至格鲁吉亚,当时是因为猪群采食了从黑海港口船上卸下的垃圾后感染该病毒。此后,每年以350 km的速度向北方蔓延。

2009年,该病毒跨越了2 000 km传播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2011年春天,该病又出现在距俄罗斯南部约3 000 km、紧邻芬兰边境的摩尔曼斯克港口。

自发现该病以来,全球已有48个国家报道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近年来,该疫情在俄罗斯南部和北高加索地区继续扩散,2017年上半年,俄罗斯已有10个区发生68起疫情,损失惨重。

3 传入我国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尚未传入我国,但在经济、商贸、物流全球化的背景下,综合分析全球疫情动态来看,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极大。

3.1 疫情已蔓延到国门口

从2017年非洲猪瘟在俄罗斯境内蔓延情况来看,俄罗斯尚未有效控制疫情,已在俄罗斯境内快速蔓延,我国新疆北部和东北地区北部与俄罗斯接触的地区已经处于疫情直接威胁范围。

3.2 跳跃式传播方式增大了传入风险

虽然从近年来发生疫情的疫点分布来看,距离我国尚有上千公里的距离,但分析全球传播情况不难看出,非洲猪瘟病毒跳跃上千公里,跨洲传播很普遍,所以,从千里之外的西亚和俄罗斯腹地跳跃式传入我国风险极大。

3.3 经济全球化提升疫情传入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人流、物流与全球的交流更加频繁,进口货物成倍增长,病毒夹杂在人流、物流中传入我国的风险急剧增加。

4 我国暴发风险

4.1 群体免疫抵抗力缺失

作为一种外来疫病,我国市场上没有非洲猪瘟疫苗,广大养殖户也没有自愿或强制开展非洲猪瘟免疫工作。从2004年亚洲I型口蹄疫和2013年底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并在我国大面积传播来看,非洲猪瘟一旦传入我国,将迅速形成大流行。

4.2 疫病防控水平参差不齐

现阶段,我国的生猪养殖正处于分散小规模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过渡的关键时期,各种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管理方式并存。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养殖企业(场户)夹杂在低水平、分散的养殖户之中,两者对疫病防控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及在应对疫情时,反应速度、采取措施的坚决程度相差甚远,这一情况决定了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烈性疫情,将很难及时扑灭。此因素也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在我国发生后,经过较长时间才得以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4.3 易感动物数量庞大

家猪和野猪是非洲猪瘟的主要易感动物。我国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国,饲养量占全球的一半左右,全国各地,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养殖习惯,2016年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3 504万头,出栏68 502万头。同时,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广阔的野外环境中,野猪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5 可能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

该病的传播主要是直接接触、食用了感染的污染物或被带毒软蜱叮咬。

5.1 非法进口生猪或其产品

我国不仅是生猪养殖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生猪或其产品。不法之徒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之下,非法进口未经严格检疫的生猪、猪肉、精液、胚胎,这成为疫情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

5.2 国际交往或贸易中携带昆虫

大量的国际人流、物流中不经意间携带的小昆虫,尤其是带毒的软蜱,将病毒带入国内。

5.3 野猪的迁徙

我国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约22 000 km,在这些边境线附近,野猪自由迁徙,将疫情传入我国(暂时主要是与俄罗斯接壤地区)。

5.4 生物制品管理不善

出于科学研究或医疗需要,我国每年都要进口非洲猪瘟试剂或药用、医用猪源性制品,这些生物制品管理不善也可能引起病毒的传入。

5.5 非法进口洋垃圾

不法之徒非法走私的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若来源于疫区,则极有可能将病毒带入国内。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口岸管理,严禁从疫区调入生猪及其产品

严防病毒的传入是防控外来疫病的重点。预防非洲猪瘟传入,关键要严把入境关口,杜绝非法货物入境,严防昆虫被携带入境,严禁从疫区进口生猪、猪肉、精液、胚胎和相关生物制品,从源头防控病毒入侵。

6.2 加强疫病监测,掌握疫情发展动态

要主动作为,对边境地区(尤其是与俄罗斯接壤地区)、口岸周围、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主动开展非洲猪瘟监测,掌握国内疫情风险。同时,要随时掌握国际疫情发展动态,开展非洲猪瘟风险分析评估,与口岸及各级兽医部门及时互通信息,科学指导国内开展防控。

6.3 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应对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国家层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展防控技术研发与储备,参与全球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加快研发快速、靈敏、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6.4 开展科普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防控的氛围

广泛宣传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防范知识和防控政策,增强进出境旅客、边境地区群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加强基层兽医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和水平,尤其要提高非洲猪瘟和猪瘟鉴别诊断水平,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疑似疫情,消除疫情隐患。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风险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