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一条无形而永恒的大路

2018-05-14 09:13许嘉璐
语言战略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之桥大路北京大学

许嘉璐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研讨会和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同时在北京大学美丽的校园里举行,在我看来,这表明北京大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雄厚的学术实力,已把世界汉语教学及其高端研究纳入学校进一步攀登人文社会学科高峰、更大步地走向世界的战略部署之中。我相信,这将对中国国内许多大学有所激励,有所启示。

接下来,我想对到会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朋友们和孔子学院总部的朋友们说几句事关我们这一事业的心里话。

我们每个人,连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正面临着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伟大转折,这就是人类各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彼此相对隔绝,继而普遍对抗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步履虽然缓慢,但却坚实地进入不同文化间对话的阶段。步履之所以缓慢,主要是因为人类在过往历史中欲望膨胀的积弊太深;向前迈进之所以坚实,是因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出现了恢复彼此融通的趋向。当下,人类需要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宇宙,需要消除历史的积垢,需要促进人类和睦相处,需要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切科学应该为这一美好的远景提供智慧和依据。清醒的人们在对比了既往的仇杀和20世纪两次规模空前的残酷战争,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族群、国家和知识精英站到促进人类走入不同文化间对话这条路的队伍中来,由因对抗而饿殍遍地、尸骨成山的崎岖之路改道走上平等、谦和、互尊、互学,携手并肩、共创和平的大道。这条大道就是交流、对话、协商、合作、发展之道,其方向或曰目标,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这样一个似无声响的变动中,孔子学院这一新鲜事物应运而生,她在15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正反映了世界对对话的需求。

没有人会认为我们所选择的这条道路是平坦的、高速的、可以一蹴而就的。就以中国的经验而言,公元前四五世纪的文献中,记载了孔子的“小康”社会的理想,但历朝历代都没能实现,有时还出现了历史的倒退。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就将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了。由此可以推想,要建構起类似而又远远超越了孔子的至高理想“大同”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多么艰难,将要经过多么长的时间。

在现阶段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承担着与很多学术团体不一样的责任,这是无须多说的。将近20年前,我曾把世界汉语教学譬喻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之桥、心灵相通之桥。现在我想说,这座桥梁不仅已经如我所期望并预见的那样越来越宽、越来越牢,甚至我们还可以说,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它正在化为一条无形而永恒的大路。为铺设这条大路而从事这一事业是光荣的,是值得骄傲的。

猜你喜欢
之桥大路北京大学
永远走大路
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奥谢普科夫:愿做中俄地方间的合作之桥
大路之歌(节选)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不知如何开口
欧洲之桥
风雪夜归人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