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马克·吐温《给年轻人的忠告》中的情感诉诸

2018-05-14 14:40蒋佳妮
参花(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吐温马克

摘要: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以辛辣讽刺见长。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马克·吐温的幽默调笑、轻快调侃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理解马克·吐温的调笑与调侃,必须探讨他是如何利用修辞策略来实现他的说服目的。在《给青年人的忠告》中,马克·吐温主要从情感词汇、轶事和感情基调三方面来展开,从而在他的演讲中实现情感诉诸,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关键词:修辞学 情感诉诸 马克·吐温 《给年轻人的忠告》

一、引言

“Persuasion”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uadere”,意为“说服、劝服,即通过说话交谈的方式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點。”[1] 说服行为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各类戏剧性的情感经历,如通过演讲这一说服行为使人愤怒、流泪,也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如广告、新闻中潜在的说服行为。[2] 当然,后者比起前者,更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特点。

说服这一行为需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大家之一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对修辞下的定义是:修辞学是一门发现适用于任何主题的劝说方式的艺术。[3] 在《修辞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说服的三种手段:逻辑诉诸(logos)、人格诉诸(ethos)、情感诉诸(pathos)。[4] 逻辑诉诸指的是发话人用逻辑说服观众,可理解为“晓之以理”;人格诉诸指的是发话人用本人的可信度及人格威信来说服,可理解为“说之以品”;而情感诉诸指的是发话人通过激发观众的情感来达成说服目的,可理解为“动之以情”。[5] 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动之以情”的情感诉诸则是马克·吐温使用的主要手段。

二、情感诉诸

《给年轻人的忠告》是马克·吐温在1882年4月15日于波士顿的“星期六俱乐部”[6]发表的演讲。马克·吐温向年轻人提出了六条忠告:顺从父母、孝敬长辈、早睡早起、不说谎、不要随意摆弄武器枪械、读好书”。在这六条忠告中,马克·吐温使用得最多的是情感诉诸。

(一)情感词汇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马克·吐温正是通过遣用情感词汇来激发年轻人的感情,从而实现说服的目的。情感词汇当然也存在于演讲中,因为演讲稿也是一种写作。情感词汇在写作中指的是能够传达作者情感、调动读者情绪的词汇。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马克·吐温开篇便直截了当地向观众阐明了他此行的目的。他说:“First,then I will say to you,my young friends——and I say it beseechingly,urgently.”(首先,我要对我年轻的朋友们说:我要恳切地、迫切地对你们说。)[7] 此处,“beseechingly”(恳求地),“urgently”(急切地)这两个副词饱含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beseechingly”“urgently”是马克·吐温故意夸大其情感,以此激发年轻人在听演讲时的积极性。

除了“beseechingly”和“urgently”以外,马克·吐温还使用了很多副词。例如在结尾他使用“thoughtfully”(认真思考地)和“painstakingly”(细心琢磨地)两个副词来修饰动词“build”(培养);用“nicely”(恰好地)和“sharply”(尖锐地)两个副词来修饰动词“resemble”(类似,像)。这些副词一方面恰如其分地强化了动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传递着说话人的情感,并渲染着气氛。这些情感副词是马克·吐温基于他的内心体验,通过心理度量,完成对程度量的个性化编码,是马克·吐温利用自身的情感感受和态度间接表达事物性状程度或动作行为强度的词语。[7]这些统一由“ly”结尾的副词加强了篇章段落的韵律感与节奏感。除了这些副词,吐温也赋予了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以吐温谈撒谎为例,“...that confidence,elegance,and precision...”“patience,diligence,painstaking attention...”以“ce”结尾的“confidence”“elegance”“patience”“diligence”和以“ion”结尾的“precision”“attention”不仅使得句与句关联,而且相同的结尾音节有利于强化该部分的演讲格调与激情。马克·吐温对副词、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的精心设计强化了情感,而这正是其情感诉诸的第一点体现。

(二)轶事

讲故事是演讲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马克·吐温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告诫年轻人不要随意玩弄枪械武器时,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小故事。一个淘气的孙子拿着一把生锈磨损的枪指着他的外祖母。大多数这样的故事一般偏向于祖母被孙子击中丧命。因为人们往往会引用可怕的故事来警告孩子一件事情的严重性。但是,马克·吐温却选择另辟蹊径:祖母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因为枪里没有子弹。这个故事中的曲折、转折和悬念不仅能够引起这群年轻观众的注意,也唤起了他们的紧张和震惊的情绪。这种情绪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随意玩弄枪支器械后果的严重性在年轻人心中也随之烙下深刻的记忆。

(三)感情基调

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更是连接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演讲辞“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8] 感情基调在演讲中十分重要。演讲中的感情基调指的是演讲的基本情调, 即其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9]

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马克·吐温的感情基调以调笑和幽默为主要特点。在谈到服从父母时,他告诉年轻人:“Always obey your parents,when they are present.”(总是服从你的父母,当他们在场的时候)。马克·吐温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年轻人便可以选择为所欲为。当然事实上大部分年轻人正是在父母不在的时候为所欲为。然而,这正是马克·吐温对年轻人的讽刺。大多数年轻人听到马克·吐温的话,可能会窃笑甚至羞愧,进而反思他们以前的“不法行径”。

在谈到尊重长者时,马克·吐温告诫年轻人不要“诉诸极端措施”,而是“找准机会,用砖头打他”。用砖头打人难道不是极端的措施吗?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极端行为。马克·吐温的真正目的是讽刺、批评年轻人过激的暴力、侵略性行为。

在谈到“早睡早起”时,马克·吐温以俗语开头:Go to bed early,get up early——this is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聪明)。当这群年轻观众听到以后,心里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好的,陈词滥调的说教最终来了。但是马克·吐温却给了“早睡早起”一个崭新并且独特的定义:早睡早起是相对的——你可以训练一只云雀在九点半的时候才叫你起床,这也是一种“早睡”。这种新奇且有趣的说法足以逗乐这帮年轻观众。

关于说谎的问题,他讽刺地说,当你没有受过训练时你不应该撒谎。这样的说法会让这帮孩子感到惊讶。当然,马克·吐温真正想表达的是年轻人不应该撒谎。这种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的大相径庭正是其幽默讽刺所在。

(四)三者关系

情感词汇、轶事和感情基调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感词汇和轶事有助于感情基调的渲染,而反过来感情基调正是借助于情感词汇和轶事来表现。当然,在吐温的《给年轻人的忠告》中,感情基调的表现不仅仅停留于情感词汇和轶事,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是其调笑、幽默色彩的表现。

三、结语

在《给年轻人的忠告》中,从情感词汇、轶事以及感情基调这三点可以看到马克·吐温对说服中情感诉诸这一手段的巧妙使用。马克·吐温借助情感词汇、轶事和感情基调来动之以情,在保持幽默风格的基础上,向年轻人传达易于接受但是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谭丹桂.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种劝说模式[J].咸宁学院学报,2009(01).

[2]Keith,William. M.,Lundberg,Christian. O. The Essential Guide to Rhetoric[M]. Boston:Bedford/St. Martins.

[3]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M].罗念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 2003(01).

[5]卢薇.新解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理性诉诸、人品诉诸及情感诉诸间关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9).

[6]“Saturday Morning Club”.Wikipedia, Wikipedia Foundation.星期六上午俱乐部由朱莉亚·瓦德·霍耶于 1871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开展智能、有益和富有想象力的活动来丰富中产阶级和上层年轻女孩的生活。

[7]马克·吐温.搏浪,译. 给年轻人的忠告[J].高中生,2009(22).

[8]刘芬.英语情感强化副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9]资义平.论演讲中的抒情要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S1).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工业大学《阅讀与思辨》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蒋佳妮,女,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吐温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还可以走半步
滑稽透顶的“疯子”
王子与贫儿(上)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马克·吐温:看来你要吃一对鲸鱼才行
马克·吐温的幽默
Part 1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看画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