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启示

2018-05-14 16:38李佳李帅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独立性智库建设

李佳 李帅

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标志着中国“智库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智库发展历程较短,而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在智库建设方面起步明显要早。因此,梳理国外智库的主要特点,总结先进智库建设经验,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启示和借鉴价值。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存续的最宝贵资源,而智库则是汇聚智力资源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建立智库,有效整合智力优势,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的明确目标,也为未来中国智库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但是,尽管中国智库近些年发展迅速,不断开创新局面,但就世界范围来看,差距仍比较明显。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的主要特点,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1 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的主要特点

1.1 格外强调“独立性”的美国智库

西方智库历来推崇独立性,甚至以独立性作为评价智库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其中美国智库更是将“独立性”作为其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智库的最显著标志,而这种独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的独立性,二是自身运作的独立性,即自我标榜不受财阀、党派和意识形态影响。之所以,格外注重“独立性”,甚至将其提升至美国智库的“生命线”,主要有两个原因:1.美国理论界通常将智库看作是独立于政府以外的组织,其具体运作过程不受政府控制。2. 美国智库宣称,正是由于独立于政府之外,才保证了他们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1.2 具有明显党派倾向的英国智库

在英国,“智库”最初特指1970年由首相爱德华·希思在内阁建立的中央政策评论部(CPRS),此后,“智库”一词逐渐包括了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散存于民間为政府决策提供思想支持的政策咨询研究机构。英国智库的主要特点是其明显的党派倾向。之所以形成这样一种特点,原因是英国是一个两党制国家,政治上两种意识形态的分化,就为英国智库的分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外部环境。所以,英国特定的政治制度成为造成智库依附政党的主要原因。

1.3 传承整合优良传统的俄罗斯智库

苏联解体之后,不仅在制度、体制、机制上迅速与西方模式产生契合,这一转变也反映在思想文化及其主力知识精英上,俄罗斯一部分知识精英以西方标准为原则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智库构建,并迅速裂变为两部分:一部分从建设的出发点上明确要依托政权、为政权服务;另一部分则选择独立研究,强调必须不具有倾向性。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当代俄罗斯智库很好地继承了前苏联智库工作灵活积极、整合信息情报的方式、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和风格、形势分析、“头脑风暴”、“跨学科研究”等优良传统,而这也成为当前俄罗斯智库发展的最大特点。

1.4 公共财政直接支持的德国智库

德国是最早建立智库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咨询机构。总括德国智库的优势和特点,主要在于其政府直接资助的公共智库比重高、影响力强。德国智库主要可分为学术型智库、代言型智库、“政治基金会”三种类型。无论分属哪类,其共同特点是普遍资金来源丰富,但仍以公共投资为主导,其中德国75%以上的智库接受政府公共资金的资助。也正因为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德国智库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和团体。所以,在德国,政府资金直接支持的公共智库比例高、影响力强。这种公共财政资金直接支持的运作机制,保证了智库的独立性,免于利益集团的干扰,更容易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政策研究。

1.5 强调实用性的法国智库

相对于英国和德国,法国智库成立时间较短,只有30多年的时间,但是,法国智库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及其世界影响力却较之英国、德国毫不逊色。综观法国智库体系,与德国公共财政直接支持力度较大公共智库比重高截然相反的是,法国的独立型智库影响力远远大于官办型智库。除了构成比重的强烈反差,法国智库的最大特点是其研究高度强调实用性和实效性,而这也正是法国智库起步晚但能在国际上有较高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法国智库一般不作坐而论道式的纯理论研究,而更为偏重于对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重视研究成果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其成果也往往更多地运用于政府、企业等机构和组织的决策咨询。

2 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的经验启示

梳理国外先进智库建设的主要特点,根本动因在于总结其先进的建设经验和运转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教训,进而对比中国现实国情差异与实际需求,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启迪。

2.1 智库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化概念

智库的独立性是其发挥政策咨询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独立性应是中外智库建设过程中所共同遵循和追求的理想状态,在智库建立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格外重要。但是,重要归重要,独立性的有效保持在现实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即使以推崇和标榜其“独立性”而著称的美国智库,同样被此类问题所困扰。所以,事实是,最早对美国智库“独立性”提出质疑的恰恰发生在美国国内。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威廉·多姆霍夫教授从政策研制网络的视角,提出美国的企业共同体即上层阶级通过基金会、大学、智库以及政策讨论群体向政府输送政策建议。与此同时,一些美国智库学者也认为,由于在管理上面临很多难题,致使美国智库事实上很难做到保持独立。具体到影响美国智库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资金来源、人脉关系的“旋转门”、寻找研究产品“买主”、严格的监管等。

因而结论是:智库服务决策的属性决定了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和绝对独立的智库,不管如何粉饰、标榜,智库的独立性也只能是个相对的概念。当然,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一样,独立性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不尽相同。具体到中国的智库与美国智库期差异性更为明显,国家制度的根本不同,以及权力运作方式的巨大差别,使得双方智库在具体的运作模式、研究内容的选择、最终成果的现实转化等方面均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智库功能和作用,就必须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从机制上保障智库的相对独立性,从而推动智库运作更加灵活、机动而有效。

2.2 鼓励智库研究社会热点,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正处于艰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尽管政治体制不同,政党运作模式和执政方式迥异,中国与英国的智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并不完全具备可比性,但仍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一是突破当前中国智库体系官办强、民办弱,各类智库发展严重不平衡困局,鼓励智库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从而更加凸显智库研究内容和观点的独立性;二是鼓励智库摒弃目前存在的重理论探讨、轻实证应用的现状,拓展智库研究范围和主要关注点,重点加强对经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民众广为关注的重点问题的研究和咨询,从而更有效地承担起智库作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中介角色,发挥其桥梁、纽带和中间作用;三是鼓励智库做精做强,打造多种类型的智库品牌和智库精品项目,在特定领域的区域甚至国际范围内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2.3 政府推动智库发展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注重全面而完善

俄罗斯智库建设虽历时不长,只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其迅速发展和突出成效,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仍具有明显的启示意义:一是要把握好政府推动的“度”。俄罗斯智库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大力推动在迅速构建起智库体系、快速充实研究力量、快速推出研究成果方面固然业绩斐然,但也造成了至少两方面的较严重问题,即一方面不负责任地一哄而上,有的智库甚至只有一个人,另一方面对智库过多地干预甚至禁锢,而后者恰恰与智库这样以创造力为核心要素的组织产生了根本性冲突。所以,政府推动智库发展确实更加行之有效,但这一过程首要前提必须要把握好“度”,避免过犹不及。二是要重视体制外的智库建设,尽量全面而完善。思想需要交流和碰撞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光辉,因此,如能在学术的范畴内激活独立智库,对于整体的智库建设发展必有裨益。上述两点,对于起步阶段和处于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格外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中国智库建设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和特别注意的两个重要问题。

2.4 注重宏观管理和规划,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

現代国家中智库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被称为继新闻、立法、政府之后的“第四部门”或“第五种权力”。所以,智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中国现代智库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因此,寻找本国可供借鉴汲取的类似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而德国在智库建设方面,可供中国参考的经验较其他国家表现的分外明显,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加强智库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减少行政干预,鼓励民间社会力量投入智库建设。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智库发展,特别是适当放宽对智库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限制,为民间智库成立创造条件。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政府资金投入,并使得各类智库在争取政府资金方面享有更加平等的机会,给民间智库提供更为广阔、宽松的发展空间。

2.5 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伴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要提高影响力,同时,也要让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影响遍布全球。因此,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目标,着力发展现代智库产业,并努力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智库。而要建设一流智库,前提就要提高开放度,破除保守僵化,加大与国际著名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注重智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扩大中国智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强调智库影响力的同时,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实效性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因为智库更偏重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考,这是智库与一般的学术研究团体和机构的最大不同。所以,要促使政策研究成果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智库建设中应加强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包括派研究人员到行政部门挂职交流;请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情况与智库成员进行交流;重视发挥较熟悉世情、国情、党情,熟悉政策、有思考能力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的作用等等,通过部门、行业、机构、领域、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真正提升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党建党史教研部)

猜你喜欢
独立性智库建设
独立品格培养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做最好的自己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