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内容与机制构建

2018-05-14 16:38姜毅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公共安全校园

姜毅

校园安全事件威胁着校园师生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从公共安全管理的角度提出进行校园安全事件管理的内容与措施。

近年来校园的各种安全事件不绝于耳,从踩踏事件到食物中毒再到校园砍杀案件,威胁着校园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尽管从政府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但是不断发生的事件也提醒着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未尽之处,所以应该运用一种更加专业、有效的方式进行校园安全管理。

1 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型与特点分析

1.1 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型

校园安全事件的种类有很多,但从事件发生的概率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1 卫生型安全事件

这种类型指由于病毒或病菌引起的危害身体健康与生命的安全事件。其中较典型的是食物中毒事件。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此类事件一直属于校园安全高概率事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2015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69起,其中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44起。而学生中毒事件31起,27起中毒事件发生在集体食堂,也就是说一半以上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学校。

此外,学校还会面临各种通过人与人接触具有传染性质的病毒疫情的卫生安全事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SARS病毒、H7N9病毒此类的传统病毒疫情外,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了性病、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的重灾区。

1.1.2 事故型安全事件

这种类型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因素安全事故两类。自然灾害事故较为普遍,学校会经常受到的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但这类事故受到校园所在地区的影响较大。如山区校园易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威胁,沿海地区的学校受到台风、海啸的威胁较高。

另一类是人为因素安全事故类,典型的有踩踏事故、火灾等。校园本身属于人员密集场所,这类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有关,因此次类本可以防范的事故由于种种原因也常常发生。以校园的踩踏事件为例,教育部曾专门针对校园踩踏预防多次下发文件,还开展过专项治理,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然而2013年湖北省薛集镇秦集小学,2014年昆明明通小学,2017年河南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一次又一次的事故的发生表明此类事故并未有效杜绝。

1.1.3 社会型安全事件

这类型事件的典型是校园暴力事件。此类事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过福建南平小学校园凶杀案、陕西省南郑幼儿园发生凶杀案、江苏泰兴幼儿园凶杀案后,全国85%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已经配备了保安员,非法入侵的校园安全事件已经连续数年下降。然而2018年4月发生在陕西米脂中学砍杀事件,又一次为校园暴力事件敲响了警钟。

但除了校外暴力源之外,近些年校园内欺凌与暴力事件成为了新“热点”。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6年针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有过“被欺负”的遭遇。这说明,校园欺凌已成为校园安全普遍且严重的问题。

1.2 校园安全事件的特点

第一,危害性较大。由于校园环境一般是封闭性或半封闭性,加之校园内的人员的聚集性,所以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往往巨大的。因此同样等级的安全事件在校园中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往往大于一般环境下带来伤亡。

第二,社会关注度较高。由于学生群体特殊性,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群体,都会受到政府、媒体、民众的极高关注度。任何一次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会牵动全社会的神经。虽然高关注度有助于校园安全事件的监督与重视,但过高也会带来负面效益,如:媒体广泛报道罪案可能带来模仿效应,而社会过多关注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第三,管理难度较大。首先校园安全事件受害者多是经验能力不足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本身自我应对危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这就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第二,校园危险源众多,会让管理者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第三,处理方式的困难,由于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学生群体的群体特殊性,导致管理者在进行事件处理时往往顾虑较多、困难重重。

2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主体安全意识与能力欠缺

目前校园安全的管理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其次是拥有行政职权的各级教育部门。然而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部门始终会将教学工作作为其中心工作,因此对于校园安全问题会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这也是许多管理者校园危机意识淡薄,选择性的忽视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因。再加之校园管理人员多是教育行业出身,对于安全管理专业知识相对较为欠缺,所以常常就算有心也无力进行。

2.2 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不健全

目前校园安全事件主要采用校园的安保人员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的手段,但由于安保人员不具有国家赋予的执法权,面对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时常常陷于被动与等待局面。

我国校园安全事件目前的管理方式还处于以安全事件的事后的补救为主的阶段,普遍未重视安全事件的事前预防,并且安全事件管理的評价机制也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

因此我国的校园安全管理应该朝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已经发展相对较成熟的公共危机管理可以提供有效的借鉴。

3 公共安全管理视角进行校园安全管理可行性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能够被校园安全管理所借鉴是因为两者无论从管理主体与目标还是从管理对象与内容都有许多的相似性。

第一,两者管理主体与目标相似。校园安全管理主体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部门,而公共安全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因此虽然两者的管理主体并不是完全一致,但却有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从两者的管理目标来看,公共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公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校园安全管理维护在校师生的安全,维护校园秩序。因此依然有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存在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两者的管理内容与对象相似

从管理的内容来看,一个是公共危机事件一个是校园安全事件,虽然两者并不能划为等号,但两者却有紧密的联系。首先,校园安全事件极易演变为公共危机事件。以米脂中学的砍杀事件为例,事后经公安机关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其在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持匕首杀人。可以看出该事件存在从校园欺凌的个体事件演变为校园砍杀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脉络。其次,公共危机事件常常引起校园安全事件。校园虽然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单位,但依然是社会的组成内容,因此一旦公共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它并不能独善其身。

从管理对象来看,公共安全管理需要对危机的受害者、危机的利益相关者、媒体与公众进行管理。上文对校园安全管理的特征分析这些对于现在的校园安全管理者来说也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对象。

因此,可以将校园安全管理认为是校园危机管理,并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角度去进行而校园安全管理。

4 公共安全管理视角進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内容与措施

4.1 公共安全管理视角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内容构建

所谓公共安全管理视角,是用一种闭环式、系统式的视角去对待与处理安全事件。闭环式指从事件发生前的识别、预警预防,到事件进行中的控制处理,再到事件结束的善后处理与评估都要进行有效管理。而系统式指需要以危机决策系统为中心的,预警、控制处理、管理沟通、评估的相互协助的整套管理体系。

因此,作为校园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齐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完备的的预测预警系统;科学的反应与处理机制;完整善后和评估办法。

4.2 公共安全管理视角进行校园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4.2.1 建立齐全的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

作为校园安全管理来说,起码建立起以下管理机构。

(1)决策领导机构,该机构应该由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共同组成,可作为常设机构也可进行临时性组建。(2)执行控制机构,可以通过与拥有执法权力的公安部门、政府部门组成综合式组织。(3)沟通公关机构,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人员共同组成。(4)监督和评估安全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内外部两类机构,内部机构由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组成,外部机构由第三方媒体、家长与公众组成。

4.2.2 构建完备的校园安全预警系统

首先,需要建立规范化与系统性的安全事件风险评估指标,指标可以参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地区与学校自身情况自行建立。接着,根据指标制定校园应急预案。但应该配套专门的部门进行预案检查与监督,重点应放在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且要进行不断更新。最后,根据预案配备相应的人员与设备,并进行定期演练与调试。

另外,在建设预警系统时不能忽视预警响应能力的培养。预警响应能力可以通过在校园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提高。作为校园安全教育至少应该包括:第一,安全宣传与意识类教育,此类主要学习危险的基本知识;第二,危险应对行为类教育,此类主要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躲避、求助、自我保护的能力。

4.3 形成以决策为核心的校园安全事件的反应与处理机制

第一,要以科学原则进行安全事件的决策。校园安全事件决策应该遵循生命第一、效率优先、决策果断这些原则。在决策方法上应多采用集体决策法、外部专家法,避免由于领导意识与非专业性带了的失误决策。第二,应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该平台应该包括所有的事件管理者。最后,专业的媒体管理与公关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校安全事件的高关注度的特点,正确、有效的对外沟通与公关是至关重要。应以各地教育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公关组织,而各个学校尤其是对外沟通的人员也行该学习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掌握基本的媒体沟通常识与技巧。

4.4 完善健全的善后与评估办法

现阶段善后处理除了要建立基本的校园秩序恢复和事件再发性预防外办法外,对于学校来说师生的心理恢复机制也应特别的重视。因为危机事件发生不只会给直接的受害者,还会给经历与目睹的人员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比如恶性的校园砍人事件可能会成为经历者的心理阴影。因此我国校园善后机制应该重点加强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建设与恢复。校园的心理恢复机制可以通过与医疗部门或从事心理研究的机构合作,通过专业的心理测量与干预手段达到目标。

最后,建立科学有效事件管理评估机制,该机制可由专门的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用标准对每次的校园安全事件处理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管理者和上级部门。通过每一次的评价,为下一次的事件处理提供经验与教训,使校园安全事件管理成为闭环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公共安全校园
公共安全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关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