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研究在大学英语文化类课堂应用思考

2018-05-14 16:38赵菊菊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人国隐喻文学

赵菊菊

伴随着时代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行业近年来不断进步。其中,文学文本的研究一直以来活跃在教学课程中,其主要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等出现在各类研究课题中。现阶段,在英语的课题研究中也逐渐出现文本研究的身影,并且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本文将结合文本研究在大学英语文学文化类课堂中应用现状,进一步阐述文本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与运用效果,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的启发和思考。

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文本研究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的较为普遍的应用,其中,教师利用文学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进行研究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基于微观与宏观角度对于文学作品的剖析,提高对于文学研究的认识与理解,这一方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以下将结合著作《格列佛游记》 进行举例说明

1 文本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微观角度对于《格列佛游记》中的隐喻观的解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诞生与18世纪的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其中,通过对于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奇遇,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统治阶级无能与黑暗,以优秀的艺术形式传达出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的黑暗的英国议会中的党派斗争以及腐朽的统治的不满,同时对于殖民战争的残酷进行批判,歌颂了反抗殖民统治者人民的伟大。

在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小人国,同时,它也是最具特点的隐喻之一——英国社会的缩影。其中反映出对于当时英国君主的作为就像小人国国王,傲慢自大、不可一世。其中,还有一幕就是大臣们凭借跳绳技巧获得职位,这一部分鲜明的指出对于当时统治集团的昏庸与腐朽,对于政治制度的抨击。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飞岛国”的描写与隐喻,象征着残暴的英国殖民者,揭示了他们对于其中象征着象征着爱尔兰人民的受尽剥削的林达里诺城的百姓。对于另外,小人国里的凭鞋跟高低分成的两个党派,影射的正是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

总之,通过文本研究的方式对于文章隐喻的解读,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英文著作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中心,能够使学生对于英语语言、修辞、心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认识有所提高。丰富而生动的隐喻,使我们领略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2 文本研究方法在宏观角度对于“大人”与 “小人”对比形象的隐喻典型性的解读

在文本研究方法中,会更加注重对于出现的隐喻典型的解读,分析其中的特点相同与不同之处。在作品中,作者对于大人国与小人国中的人们的描写颇为精妙,就普遍人的认知中, 对于“小人”于“大人”,人们对于前者的关注往往是多余后者的,“变小”似乎逐渐幻化为一种独立且典型的隐喻喻象,这种喻象见于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作品,相对于“变大”来说,对于“变小”的描写似乎会更加细致,也更受人关注。其中,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测,人们对于“变大”的固有认知是能力增强、体型增大,反映一个人“变强”,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隐喻,是存在于人们的固有认知中不需要推理的认识。而“小人”这一隐喻则更受作家们的青睐,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如:《西游记》中神话人物的变化,以孙悟空为例,书中出现对于其变小的描述远远多于变大的描述:影视文学作品《羚羊号历险记》中,也是以“小人”为故事线向人们展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与中心思想。通过这文学研究方式的细致分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对于外语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着重要意义。

3 文本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文化类课程的引入

现阶段,各类高校都已经制定了对于文学文化类课程的设置,其中,对于美文学经典作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学习逐渐面向普遍化,同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面向更多语种的文学经典研究。在此过程中,通过比较、对照,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文本研究方法在英语文学类课程中的应用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合理的评定,通过这种有理论高度作支撑,形象易懂的方式对于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与英语水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大学英语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对于非英语专业文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摆脱传统的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满堂灌的模式只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益处甚微。在教学上,应当注重引导,通过文本研究方式带领学生展开思考,放开思路、大胆创新,让学生自身融入文学作品,体验其中真理,这一方式对于在商品经济大潮已经冲击到校园文化的今天重温文学的作用尤为必要。

4 结束语

做好文学研究在大学英语文学类课程中的应用是对于当下大学生文学素养以及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举措,值得推广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

猜你喜欢
小人国隐喻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文学小说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