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金融学科建设

2018-05-14 16:38康志勇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交叉学科金融学

康志勇

1 知识经济时代与金融学科发展困境

知识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因素。随着跨领域、跨组织的知识生产合作不断增强,知识增长越来越倚赖于交叉学科、跨部门的知识综合。大学也随之成为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不仅研究领域的学科界限逐渐模糊,学术研究与政府、市场等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大学生产的知识越来越具有任务导向、交叉学科、复合型、多元利益群体和多元评价标准等特点。过去三十年来先后兴起的“大科学”、“后学院科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三螺旋”等学说和理论,都是在描述和分析这种新型的交叉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交叉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不光要培养交叉学科的知识生产者,还要培养能将交叉学科知识与解决复杂问题所需技能联系起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劳动者。高等院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在交叉学科知识生产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有不少研究型大学都出现了交叉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或学位项目,甚至出现了像 Minerva 这样完全打破了传统学科边界,致力于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的本科院校。这些本科课程或学位项目通常以问题为基础,由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叉学科的探究,而且所涉及学科和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在逐步扩大。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且愈发普遍的现象,金融学也概莫能外。在现实实践中,金融学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和其他学科形成很强的交叉关系,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一是由金融学和生物学、心理学等交叉而形成的“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和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即借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遗传基因理论等来研究金融市场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思想是进化、突变和复制;二是由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即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和实际运用,最关心如何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更有效地分配和再分配个体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风险,以优化它们的风险和收益率;三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即是法与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属于法与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学科。

尽管“交叉学科知识生产”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研究主题,但是关于金融学交叉学科本科课程的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当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交叉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对教育的影响,对近年来不断翻新的本科金融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效果缺乏系统的、探索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除了引进国外经验以外,对金融交叉学科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多停留在某一课程的教学法探讨,或对课程建构的安排作具体讨论,鲜少有研究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对课程建构的体系也缺乏抽象概括。

例如现在的金融学课程设置多以传统学科为基础交叉学科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按照“顺序模式”或“协作模式”组合在一起,但是彼此之间缺乏整合和互动。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金融学基本按照传统分为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金融学,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三个大的方向。宏观金融学,目前高校多安排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教师主要聚焦于某一个单一学科,同时也会利用其它学科知识以阐释本学科的内容。即使是这样的金融多学科课程是将不同的学科课程以平行的方式并列,而学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学科仍保持各自原始的学科认同、知识结构、方法等。这样的金融学科设置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交叉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2 以交叉学科的视角构建金融学课程新体系

之所以会产生金融学科设置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从我国金融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学科专业设置受中央主管部门严格控制,而管理体制受历史影响仍存留院系设置混乱、教研与行政管理重叠等问题,不利于新学科的创设和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合作协同。从我国金融学科发展的实现来看,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足,学科交叉型的师资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学分分配不合理导致金融交叉学科课程边缘化,教学模式难以脱离传统的“单向授课式”等也成为金融学发展的障碍。受限于以上因素,我国金融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和学位项目虽然在全国的高校内呈现全面普及的趋势,但在普及的表象下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缺乏总体规划、不能全面体现课程交叉学科、综合化等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并未显著体现。

交叉学科课程意味着原有的学科设置通过明确的聚焦、混合完成学科重构,课程知识对一个横断面上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概括和理解。按照现有学科的整合互动程度,交叉学科可以分为方法式交叉学科课程(methodological ID)和理论式交叉学科课程(theoretical ID)。前者是指借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证实某个假设,这种类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比较常见;后者则旨在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一般性观点和认识论形式。以往大学本科金融课程是按照学科来组织的,知识生产和传递限定于特定的学科。在 20 世紀下半叶,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知识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表现为全球化、去地方化和去个人化,知识生产、传递、沟通变得更为快捷和开放。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了知识社会的概念,社会经济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市场、大学要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进行合作和创新,并出现了“超学科”的概念,就是在教育或创新系统中所有学科和交叉学科之间进行协调,这一协调是以一种公理系统(从目的层次上引入)和新兴认识论模式为基础的。基于超学科课程为核心的交叉学科是指超越了传统学科狭隘的视角,以建构一个普遍共同知识系统,注重批判性、哲学性、超科学性的课程体系。

基于现有问题,本文提出金融学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应该重点关注相关金融知识转化、传递与评价的三大机制,即在明确金融学交叉学科学术知识转化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交叉学科知识的分类和传递机制,并进一步建立金融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评价的机制。针对金融交叉学科知识的演化过程,按照不同知识类型之间的界限强度(insulation)、知识的实现形式(realization)、知识体系的整合程度(integration)、学术人员合作程度(collaboration)四个维度,分析金融学交叉学科的不同知识类型在每个阶段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以最大限度的整合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定位(location)机制、关联(connection)机制、聚焦(focus)机制和精致化(elaboration)机制等四种机制,有效且全面对金融学交叉学科知识转化为课程知识的机制进行系统识别。依据教学顺序、教学进度、教学空间、教学策略、评价规则、互动关系等六个维度,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课程理论或教学模式,为丰富相关金融学理论提供依据。创建金融学交叉学科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据平台,对于交叉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长时间跟踪研究和评价。在创建金融学交叉学科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检验金融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效果,为探寻我国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时代交叉学科金融学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给交叉学科 多一些支撑
论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浅谈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经营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