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5-14 02:45王威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专业

王威

目前,我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意见,不断地加大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力度,从而使各学科、各层次、各类型人才更好地适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赋予了高校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之使命。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上也在不断地围绕创新来寻求发展的路径,本文仅对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中,教学模式所作的新尝试、新改革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理论性叙述。

当前,在国家的倡导下,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围绕着创新来寻求发展,急需大量的創新型人才。高校做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掌握着大量的科研和教育资源,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接触行业前沿的知识比较多,从而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还具有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从而也成为了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

作为高校中培养音乐表演人才的专业,同样也迫切的希望在创新实践中谋求发展的动力。

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来看,一方面是在迫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培养的学生具有相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并直接导致创新型人才的不足,特别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直觉领悟的人才奇缺,从而制约了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学科分类为中心的课程安排和培养目标,与创新的特征相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旧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下,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整体缺乏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在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上做了许多创新性的改革和尝试,以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人才这一目标。

本文仅对笔者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中,教学模式所作的新尝试、新改革进行了总结和理论性叙述。

首先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人文本,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目标体系,构建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还要注重对超越专业界限的相关分支性、交叉性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整合与完善,注重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补充优化,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提供无限的动力。

基于以上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强创意、创新案例的介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意思维,真正达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创意、创新空间环,营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大多领域的融入与交叉教学。

建立“多轨式”和“项目引导式”教学培养模式:

1.1“多轨式”教学模块培养模式

①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模块:以专业基本功为教学主体,加强学生自身专业的基本训练。

②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教学模块:通过实践和创意作品赏析,加强学生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综合性创新实践教学模块:通过与其它专业的融合与交叉教学,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加强综合性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④毕业创意性成果实践模块:提供无限的创意空间进行创新,以创新成果展示作为毕业的主要参考内容。

1.2“项目引导式”教学培养模式

将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普遍性和标准性的评价体系和制作流程引入综合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项目模拟式教学与实践,其目的在于:一是更加贴近本行业实际工作要求,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就业;二是教学的直观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三是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综合运用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精神。因此,“项目引导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的两个特点,这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教学效果。“项目引导式教学”实施的根本,就是要完成教与学思维的转变,将传统的以“知识点”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流程为主,教师从知识传授型转变为项目负责人型,考核方式由书本考试为主转变为以行业标准进行评定为主。通过以上转变,使学生拥有项目的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大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良好的校园风气条件下,加大学生创意、创新文化展示的空间,对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适时发现有创意和创新性的项目,并利用各种条件,使其转业成为效益,形成企业资助的产业化项目。

3 校企政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

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校企政互动的和谐而富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模式,让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有效融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①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实现丰富企业文化和高校人才创新实践和提升就业能力的双赢成果。

②建立社区定点实践平台,即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创意、创新成果的平台。

以上仅是一个案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无论做何种尝试和改革,都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更为科学、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把这场“头脑风暴”做好做强,使其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专业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