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域与路径

2018-05-14 03:52田重阳
知识文库 2018年24期
关键词:场域马克思主义文明

田重阳

中国是深受马克斯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社会逐渐开始重视起生态文明教育,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也就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由于各个地区理念不同、历史原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广遇到不小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信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所与实现路径展开讨论。

随着1949年改革开放的开始,直到现在,不停进步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力关系,同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使得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时受到西方思维的冲击以及国内原因,导致国内生态环境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过度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得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这样一来就拖延了可持续性发展方针的脚步。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战略意义

“三方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所要表述的主要问题,即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多样化关系,三方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之中,无论哪一方独大,平衡都会被打破。

研究表明,无论是改革还是创新,都必须在实践中才能有所反应,为了符合社会现状,不断探索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就是将目标或者是内涵转变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两个方面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将它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通过宣传让人们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了解自然环境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生态进行保护等,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也是培养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基础,能有效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 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实践场域

3.1 理念场域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人、社會、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人是自然界通过时间而演变的产物,与自然环境一同发展壮大;人创造社会,通过社会发展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社会也受到自然的制约,自然条件平衡,社会就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反之自然条件差,社会发展的缓慢。

社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哺自然,所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通过研究生态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那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辩证法表现出来。

如果想保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那么就必须维持三者之间的平衡,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往往会忽略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过分重视经济发展,最后导致生态环境变得极其恶劣。

所以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平衡被破坏的问题,国家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将生态文明被破坏的灾难性后果公布,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生态问题,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取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3.2 政策场域

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社会主义,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奉行利益至上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导致了自然坏境被人为的破坏。同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被迫接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这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不得不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种种原因表明,只有正确的政策才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所以党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政策。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根据国家基本国情提出的针对性政策,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路径

4.1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观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在面对资源紧张的今天,政府和人民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借此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理念指引。

通过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合理的教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即生态优先。生态优先不仅包括生态规律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中,要贯彻生态自然规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研究,通过展开绿色经济以及绿色消费等方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2 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

所谓的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这五个方面结合起来,只有这五个主题相互之间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以及更大的教育效果,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

实施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为其他几个主体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颁布制度来约束它们;社会负责为其他主体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企业配合政府以及其他主体展开教育活动,提供对应的场所;学校为企业、社会和政府培养人才;家庭应积极参与其他主体的教育活动。

5 结束语

通过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结合国家的社会主义实际情况,生态文明将会越来越重要。通过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解决生态问题环境并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作者单位:郑州中原一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场域马克思主义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对不文明说“不”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文明歌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