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供需联动机制研究

2018-05-14 16:22郭广军赵雄辉钟建宁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郭广军 赵雄辉 钟建宁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推进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进而给出了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供需联动机制模型,主要包括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联动机制、专业设置预警与专业调整联动机制、专业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联动机制、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人才市场需求监管与反馈联动机制和构建“多元联动”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需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4-0005-07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供给方式,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748.61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普通高等学校2596所(在校生2695.84万人,平均规模103427人),其中本科院校1237所(在校生1797多万人,占比66.96%,平均规模14532人),高职专科院校1359所(在校生887多万人,占比33.04%,平均规模6528人)”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从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的基本现状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结果并不太令人满意。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法规政策制度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政府部门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高校院校办学自主权普遍不足,内部治理能力水平整体不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总体状况堪忧,毕业生就业与企业用工荒的双重压力等,都影响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满意度。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也期待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一、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现状

刘云生基于政策视角提出:第一,教育要以人口变化、产业调整和制度创新为导向,建立相应的教育规模调节、教育转型升级、教育改革激活等机制;第二,教育要更加注重“供给侧推动”,建立完善教育标准管理、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体系完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选择等机制;第三,教育要将供需有机联通,建立教育优先供给、教育短板补充、教育尺度衡量等机制。

张有声从明确办学思想、调整教育结构、改革专业与课程等角度提出了培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出了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的考验;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要更加突出效益问题;劳动力市场是检验高等教育产品的重要渠道。熊花等人认为,要通过延伸层次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形式结构、优化区域结构,努力适应并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林惠玲等人认为,拆除体制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藩篱,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方法林认为,要从教育质量、教育效率、教育创新、供给结构等方面入手,实施精准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改革,以解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问题。

刘洪一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要从“调整专业设置对应产业行业要求,优化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升级与新兴职业需求,打通专业壁垒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改革专业设置机制开放动态的专业建设体系,需求端与供给侧协调共振良性互动”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柳友荣认为,重视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主要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职教疲软、产能过剩、提高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供需联动机制改革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上述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但研究的系统化、法治化、制度化和理论化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从高等职业教育新功能角度对其体制供给、秩序供给、价值供给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二、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按照“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总要求,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結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选择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结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方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供需机制,着力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供给的系统化、法治化、标准化、现代化、适应性水平,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基础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改革,要着力打造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法治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主要通过政策供给、制度供给、法治供给等方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法治化水平。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供给改革主要包括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制度等。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改革主要包括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制度、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实习管理制度等。第三,高等职业教育法治供给改革主要包括推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立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证法立法等。

2.基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改革,要着力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优良公平的竞争环境,重点改革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坚持面向市场,提高效益,政府统筹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主要通过秩序供给、结构供给、公平供给、保障供给等方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化水平。

第一,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主要包括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准入秩序、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秩序、规范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秩序。第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供给主要包括优化高等职业区域院校布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第三,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平供给,主要包括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发展公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收費公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公平。第四,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保障供给主要包括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制度保障、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领导制度保障、增强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保障。

3.基本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改革,重构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战略目标的关键。要着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本价值,解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主要通过价值供给、权威供给等方面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化水平。

第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主要包括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本价值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价值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学术价值供给。第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权威供给主要包括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权威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权威供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权威供给。第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标准供给主要包括加快落实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包括加快制订完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认证评估标准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与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习实训标准与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标准及其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等;加快完善国家高等职业院校设置办学标准修订与实施,包括及时修订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标准》《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等。

4.核心关键: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人才质量供给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要求及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等还存在相当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改革,因此,要特别着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主要通过质量供给、人才供给、科技供给、创新供给、社会供给、文化供给、生态供给和政治供给等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具体来说,一是满足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足数量、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强化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理念;三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四是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构建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是强化以教师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六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供给水平。第二,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供给。第三,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开发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服务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应用研究供给。第四,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产权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技术积累供给。第五,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治理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和谐供给。第六,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传统创新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大学校园文化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行业企业文化供给。第七,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生态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生态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生态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生态供给。第八,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政治供给。具体来说,一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坚定政治正确供给;二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供给;三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正供给。

三、供需联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效机制,必须创新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联动机制,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供给、秩序供给、价值供给和质量供给对人本需求、经济需求、社会需求、人力需求等变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协调、可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从供给侧动力机制着手,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的驱动力作用,着力提升高职教育体制供给动能、高职教育秩序供给动能、高职教育价值供给动能、高职教育质量供给动能。从需求侧动力机制着手,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侧的导向力作用,着力提升人本需求拉动、经济需求拉动、社会需求拉动、人力需求拉动。从供给与需求联动机制着手,要坚持面向市场、需求导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健全完善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联动机制、专业设置预警与专业调整联动机制、专业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联动机制、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人才市场需求监管与反馈联动机制、“多元联动”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等机制和平台支撑。高等职业教育供需联动机制模型如9页图所示。

1.健全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机制。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拔尖的领军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不强、人才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未消除、人才资源的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国家与区域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编制相应的区域、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统筹推进党政军、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等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完善国家部际人力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国家发改委、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年度定期举行国家部际人力资源开发联席会议的制度,建立人才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检查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有效推进国家与区域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及时解决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中存在的有关问题。根据国家战略发展人力需求、地方区域发展人力需求、国际化发展人力需求等阶段性特征,提高各类人才培养开发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2.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联动机制。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增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完善专业与产业同步规划联动机制。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专业产业规划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形成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发展规划要与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同步规划,协调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完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专业建设联动机制。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专业建设合作联盟建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3.健全专业设置预警与专业调整联动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配合,运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建设全国高职高专类的专业设置数据库,定期发布各个专业在全国和各省域范围内的专业布点数量,包括专业在校生数和历届毕业生数等數据项在内的各专业设置结构地图,建设全国和各省人才市场各专业人才需要信息数据库,通过对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比对分析,按照设定的专业人才供需比阈值,形成各专业的设置预警报告。二是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全国和省域内专业预警报告自主申请备案设置新专业,停招调整已设置专业,形成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预警与专业动态调整联动机制。

4.健全专业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联动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完善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制度。建立市场导向机制,紧密对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建立政、校、企、行深度合作,协同开发专业课程,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的联动机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实训的应用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专业咨询机制,健全政府有关部门、高等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修订完善发布全国统一的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体系、质量保证标准等。三是建立完善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沟通制度。建立高等教育协调机制,健全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科学划分、有效衔接、协调沟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消除课程重复设置与课程标准低水平现象,科学划分课程内容,科学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能力要求,提升专业课程质量保证能力与水平。

5.健全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具体来说: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处、就业处、教务处、教学院系等部门参加的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调研、信息反馈、改革决策,形成招生宣传、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管理、就业指导等循环联动工作机制。二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对接产业需求,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坚持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对接人才市场需求招生,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构建校企合作办学长效体制机制,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接人才市场,建立双创融合发展机制。深化户籍制度、人事制度、人事档案制度改革,推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场地人才市场、网上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人才市场的作用。政校企行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推进双创教育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6.健全人才市场需求监管与反馈联动机制。具体来说:一是构建人才市场需求预测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监测体系,定期发布人才市场中单位需求和求职情况等的人才供需状况,包括用人单位的行业信息、需求人数和需求结构,以及求职者的总人数、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规划处、各高职教育院校参照人才市场需求预测报告,统筹协调制定各校年度招生专业及其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二是构建人才市场监管反馈机制。建立人才市场活动与人才流动的执法检查制度,加强日常性的人才市场监督管理,有效消除就业歧视,着力加强职业安全、权益保护监管。要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反馈机制,加强政府对就业创业反馈的统一监管,建立包括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在内的反馈体系,突出对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发展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就业率、创业率、专业对口率等方面的信息反馈。

7.构建“多元联动”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具体来说:一是构建政校企行多元联动人才供需信息管理平台。推进政校企行多元联动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中央、地方、行业人才供需信息协同共享机制,形成行业、地方与国家人才供需有效结合的分层级、分布式共享体系。运用云计算、移动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新兴自媒体的优势,建立集成集约的“互联网+”大数据人才供需信息基础数据汇集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使政府、行企、高校协调联动,定期动态发布推送人才供需信息,为就业创业人才精准服务。二是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加强全国人才需求信息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不断丰富完善人才供需信息内容,加快人才供需数据库更新周期。综合区域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城区面积、人口密度等各种因素,定期发布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态报告,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行业企业用人计划有效对接提供决策支撑。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不断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的联动机制,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融入并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抓高等职业教育价值供给这个重点、补高等职业教育秩序供给这个短板、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供给这个弱项。本文提出的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和高等职业教育供需联机制模型,旨在为加快推进我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实践探索提供理论借鉴。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有时代性的改革问题,鉴于篇幅,本文论述只是抛砖引玉,还尚显单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7-10)[2017-07-17].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

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4]熊花,黄弘.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江西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16(10).

[5]林惠玲,林子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供给侧改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6]方法林.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质量、效率和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6(4).

[7]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N].光明日报,2016-01-26.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