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0: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18-05-14 16:22高明
教育与职业(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者职业教育

[摘要]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在2030年前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其核心是培养高质量、“现代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要抓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对“中国制造2025”、增强教育有效供给、提升教育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界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素和特点,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从理念、需求、制度、教学、教师和学习者等层面提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习者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化

[作者简介]高明(1982- ),男,满族,辽宁沈阳人,辽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4-0019-07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职业教育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但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仍有显著的差距。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化,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关注职业教育学习者的需求,寻求学习者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平衡,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2016年12月,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做出了重要批示。他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将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十三五时期,希望围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①刘延东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她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指出,职业教育为经济升级铺路,为脱贫攻坚助力,为人的成长筑基,不仅是生产,也是生活,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性,一端要瞄准产业,一端要瞄准学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啃下硬骨头,为打造技术技能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陈宝生部长在讲话中用六个关键词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香‘亮‘ 忙‘强‘活‘特”③。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现代化,即各级各类现代化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针对学习者年龄、身份、背景和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应对“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2015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工业生产将呈现前所未有的特征,真正实现工业生产灵活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重新定义技术、生产与人的关系,人将不仅是技术与产品之间的中介,而更多地成为价值网络的节点,将重新成为生产过程的中心,对人才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④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简单的人工劳动将被取代,低技术工人将被智能化的生产线所替代。个性化和小批量产品需求的增长,也促使产品制造者更多地投入到制造过程中,从而取代产品设计者。未来,职业教育将关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根据每个领域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学科或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要调整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3.增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抓手。供给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通过改革的方法调整要素的配置,扩大供给的有效性,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应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谋划。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出发,进一步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合理配置职业教育的要素,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以及“人”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面向人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更多地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对于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关注不足。为此,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给予“人”更多的关注,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

4.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与社会需求不够契合。未来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改革和創新为驱动力,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跟产业变革优化专业设置,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健全教学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招生,以及外部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推进,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未能满足内涵式发展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为此,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职业教育学习者是在职业教育培训活动中从事学习活动的人,是职业教育培训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它的范围从职业教育适龄人口扩大到劳动适龄人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和终身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特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引,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以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依托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通过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所开展的人才培养活动的标准样式,反映特定人才的培养规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依据特定的职业教育理论,以特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相关的管理制度,依托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所开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的标准样式,包括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要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指引下,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培养“完整人格”的职业教育学习者为导向,强调有意义的经验学习,依托项目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模式所开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动的标准样式。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等要素。

第一,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50~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逐渐兴起,其创始人是马斯洛。该理论反对行为主义只研究人的行为而忽视人的内在本性,也反对弗洛伊德不研究正常人的心理,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透过人才行为研究人的心理和正面价值,其逐渐成为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之外的第三大心理学派。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以人的正面的本性为前提,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目的,帮助人自我实现,达到最佳状态。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通过发挥潜能可以实现自我超越。环境可以诱发潜能的实现,在和睦的氛围下,彼此之间的真诚、信任和理解有助于潜在的才能得以发挥。人本主义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自我实现强调实现人自身的“内在价值”,这是人获得的最大幸福和快乐。人本主义教育原则包括自我同一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美育原则和价值原则。

第二,教育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他主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研究。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自我概念”和“经验”构成了人格,当两者协调一致时,是整合、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罗杰斯把“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扩展到教育领域,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并将学习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学习,以学习者个人经验的成长为中心,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作为学习的动机。因此,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学会学习从而产生变化,并对外界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知道如何学习、具有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尊重学生,创造气氛融洽的学习情境,在感情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了解学生内心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并与学生彼此信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

第三,培养目标——“自我实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的职业教育仍以教授给学生相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通过教学和实践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使之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学习者不断成长,环境不断变化,仅教授具体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还应通过课堂和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帮助学习者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学会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人。为此,在“以学习者为中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注重发挥情感因素,关注人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人的内心活动。要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情感,帮助职业教育学习者成为“自我实现的人”或具备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的能力。

第四,课程体系——项目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项目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而非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由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专业素质培养模块和身心素质养成模块组成。教学内容应是尽量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课程结构按作业流程构建,让学习者接触真实的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例如:前期调研—学习相关行业和产品标准—制订产品规格要求—方案设计—方案分析、论证与选择—产品制作—产品试验—改进与提高。

第五,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行动中帮助学习者学习,将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在分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能力要求,通过实际的工作岗位或者工作任务,将学习者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统一起来。结合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程开发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成立学生助教小组、科技创新小组等,实施“个性化”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使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培养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将被动接受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通过“项目”和“任务”等模拟实际的工作场景和岗位任务,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同时,践行理论知识,掌握技術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第六,评估方式——学习者自我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并不是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学习结果进行的简单评价,而是承担评价的责任,使学习者确定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检验与预定目标是否一致。在这种自我评价模式中,学习者扮演评价的发起者、参与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等多重角色,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主动地学习职业教育知识和技术技能。同时,教师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进行反馈,不仅可以保证职业教育学习者自我评价的客观性,还可以提升这种自我评价的效果。

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第一,职业教育学习者:职业教育适龄人口向劳动适龄人口延伸。目前的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的学历教育为主,学习者主要指进入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6~23岁。为此,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来源更为多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的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和部分没有学历的人员;身份更为复杂,包括学生、工人、农民、军人等。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范围从职业教育的适龄人口向覆盖整个劳动适龄人口转变,学习者的年龄将从16岁延伸到60岁。

第二,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从无意义学习向有意义学习转变。学习者的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两大类。从学习方式来看,分为无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认知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对学习者来说意义不大,仅仅涉及学习者的心智,不涉及人的情感因素,效率不高。而经验学习关注学习者个人经验的获得,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者个人的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者个人的成长,对学习者有较大的个人意义。因此,有意义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真正的价值,它不仅帮助学习者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而且伴随着个人经验的增长,对学习者的态度、个性、行为以及应对外部变化所采取的行动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职业教育的教师角色:从组织者向参与者转变。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能够教给其他人的知识的有用性不高;那些能够影响学习者个人行为的知识,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并内化。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应从教学的中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逐渐转变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氛围的营造者以及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说,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由于职业教育学习者自身具有学习的潜能,职业教育教师仅需要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参与者的身份和职业教育学习者交流思想和学习感受,引动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第四,职业教育的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向学习者自评转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一般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是笔试)做出评定,并将学生成绩与同班或者同年级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所做出的“相对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方式拥有较长的历史以及较高的客观性,但容易引导教师偏离培养目标,片面追求成绩。对于评价结果较为稳定的学生,这种评价方式的激励效果不显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更多地强调评价目标应指向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为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发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鼓励职业教育学习者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培养独立成熟、自律、有责任的学习技能 。

三、我国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理念层面:回归人本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长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虽然进行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但未能彻底解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也未能改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究其原因,在教育理念上,仍把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作为群体而不是作为个体来对待。认知科学认为,应该把学习者作为个体来对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是教育者努力的方向。从职业教育学习者个人的角度来说,虽然他们作为社会人存在,但在价值观、成长经历、学习偏好、做事风格、奋斗目标和未来理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内心需求和主观思想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学习速度和发展模式的不同,造成了学习动机不同。为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本,在充分尊重和承认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弱化学习者之间的比较,激发学习动机,允许、鼓励和引导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因材施教,帮助职业教育学习者达成“自我实现”。

2.需求层面:兼顾行业企业和学习者的需求。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效解决了学校职业教育脱离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不符合行业企业需要等问题,但更多的是强调用人方的需求,要求从企业的要求来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于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关注不够。为此,应将职业教育学习者作为个体来对待,分析每名职业教育学习者的个性、意愿、兴趣、动机、经历、能力和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将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学习者个人发展的需求进行匹配,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需要相吻合。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帮助那些个人发展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学习者调整专业、继续深造或就业,增加“自我实现”的机会,在职业教育学习者与行业企业双方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以职业教育学习者为中心,并非忽视了行业企业的需求,相反,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出口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增加實习实训的时间弹性,彰显不同专业实习实训的特性,为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实习实训的计划、内容和条件,并聘请专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指导与支持,使学习者根据所学专业、自身的兴趣和专长以及发展意愿及早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引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实习和自主择业,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制度层面:创造人人成为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条件。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所有想要学习职业教育的人员都可以成为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既包括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员。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职业教育学习需求,需要从“大”职教观出发整合省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包括职业学校内部和职业学校外部的职业教育资源、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资源,从而为所有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在“入口”环节,通过招生制度改革,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机会,为往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提供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同时,落实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体责任,保障在职人员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权利,确保他们具有获得学历和提高技能的机会。此外,要为无业、待业和转岗的职业教育学习者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在学制方面,全面推行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术技能、岗前培训与职后进修、学习任务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互通,并努力实现学历文凭、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之间的互认,让学习者结合自身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不再以学期为基本设计单位,而是提供学年制、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等多种学制形式。

4.教学层面:创设自主有意义学习的环境。职业教育学习者具备先天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营造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发挥潜能,并发挥自身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等,来决定教什么、怎么教、教多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主动学习。学习环境是职业教育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环境的营造包括物理和心理两个维度。物理环境方面,重点是营造环境,要使教室干凈舒适、空气顺畅、灯光明亮、设备有序、桌椅摆放体现教学目的。心理环境方面,教师应帮助职业教育学习者消除对于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立感,减少焦虑,在心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多出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部分是为了培养和塑造自身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先了解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心理体验,深入到学习者的内心,从学习者的视角看待问题,与之进行深入的沟通,促进学习者潜能的发展;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探究训练的教学方法,帮助职业教育学习者制定探究的步骤,激发创造性思维,调动其学习动机,促进职业教育学习者进行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

5.教师层面:转变观念成为职业教育学习促进者。为使职业教育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具备创设职业教育学习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但是,在现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职业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不高,只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或经验即可。而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由于职业教育学习者的背景、学习和社会经历、思维方式等各有不同,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师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即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每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已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创新,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能够保障授课的整体进度;二是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应增加自学或讨论的机会,给出导引,引导学生在分组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从而改变对学习者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具备与学生情感沟通的能力,即教师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亲切的情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产生良好的心境,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6.学习者层面:提高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评价者。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可以选择学习的方向,会利用学习资源、阐明遇到的问题、选择学习途径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并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我进行精确的评价和对同龄人的工作进行建设性评判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学习者一项必要的学习技能。但是,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并没有自我评价的体验,不太可能会运用合理的参照标准或自发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培养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和他人的工作进行准确和富有建设性评价的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自我评价时,让职业教育学习者参与制定评估标准,深化和拓展对分数的认识,引领职业教育学习者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其意义和价值;能够改变职业教育学习者对评价目的和评价过程的看法,并允许职业教育学习者自己考核自己,在任务完成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可以从职业教育学习者制定的标准中了解职业教育学习者认为和表达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是什么。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课程电子档案,创设参与评价的平台,及时采集准确、全面的信息。

[注释]

①②李克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EB/OL].(2016-12-03)[2017-12-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6/

1203/c64094-28922016.html.

③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网2016年12月17日发表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六大关键词谈职业教育发展》一文。

④曹雨平.如何应对“中国制造2025”[N].中国教育报,2015-07-16.

[参考文献]

[1]曾小兰.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7(12).

[2]崔囡.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及其对成人教学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3(4).

[3]刘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4]崔彦,代中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5]贺武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生学习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者职业教育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