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8-05-14 10:42鲍芳琳
科技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对分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对分课堂是针对高校课堂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证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在工科实践类课程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质量;计算机课程

当前高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教师不得不降低学业要求,常常连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无法完成。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才能摆脱当前课堂教学的困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硬件类课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嵌入式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等原理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实验/编程三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结合演示但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足、课中不认真听讲以及课后疏于練习,往往导致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有一定偏差,进而出现厌学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此外,学生能够分配到某一门课上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如何让学生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目前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唯有找到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应用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于2014年提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师讲授基础上,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结合起来[1]。将课堂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且将讲授和讨论隔堂进行,保证学生讨论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化吸收。如果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在课后不愿或没有时间做作业,所有学习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可以实施隔堂对分的一个简化形式——“当堂对分”,即教师讲授知识后马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内化吸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隔堂对分模式更适合用在讲授较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的课节,当堂对分模式更适合用在讲授较简单的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的课节。无论哪种“对分”形式都是要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2]。

(二)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应用

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探讨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法在计算机类课程的开展及应用。

1.教学过程设计

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绝大部分同学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在第一次上课时需向学生做以说明,让学生尽快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熟悉教学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正式开始教学时,要将每个班级都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6人,分组时要考虑不同的学习能力、男女生搭配等元素,尽可能使每个小组的学习气氛融洽,再选出一名组长,以便与老师沟通及组织组内讨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每学期60学时,每周1次课,2学时连上,1学时40分钟。这门课的特点是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内容、班级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可灵活运用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教学法,如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这两章内容可采用当堂对分,Word、Excel、PPT等章节可采用隔堂对分教学法。过程如下:

①教师讲授。重点讲解当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写出作业中的亮点、掌握最好的知识点及遇到的困难或疑惑。

②学生内化吸收。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通过自主学习方式,独立完成作业,此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吸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及时发现问题,为接下来的讨论储备资料。

③对分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首先是组长组织小组内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完成作业情况(自己作业中的亮点)、分享学习心得(分享自己掌握最好的部分)、互助答疑(依靠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困惑)。其次是形式多样的全班交流,可以是组间互助、作品展示、教师随机抽查等。最后由教师解惑,并梳理、总结整个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先总结,教师再总结。

2.课程考核

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高效地对待每次作业,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期末成绩占绝对地位改为实时的过程性的考核。学生通过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和积极参与讨论,即可累计获得较高的基础分数,这种方式可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3]。

3.教学效果分析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法后,学期末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组长反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98%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其中82%的学生认可了这种教学法,并支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此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也比往届学生偏高。从教师角度上看,教师可以从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中汲取灵感,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总结

对分课堂教学法改革和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对分模式不但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能让教师积极提升自我,通过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加以引导,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510.

[2]周欣欣,徐纯森,郭树强,李红彪,田敏.对分课堂在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7(2):6364.

[3]卢春红,王杰华.对分模式下《VB程序设计》的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293.

作者简介:鲍芳琳(1984),女,汉族,辽宁铁岭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对分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