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党与基层治理密不可分

2018-05-14 22:40沈永兵
党政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居民区街道党组织

沈永兵

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各级党委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尤其任重道远。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履行党委书记职责、发挥党委书记作用?从本期开始,《党政论坛》正式推出“书记之声”栏目。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质量强党之路也作了十分明确而系统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党建要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我们感到,在新时期、在上海,要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不但要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更要从基层治理的视角来思考,在基层治理中需要基层党组织起什么作用,需要基层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做哪些工作。

因此,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另一方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引领、服务、凝聚的能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必须克服那种“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与党务干部来开展党建工作”的传统模式,通过调动基层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活起来”、使党员切实“动起来”,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来加强党的建设,提升质量建党水平。

一直以来,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握质量这根生命线,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以调动基层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着力点,将党的领导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市委“1+6”改革以来,面对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这一新课题,街道在原有“4+1”工作法、“三会制度”等一系列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践,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一、在街道层面,抓资源的整合与分配,调动各级党组织积极性

除重点推进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帮助各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外,街道党工委重点抓好“三

个三”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驻区单位党组织“三进一共建”,即单位资源进社区、志愿服务进社区、综合治理进社区。如绿地集团下属绿地金控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社区开展防范非法集資宣传,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共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二是明确两新党组织“三建一促进”,即建社区共治平台,建协商议事载体、建双向认领机制,促进各方共建共享。如由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牵头,组织开展

“益聚五里”公益展示活动,将社会组织引入社区,推动“三社联动”在社区发挥作用。

三是明确居民区党组织“三联一反馈”,即联建队伍、联动资源、联搞活动,形成定期反馈机制,以党组织为共同纽带,把分散的区域单位资源整合起来,匹配社区实际需求促使双向认领项目落地。今年以来陆续推出了“白领午餐地图”“注爱五里公益跑”“15分钟养老服务圈”等项目。

通过合理开展活动,有效整合、分配资源,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二、在街区层面,着力打造街区共同体,提升各级党组织主动性

一方面,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上海目前最小的治理单元为“小

区”和“居民区”,但一个居民区太小,而整个街道又太大。因此,我们探索形成“街区”共同体,以“街”为主轴,辐射联结周边若干居民区、沿线小商铺以及园区、商务楼宇等,同时覆盖其他支马路和小马路,按各自特色,形成了“创

意家园”“颐乐生活”“人文滨江”三大街区。

另一方面,在街区内集中各基层党组织建立了街区党建(共治)联盟,发挥街区公约、议题自治、互助协商、群防群治、参与治理等功能,将居民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等不同系统党的基层组织串联起来,通过党建资源的联结带动治理资源的整合,不断提升各方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的主动性。如2018年国庆节当天,丽园居民区举行了一场升旗仪式。原本该居民区是一个工人新村,自身力量极为有限,只能邀请自己范围内的居民参加活动,但街区党建(共治)联盟成立后,周边单位党员纷纷主动参与,消防中队和师专附小还安排了官兵和学生负责升旗、护旗。由于前期宣传到位,活动还吸引了街区另7个居委的居民共同参与。通过街区的打造,拓展了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建工作的途径,越来越多的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主动融入社区,共同带领群众自觉接受党的主张,紧跟党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三、在居民区层面,努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激发各级党组织创造性

一是打造基层党建阵地。通过建立居民区“零距离”家园党建服务站,以“去机关化”的理念,实行敞开式一体化办公,压缩居委办公区域面积,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活动空间,让居委会成为社区居民的“公共客厅”,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社区。目前,街道已全面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设置“公益服务员”“理论宣讲员”“文明监督岗”“文体普及岗”等“六大员、十大岗”,开展“结对一户困难家庭”“参加一次公益活动”等“十

个一”活动,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使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党建质量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中获得了充分体现。

二是着力推动难题破解。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通过党建联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社区的难点问题。如桑城居民区正达小区,业委会停止运行已有五年,小区助动车、电瓶车盗窃案件频发,仅有的28万维修基金被冻结,部分业主停缴物业管理费,小区在管理与服务上都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此困境下,辖区内的一家两新单位馨笛伦公司党支部伸出了援手,走进社区、主动对接,为小区安装了16个探头和监控设施,在党组织的帮助和骨干党员的带领下,停摆的业委会重新选出了主任,小区的日常运转也恢复了正常。

三是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通过居民区党建共促会,吸纳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围绕公共议题和需求,结合自身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黄浦区首个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恭房小区,通过居民区党总支把各方召集在一起,党员分摊了缺口资金、共建单位在施工期间提供错峰停车位、物业拿出办公用房用作居民议事厅,在成功加装电梯的同时,还厘清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基层街道,要将开展党建工作与创新社会治理高度融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联系群众的优势,持续锻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同时,要善于用党的资源来撬动社会资源,避免党组织单打独斗、包办代替,克服“形式党建、程序党建、文本党建”等偏离党建本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

(作者系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王 玉)

猜你喜欢
居民区街道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热闹的街道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街道生活
“熊”视眈眈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集萌社
美得州居民区发生枪击事件
风居住的街道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