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和贯通: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2018-05-15 01:50刘静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中医药培养模式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要想与国际社会接轨,高等中医药院校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必然是重中之重。找准存在问题、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知识模块是培养中医药类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着力点。把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承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进学生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和双语应用能力的交汇和贯通,积极探索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医药;外向型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静(1982- ),女,四川广元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基金项目】2015年-2017年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教育教改一般课题“医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究”(课题编号15JGYB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逐渐深入,文化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医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一些西医难以治疗的重大疾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应积极走出国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世人都能够了解并且认可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提升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成为大势所趋。

一、中医药高校培养外向型人才的作用

1.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需要更多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较强工作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将需要中医药高校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师生角色的转变,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将以往传统纸笔模式向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实现教师、学生、网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角色扮演、情景设置、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中医药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2.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医药学生承担着传播中医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高校中所培养的外向型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由于我国在英语学习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对语言本身的关注较高,忽视了社会因素以及语言交际等方面。在教学中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很少进行语言应用以及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大学英语属于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不但作为一种基础课程而存在,同时也应积极扩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在教学目标上也明确指出,不但要传授学生语言应用技能,而且还应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此,中医药学生应在不断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和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对外交流中提升自信,扩展视野,使得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传承。

二、培养中医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策略

1. ESP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1)完善医学英语课程体系。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热情,因此,应在医学英语特征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英语教学的发展潮流,完善英语课程体系。医学英语属于ESP教學中的一部分,可以根据ESP为医学英语设计相关课程。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针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可以为其设计中医英语阅读、中医临床英语、医学英语词汇学等课程,学习时间定在大三和大四的上半学期。通过此种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更加良好的掌握医学英语的概况,增加知识储备,为输出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英语课程进行改进,使得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能够得到相互促进和提升。另外,还应积极开展医学英语理论研究ESP能够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并且为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在ESP基础上,能够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不仅在大纲和教材的编制上加强重视,还需要在实际上开展理论研究。专业英语教学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仍然存在弊端,应加强理论研究为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2)以输出驱动为主的ESP教学方式。首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的地位进行转变,减少其权威性,并且采用多种方式设计出多种具有交际性的课堂任务,支持和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和修正,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BL方式引导学生针对当前医学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且划分成几个小组的形式将观点进行阐述。让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将医学知识融入其中,对中医药特殊的表达方式进行深刻理解,掌握中医与西医在英文表达方面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中医药文化。其次,建立网络医学英语数据库、视听库、写作翻译库等,并且借助网络实现师生在线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远程解答,拓展学生语言输入途径,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3) ESP输出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输出成果进行评价时,首先要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测验,还应注重其在英语交流过程中展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创新和使用多种测评方式,提升形成性评估比重,减少终结性评估的比重,实现测评形式的多样化,对以往终结性的习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评估完毕后,需要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弥补,进而形成输入与输出的良性循环。

2.加强双语师资力量的培养。中医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不能单纯从学生方面努力,还应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养。由于专业英语的特征对师资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可以采用跨二级学院师资优化组合的方式,找准专业教师与语言教师之间的契合点,实现有机结合,将专业教师在医学知识讲授过程中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并且展示出语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顾问作用。通过分组管理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中划分成任务小组,各小组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例如,可以按照学科方向划分为临床试验组以及学术研究组等,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护理组、药学检验组、临床医学组等,后者包括文献整理组、教材改革组等。

双语教师需要具备医学和语言两种技能,为了能够使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首先,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培训班,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口语的发音、口译能力等进行训练,使其具备发音技巧,提升英语口语授课能力。其次,创办医学英语培训班。虽然高校教师大部分具备医学方面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需要在医学英语词汇、英语翻译、写作等方面进行培训,增加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大多数教师现有的医学知识难以形成完善的体系,只能满足阅读和信息检索的要求,与双语课教师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对此开展培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树立教师英语体系,提升其对医学英语中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另外,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较高水平的教师或者学者到我校开展讲座,并且将本校教师送往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使教师的学习经验得到有效的丰富。

3.培養学生英文分析能力。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行,使得大部分学校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也使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被遗弃,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兴趣逐渐降低,能力也不断弱化。这一现象引发了英语教育界的反思。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阅读能力属于一个传统强项。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继续基于英语阅读以高度的重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在提升阅读基础能力方面,加强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通过对英文语篇的欣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大量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词汇量的积累,进而为医学英语的学习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高校外向型人才的培养,与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以及双语教学的融合程度息息相关。对此,应立足于当前学生在英语方面学习的现状,建立ESP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促进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徐晓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PRETCO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

[2]齐婉丽.基于Moodle的大学英语公共课协作学习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张杰.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田杨.运用“交际问当先”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成绩的实证研究[D].北华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英语应用能力中医药培养模式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题型调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