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实践路径

2018-05-16 17:09邓艳冯大军
银行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贷款绿色金融

邓艳 冯大军

绿色金融的发展模式

绿色信贷

绿色转贷款/中间贷款。一般而言,国际金融组织绿色转贷款或中间贷款在利率、期限等方面都比较优惠,期限基本可以和项目建设经营周期相匹配,可采用信用方式,也可以追加抵质押,有时国内商业银行在叙做转贷款业务的同时,也配套提供部分资金。

本金风险分担机制。2006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成立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专注于能效、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碳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由IFC为合作银行提供约定比例的损失分担担保和相关技术援助。该项目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两种模式,目前的合作银行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以及江苏银行等。

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适用于大多数有稳定预期收益的项目,如特许经营(BOT、TOT、ROT等)、政府采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以未来收益权质押,以项目后期收益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必要时辅以其他担保。

碳排放权/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目前,国内碳排放交易标的有两类,一是碳排放配额,二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二者都已经有了抵质押融资案例。2014年,宜化集团利用碳排放配额质押获得兴业银行4000万元贷款;华电新能源公司获得浦发1000万元的碳配额抵押融资及企业法人账户透支授信。

合同能源管理保理融资。浦发银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保理融资,节能服务公司将该项目节能服务合同项下的未来收益权转让给浦发银行,买断、回购均可,浦发银行按照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提前给予企业融资。

碳金融结构性存款。兴业银行推出绿色结构性存款,2014年,慧科电子认购该存款产品1000万元,在获得常规存款利息的同时,到期日还获得不低于1000吨的深圳市碳排放权配额。

直接融资

绿色债券。除了通常的中票、短融、定向工具、ABN等產品外,还有一些有特色的绿债产品。如2014年浦发银行承销的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最大特点是定价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价格是5.65%,较同期限AAA信用债估值低46BP;浮动利率与中广核5个风电厂形成碳指标的实际收益挂钩,承诺浮动利率5BP~20BP。

融资租赁。2014年底,兴业金租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外部机构合作,推广清洁能源公交租赁产品,通过银租一体化、售后回租等业务模式,对各地公交公司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满足公交公司采购清洁能源公交车的需求,目前绿色领域金融资产占比近40%。

绿色信托。根据《中国信托业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6年末,信托公司存续绿色信托项目284个,存续资金规模1021.9亿元,绿色信托已成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PO。A股市场在绿色企业IPO方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绿色通道”,主板上市的绿色公司数量约为150家,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其市值总和仅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在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对保险资金的定位是“长期资本”,在绿色金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保险资金主要通过保险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保险资金项目资产支持计划以及股权投资等方式投资绿色金融。

股权投资。部分商业银行已经试水绿色产业基金,银行的角色多是基金(优先级)资金募集和基金托管。如中信银行2016年与镇江市政府合作设立“镇江市低碳产业基金”,总规模为500亿元,镇江市政府出资100亿元,中信银行负责募集资金400亿元,存续期15年,并分为两期,一期100亿元,二期400亿元。一期投资全部用于低碳产业建设,二期主要投资于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绿色交通、水安全、可再生能源、低碳产业园及辖区内低碳产业项目等。

经验与对策

经验借鉴

兴业银行是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先行者之一,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以及专业化能力积累等方面都有可借鉴之处。

专业化团队。兴业银行在总行成立了绿色金融部,内嵌行业研究、产品创新、营销推动、项目评审、外部资金渠道建设、运营管理、全行绿色品牌建设等职能。同时,在30多家分行安插了绿色金融团队,配置专职产品经理,总分行联动,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

专业评审,分级授权。全行绿色金融(节能减排、环保、清洁能源等)评审通道设在绿色金融部,大项目、重点项目由绿色金融部授信部门进行审批。同时,为了保障评审效率,在绿色金融部颁布重点细分领域的授信准入标准后,分行可在一定授信额度内自行审批。

集中研究,专业指导。事业部基于自己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研究和布局,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业务指导,针对行业金融需求研究对应的业务模式,积极推进兴业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增加可投向绿色资产的资金,并通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帮分行转出资产、腾出规模、释放资本。

路径建议

开辟重点行业绿色通道。绿色金融范畴很广,除了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减排等领域外,大量传统产业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升级、能效提升,以及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都可以纳入“绿色金融”范畴。近期比较现实的绿色金融市场有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工业节能、城市燃气、城市轨道、市政污水处理等。银行应该在总行层面加强行业研究、细化准入标准,开辟一些绿色通道。

鼓励有条件的分支经营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对于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关注绿债承销、绿色产业基金合作以及绿色供应链金融等模式;对于大中型绿色项目,重点关注绿色项目未来收益权抵质押、绿色信托等模式;对于小型绿色项目和中小绿色企业,可以探索绿色转贷款以及本金风险分担机制等。

重视专业能力的积累。当前,绝大部分绿色金融业务并没有脱离常规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只是在客户选择、项目准入标准、抵质押物,以及定价等方面向“绿色”领域倾斜。然而,随着绿色评估体系的健全,尤其是“碳金融”“排污权金融”市场的逐步放量,绿色金融的专业性将越来越强,投行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对金融机构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猜你喜欢
贷款绿色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旧信封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追踪绿色的秘密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
再造绿色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