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村美经济美
—— 记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2018-05-17 05:32撰文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示范县美丽环境

●撰文/林 言

开化白石尖之春(余志明 摄)

临安指南村

自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浙江成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全省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使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浙江省以示范创建为引领,逐县开展,稳步推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2017年11月16日,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江山召开。根据六大类23项指标,评审委员仔细研究《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评价办法(试行)》和“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候选县评分表”,评出开化县、洞头区、临安区、宁海区、遂昌县、嵊泗县6个“美丽乡村示范县”。这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环境为本 盆景变风景

浙江一直注重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源上、区域上解决,从村庄建设、产业定位、社会管理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村庄环境,注重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突出“以点带面”,实现把盆景变成风景。

开化县将“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的目标任务与年度绿化造林、国家公园锦绣行动任务相结合,对县域三类通道两侧山体进行茅秆清理,营建林业精品景观林,做好沿线山体的绿化彩化。2017年以来,在各乡村共营建林业精品景观林15个,清理县域三类通道两侧山体茅秆4000亩,完成了“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年度目标。临安区抓住全省持续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垃圾革命”的契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因地制宜、狠抓质量,形成了“用脚步画出设计图”“三个坚决不放过”等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率先建成了市镇村三级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和运维体系;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上,结合山区实际,向大众普及分类理念,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探索物业化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临安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之路。宁海县着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景区化建设,村民们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巧妙利用废弃物品,打造风格不一、形式多样的美丽庭院,构筑了让百姓宜居、让游客忘返的独特景色。目前,宁海已经建成15个AAA级景区村,13个AA级景区村,7个A级景区村,“一处美”变为“处处美”。嵊泗县开展渔农村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海岛“洁净村庄”,健全环境卫生长效运维机制。启动渔农村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程,纵深推进“五水共治”工程,渔农村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率和排放达标率均达100%。同时启动村庄公共空间净美化行动,实施空中管线三年整治行动,净化空中环境。

以生态为底 田园变乐园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环境蜕变,更创造了美好生活。“以人为本”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浙江也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与环节,把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村民自己手上,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深度挖掘农耕传统、民族风情和民间技艺等乡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特色文化村,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个性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生活幸福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乐园。

近年来,嵊泗的泗礁岛、花鸟岛、嵊山岛、枸杞岛声名鹊起。在美丽海岛建设过程中,嵊泗一方面着手构建海岛绿色生态网,推进美丽沿海防护林建设,实施城区森林彩化工程,深化“一村一主题”发展,推进“一岛一韵”全域建设,打造“一岛一植被”美丽景观,以民宿集聚村为试点,实施路边树、墙面绿、围墙花的街巷绿化美化方式,展现浓郁的海岛风情。另一方面,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理念形成、纲要制定到重大项目落实,都努力做到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建设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做到民生事项优先落实、民生投入优先保障,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最大程度扩大群众参与面。据统计,群众对美丽海岛建设满意度达90.3%,参与度达85.5%。在临安风景区,以村庄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人文、经济等七个指标为标准,基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历史文化,为每个村景区量身定制专项规划,实现“一区一主题,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一区一韵味”,把美丽乡村建成杭州后花园,实现景在村中、村融景中。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浙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的奋斗目标。遂昌县积极鼓励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借助媒体力量,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在美丽乡村风景线沿线等重要位置挂置宣传标识牌;举办以“美丽乡村看遂昌”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微信创作大赛等,充分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真正做到将人民的向往转化为工作的成绩。

以产业为基 青山变金山

浙江农村的发展一直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注重经济增长,又注重人文生态建设,努力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向两者协调发展的“双赢”转变,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的概念。宁海县让绿富美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绘就绿色富民长卷,投资6000余万元推进“灵动乡野”精品线、“南山花语”精品线、“城乡和美”精品线项目建设;投资1.5亿元打造23个精品示范村;投入1亿元用于奖励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等,串联起生态、景点、民俗、村庄、农家乐休闲旅游点等资源,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大景区”,推进“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经济”。胡陈“运动健康小镇”、深甽“温泉风情小镇”、梅林“雁山享寿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脱颖而出;许家山村、王干山村、双林村等一批精品村庄为游客津津乐道,城乡大地处处可见“美丽生态”释放的红利。据统计,近5年来,宁海县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以年均14%和22%的速度稳步增长,2017年分别达到1188万人次和131亿元。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美丽经济为引擎,宁海县打造的美丽乡村升级版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洞头区投入2.6亿元,已建成五岛沿线风光轴、环洞头岛连港蓝色海岸风情线、鹿西渔业休闲体验岛、半屏渔家文化创意岛4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实现构建绿色畅游网络,恢复昔日山坳渔村的特色,打造“产业、文化、旅游、村居”四位一体的花园村庄。

此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县”还要突出“以产业为基”,实现美乡村、育产业、富农民有机结合。临安区一直致力于提升改良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济,全力发展美丽产业。目前,竹笋、山核桃等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已超60亿元,农村电商网销额超35亿元,旅游业综合收入逾1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2.8万元。

连续14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让浙江农村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猜你喜欢
示范县美丽环境
民居资讯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贵州: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环境清洁工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漫观环境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关于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