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林业生态三部曲走好“两山”发展路

2018-05-17 05:32撰文包丽丽
浙江林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泰顺古树名公益林

●撰文//包丽丽

近年来,泰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全力推进“生态立县 旅游兴县”,奏响生态三部曲,大力推进林旅融合,带动林业总产值增长。截至目前,林业总产值达27.3亿元,有力推动了泰顺的生态经济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 建设森林城市

打造生态高地。森林是泰顺的根,生态是泰顺的魂。近年来,泰顺县积极践行“两山”生态发展理念,创成国家生态县,率全省之先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先后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物多样性国际项目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05%,拥有国家省市级生态公益林136.17万亩,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省市前列,荣获全国首批“碳汇城市”称号。

建设森林城市。在创成省级森林城市之后,泰顺不断加快城市绿化进程、推进植树造林。结合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和“新植1亿株珍贵树”行动,深入组织实施珍贵树种赠苗造林、基地建设、补植培育、四旁植树和发展示范五大行动,全力绿化、美化、彩化泰顺森林。2017年共新植珍贵树35.53万株,新建立珍贵树局长示范林6片、示范点3个、示范单位2个,完成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1万亩,完成珍贵彩色森林5.42万亩。加快平原绿化扩面提质步伐,高质量完成平原绿化59.5万亩,造林更新3350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1.7%。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义务植树8.5万人次,种植各类种苗树木26万株。

管好生态财富。泰顺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36万多亩,公益林管护工作事关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为了更好地调动乡镇护林员积极性、优化林业生态环境管理,泰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护林员和森林消防员队伍建设的通知》,将全县乡镇护林员和森林消防员两支队伍整合为一支队伍,共同承担护林工作。建立护林员巡查考勤系统,合理划分管护责任区,按照森林资源面积、保护等级、管护难易程度等因素配备护林(消防)员。以保护公益林资源、提高公益林林分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为目标,完善机制、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累计完成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118万亩。2017年发放公益林损失性补偿金4828.53万元、管护支出资金680.84万元,受惠户数达8.2万户。

聚焦生态文化 开发绿色资源

保护古树名木。泰顺从2017年8月开始组织人员对全县古树名木资源开展普查。根据普查结果,泰顺共有古树名木近万株、古树群186个,数量之多位居全市榜首。根据古树名木生长情况,泰顺投入125万元落实了50株一级和急需抢救性古树名木的保护任务,建立古树名木“一树一策”。在《温州日报》等媒体上宣传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高群众保护古树的意识,为古树名木撑好“保护伞”。

建设“一区两园”。泰顺现有1个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市级森林公园,覆盖水平居全市第一。2018年在泰顺县林业部门的努力下,省林业厅批复成立泰顺大溪源省级湿地公园,提升新建南浦溪市级森林公园。近年来,泰顺县为加快推进乌岩岭景区建设,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58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并通过验收。2017年5月,投资1300多万元修建的黄腹角雉主题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9月,“诗画浙江—泰顺行”高铁旅游专列300余名上海游客首站走进乌岩岭,感受乌岩岭的醉氧之旅。同年10月,投入近500万元的乌岩岭保护区新猴园正式投入使用。新猴园将逐渐成为乌岩岭保护区内集野生动物救护、科研宣教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提升森林古道。为了更好地保存古道风貌,为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添韵,近几年,泰顺多方筹措资金,投入300万元,对三滩岭古道、竹里畲乡风情古道、库岭古道等重要古道进行了修缮,修复建成森林健身游步道50公里,修复抢救古道旁的古亭、宫庙,并修建了观景台、卫生间、停车场等相关设施。2016年,在“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系列评选活动中,泰顺畲乡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经典古道”,三滩岭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风情古道”,叶山岭古道、天关山古道也入选100条“浙江森林古道”名录。经过大力建设和宣传,“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泰顺古道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森林古道成为连接“美丽乡村”的经络,从而拓展了乡村旅游空间与内涵,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深耕生态经济 巧做林旅融合

提升特色猕猴桃产业。泰顺县现有生产基地1.5万亩,自2003年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经营战略以来,泰顺猕猴桃已取得浙江著名商标2个、浙江名牌3个、浙江名牌林产品3个、森林食品等绿色认证20余项,产品价格达12元/公斤,年产值达1万元/亩以上,带动1400余户从事猕猴桃产业经营。2016年产猕猴桃7000吨,年产值近亿元,从业农户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众多农民种植猕猴桃,少部分果农还参与创办企业。截至目前,产业经营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近200家,专业大户150多户,经营企业拥有贮藏库50多个,贮藏量达1000多吨。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销会和农博会,与农产品公司、超市合作营销,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产品进入了以杭州、上海为主的城市。泰顺猕猴桃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也带动了自驾采摘游,游客人数每年多达6万人次,创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为该县生态旅游开辟了独特的旅游项目。

打造特色生态品牌。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森林文化为主线、森林休闲养生为重点,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村庄、古村落、自然生态村落为依托,结合畲乡等地方特色,以林农、工商业主等为经营主体,建设融森林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生态友好型观光休闲森林人家集聚区。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特色村1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26个,林业观光园21处,林业特色精品园7个;建成天关山、合丰猕猴桃等5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竹里森林康养基地1个。积极培育示范性林业主体,培育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4家、市级9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20家、市级12家。开展林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工作,侧重加快猕猴桃园、现代林业生态园等林下生态观光景点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化;积极推广森林徒步、森林休闲游憩等森林旅游休闲新业态,开发农牧结合立体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田园直通车”、电子商务、观光采摘旅游等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实行统一管理、销售,抱团整合,以此提高泰顺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打造泰顺品牌。

打造特色休闲产业。近年来,泰顺不断蓄积绿色生态的后发优势,用“绿水青山”换来“真金白银”,加快推动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在“中国美丽乡村”岭北村尾村,村里依托天关山古道及古树群等稀缺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昔日偏远的小村落,如今却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用餐都要提前预定。森林特色小镇竹里畲族乡,山清水秀,民居古朴,因为森林休闲养生,这里已成为泰顺最大的农家乐集聚地。从竹里乡走出的商人陈海波在阔别家乡10多年后,毅然回到竹里,开设“竹里云溪”民宿,在山水田园间放飞致富梦想。节假日期间,他的民宿都异常火爆。据统计,近5年来,泰顺县农家乐、乡村民宿、观光采摘农业蓬勃发展,游客接待数量、旅游综合产值年均分别增长22.5%、28.5%,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例更是达到10.3∶27.4∶62.3。

三滩岭古道

猜你喜欢
泰顺古树名公益林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北涧桥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保护古树名木
廊桥文化的汇集地——泰顺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浅谈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