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生活中捕捉

2018-05-18 11:41谢园
读写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捕捉提高素质激趣

谢园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 数学;生活中;捕捉;激趣;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1.1,A,S8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240-01

教师善于捕捉生活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丛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强化数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伸平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场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察,只要发现罪犯脚步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计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利用捕捉到“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画出“生活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引出“循环小数”时,教师在课件上显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画,让学生欣赏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后,再和学生讲了春夏秋冬“四兄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周而复始。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所了解的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每个月的1号到30号),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的含义。接着教师又安排了“拍打节奏”的场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一起拍打︱×××︱的节奏,拍手的过程中,教师突然示意“停下”,发出感叹:同学们真聪明,为什么拍打的节奏既整齐又动听,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按照︱×× ×︱这样的节奏依次不断重复地拍,所以拍得整齐又动听。数学上有一种很美的数,也像打节奏那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就叫“循环小数”。这样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经过拍打节奏来感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设计“生活情境”,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学习相遇应用题,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表演场地在教学内外可自由找……5分钟之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在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着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段时间,两手掌合在一起了。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再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掌摸一摸切下的地方,感觉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指指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感知棱”;再切第三刀时,用手指点三条棱相交的“点”,“感知顶点”……经过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三个要素“面、棱、顶点”得到了强化认识,在实践中建立了正确、牢固的数学概念。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學,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胡彬.捕捉生活情境,让课堂绽放精彩[J].学周刊,2011.

[2]朱祯泳.精彩课堂——源于数学的生活化[J].考试(综合版),2012.

[3]高健.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7.

[4]王世生.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才精彩[J].中国农村教育,2009.

猜你喜欢
捕捉提高素质激趣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方法的思考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浅析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路径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激趣 导思 引探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如何上好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