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构建有效高中地理课堂

2018-05-18 11:20刘敬权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构建

摘 要当前,随着高中地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也不断得到重视,而学生能够灵活、有效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也是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建立的要求之一。如果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相关内容,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乡土资源;有效高中地理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061-02

当前,随着高中地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也不断得到重视,而学生能够灵活、有效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也是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建立的要求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将乡土资源相关内容和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融合,让学生用乡土地理相关内容来促进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理解,以及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乡土地理中相关问题,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乡土资源在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中的作用

所谓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就是在原有课堂教学内容的框架内,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将一些学校当地的本地地理相关内容融入进去,作为地理教学的补充内容或者是延伸内容。将乡土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学科学习效果,具体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依据课本,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将相关知识点以陈述式方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则出处于机械式的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对地理课堂产生枯燥感、乏味感,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而乡土资源如当地地形地貌、交通天气等本土地理内容作为学生平时较为熟悉的内容,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引起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点的积极性。同时,将本土资源引入到课堂中,学生在交流、讨论以及和老师的互动中也会表现地更加自然和活跃,从而使课堂氛围能够得到改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融入。

(二)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传统地理课堂中,教师的地理教学目标往往是过分侧重于学生的地理应试能力,于是在教学方式上,一方面是对学生采取不断的机械式知识灌输,另一方面是进行大量的题目训练,这样学生尽管应试能力能够从中得到训练,而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却往往收效胜微。而当前随着高中地理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也不断得到重视,并要求将其作为教师教学目标之一。将当地地形地貌、交通天气等乡土地理内容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学生由于对这些内容会比较熟悉,在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点以后,经过教师的引导,会更愿意自觉、主动去用一些课上所学知识去解释或处理乡土资源中相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将能够得到加强。

(三)提高学生对于家乡建设的担当意识

知识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知识来汇报社会、奉献社会,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宗旨。而学生要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建设,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还要有建设社会的主人翁精神。平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建设社会的意识,教师往往只是采取简单的口述精神或者口述价值观,实际上所起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而将乡土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在讲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将其作为很好的精神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实际情况、了解家乡发展变化,以及思考如何结合自身去为家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家乡建设的担当意识,体现教育和社会价值向统一的理念。

二、如何将乡土资源引入高中地理课堂

乡土资源引入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实际运用能力、社会责任意识都具有一定的作用,而要能够真正实现这些优势,还需要教师潜心思考如何将乡土资源有效引入高中地理课堂,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一)结合乡土要闻,创设情境地理

关心身边发生的地理事件,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家乡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学以致用,是乡土资源在地理课堂中有效运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和家乡有密切联系的大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并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发挥素材作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我选用近期在我市交通方面的大事,如:“十三五”期间,信阳交通总投资将达573.96亿元,拟新开工建设郑武二线高速、明港至鸡公山高速、沿大别山高速等三条高速公路,以及G107、G312两条干线公路绕信阳市区段新建改线建设项目。针对这一素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市修建高铁的区位条件。”“修建这些道路主要的作用是什么?”等等,由于学生对这些新闻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面对问题,学生往往参与热情会比较高,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极好的完成了课堂目标。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中利用乡土资源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作为素材渗透融入,让地理课堂和家乡紧紧相连,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二)突出乡土资源特色,提高学生乡土意识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着地方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或者是民俗风情等,这些乡土资源不仅是地方上宝贵的财富,同时在地理课堂上,也是能够被有效利用的良好素材。并且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引入,将能够在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乡土意识,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比如在讲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就结合信阳鸡公山、灵山等特有的旅游景点作为教学素材,并且利用这些素材设计了诸如“这些自然景点中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现象”“哪些景点更有特色、该如何欣赏这些景点?”“如何解决开发过程中相关问题”等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乡土资源的进一步了解,也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利用乡土案例,提高知识联系实际能力

在传统地理教材中,很多案例往往都和学生实际生活或者认知体系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纸上谈兵”的案例,往往很难从中得到知识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并且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在沿用课本案例的同时,将乡土资源中的一些案例作为补充来向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将工业区位因素的时候,我就选用信阳市开发区的工业产业布局、创新产业布局等作为案例,来向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以及据此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从中得到知识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中引入乡土资源对于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罗山县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2018】-JKGHYB-1326”课题成果论文。

课题主持人:胡琦

课题参与人员:姜涛 刘敬权 黄岚 查纯辉 张宗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巴登尼瑪.乡土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思考[C].全国乡土教材研讨会,2008:23.

[3]赵欣.中学乡土地理教育基本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景春泉等编.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5]吴儒敏.让地理课堂教学鲜活起来[J].地理教育,2004(1).

[6]唐勇.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7]郁瑛.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活地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1(3).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构建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巧用乡土资源创特色幼儿游戏活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