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

2018-05-18 11:20鲁亚红
读写算 2018年26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群文阅读

鲁亚红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要求,还按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尝试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群文阅读;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251-01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农村大环境中阅读氛围不好;而部分学生本身并不爱看书,缺乏阅读兴趣,造成了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即使有部分家长想让孩子多读书,但是农村家长因为缺少经验,在为孩子择书时有些盲目,书目过于单一,这样就造成学生阅读面狭窄,不利于学生健康的阅读。下文我就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阅读习惯谈谈我的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實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而且开心阅读。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从而达到群文阅读。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学生的兴趣培养还在于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教材,从简单的入手。教会一种阅读方法或学习方法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完成另外的文章的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多鼓励,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阅读”为“我要阅读”。

二、把握阅读的时机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不是每时每刻,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自然生成的,这种环境就是教师要把握的时机;其实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准备营造的环境。抓住时机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机会。比如利用教材进行整合,营造阅读环境。以文带文。(1)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几篇类似的文章,如《陋室铭》一文,引导学生思考陋室主人的品格,可以进行单元整合;引导、放手让学生利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爱莲说》一文,体会像莲一样的人所具有的品格。放手让学生去了解、体会,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阅读兴趣。通过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养成群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2)精读一篇故事性文章,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备课时特别要注重文章的拓展与延伸,如故事性文章的延伸与兴趣的激发在备课中的体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教师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评比、奖励。(1)班级读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单元主题,布置两周一次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这两周内去寻找、阅读类似单元主题的文章,两周后进行汇报、交流,及时对学生肯定和勉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同时进行选取、整合,进行群文教学,进一步巩固对单元主题的体会。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分析和思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写读书笔记。(2)学校举办“图书展览会”。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定期开展故事会,并评出每期“小状元”。

当然,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群文阅读也不是随意运用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有效的引导。我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会有更充足的精神生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初中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dwbyd180104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15-18、24.

[2]宫新伟.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Z].教改聚焦,2009(7).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群文阅读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