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农村学校传承地区民族文化的可行途径

2018-05-20 00:00石东升
读写算 2018年29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传统文化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学校愈发重视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如果能解决好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实验推广等问题,将会使学校教育在传承地区民族文化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分析地区民族文化的作用所在,并调查各地区农村学校民族文化的传承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传播途径来传承地区民族文化。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158-01

从历史进程来看,不管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区,必然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支撑这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发展,可以说地区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地区中所有人民的“身份证”。我国地域辽阔、民主众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区民族文化。既然如此,如何传承地区民族文化就成了广大学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地区民族文化的作用

(一)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我国素质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无论哪个校都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学校而言,地区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只有在传承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目标。

(二)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的好坏也是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每所学校都沉淀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利用民族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二、地区民族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承现状

(一)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较差。目前,我国学校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学生面临“信仰”危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第二,许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也没有阅读过我国优秀的文化典籍,反而对一些网络小说非常感兴趣。

(二)外来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如今,外来文化对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已经十分严重,许多女学生崇拜日韩非主流文化,许多男学生盲目追求外在美而对内在美不屑一顾。在“看脸的时代”“一切向钱看”等糟粕思想的影响下,正统文化思想无立足之地。

三、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民族文化水平。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只有那些真正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教师才能充分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来吸引学生,他们不仅对学生起着引导、激励的作用,也能对学校民族文化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地区民族文化内涵的教师队伍,这也是传承地区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各农村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民族文化培训,为建立一支有文化内涵的教师队伍打下基础。例如:广西马山县的教育部门可下达指令,让各农村学校在空闲时间组织培训班,给教师们讲一些本地民族文化,如瑶族剪刀歌、马山扁担舞、壮族刺绣等。此外,这些农村学校还可以派出一些艺术教师参加马山县的各种体现民族文化的比赛,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水平,还有助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更能激励学生学习民族文化。

(二)培养师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指文化主体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造成的对某种文化意识在心理上达成的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其他民族共同体而言,我之为我的民族情感。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只有让他们对本地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才能让民族文化在学校中能够良好地传承下去。广西马山县的各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来加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马山县的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马山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马山扁担舞等文化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还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减轻学习压力。在放假期间,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马山县文化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对于那些爱出去玩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他们去现场看一些官方举办的各种艺术比赛或者去看当地的艺术杂技,比如去加方乡看上刀山下火海的艺术杂技,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重视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就是要发掘、整理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学校的精神内涵。对于马山县的各个农村学校,一定要重视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等宣传工具对马山县的代表性民族人物及事件进行宣传,让学生们不忘英雄、不忘历史。此外,学校还需要将马山县的各民族风俗以及民族文化活动在校内进行宣传,让学生们了解它们的起源以及发展进程。若要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民族文化,一定要从小就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像扁担舞、会鼓等这样的民族文化不会没落、不会失传。

四、结语

农村学校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必须要重视本地民族文化、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让全校师生都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既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支柱,又是当地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各地区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但能够促进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8年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农村学校教育中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研究——以马山县民族文化进校园为例》(编号:2018C663)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幸亮,张志敏.武陵山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18(3).

作者简介:石东升(1970-),男,壮族,中学一级教师,籍贯:广西马山县,学历:大专。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传统文化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