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赵孟頫小楷书法艺术及其临习体会

2018-05-21 11:29陈怡妮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9期
关键词:洛神赋结体收笔

陈怡妮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510000)

一、赵孟頫生平述略

赵孟頫,字子昂(1254年-1322年),居浙江吴兴。赵孟頫是故宋宗亲,旧皇族世孙,在历史上颇受争议。赵孟頫在宋亡后“益致力于学”,向敖继公学习经史,与钱选等研习文人画,被称为“吴兴八俊”。当时在赵孟頫思想逐渐转变下,他决定弃隐出仕。元仁宗赞扬他的艺术“书画绝伦”。赵孟頫历任两代朝臣,但他在政治上无具体建树,导致他在文学艺术上不断进取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以致后来决定在六十六岁退隐并获准还乡,但在此途中,他的妻子管道升逝世,对他造成相当大的打击,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在其六十九岁时于去世。

赵孟頫在元代中国山水文人画发展所起的推动性的作用,可谓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赵孟頫无论是在音律还是诗文上的造诣,都颇为深厚。董其昌称其画“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以其个人方式,提倡复古,复兴古老的传统,创造崭新的风格,确立了影响后世的文人山水画传统。在中国文化史上看,无疑是文化冲突的结晶所在。

二、赵孟頫书学主张

《元使》赵孟頫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赵孟頫书风俊逸,以行入楷,笔法严谨,墨法精妙,自成一家称"赵体"。赵孟頫的书学主张和风格特点,据宋濂在跋赵书《浮山远公传》中云:“赵巍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宋高宗)、中学钟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如其跋自书千文所说“当时学褚河南《孟法师碑》,故结字规模八分。”在早期书法主要是以钟繇,褚遂良为师,用笔古拙方阔;同时也受智永、徐浩的影响,用笔圆劲厚重。据其自题其书千字文云:“仆廿年来写千文以百数。”,赵访也说“公初学书时,智永千文,背习临写,尽五百纸”。在《褉帖源流》的自跋中也提到“余往时作小楷。规模钟元常、萧子云”,可见其师法钟法。

赵孟頫对王羲之、王献之研究颇深,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洛神赋》。他所学的不是仅求形似,而是求用笔之法、究其韵致,经过长时间的融会贯通、博取众长,形成了以二王为风范又独具一格的“赵体”。此时赵孟頫的字机杼自出,用笔严谨,力透纸背,书风俊逸,圆润匀称,廓清了宋书柔媚的基调,给人以韵致的感受。如《洛神赋》、《赤壁赋》《玄都坛歌》等书。直到所作《兰亭十三跋》、《胆巴碑》这一重要变化阶段,赵孟頫的字体趋于刚健挺拔,颀长遒劲。用笔精致,结体严谨,富于变化,笔力扎实稳健,姿致洒脱飘逸,深得二王神韵。赵孟頫认为王羲之书“圆转如珠,瘦不露筋”,尽善尽美;王献之书“字画神逸,墨彩飞动”,俊逸韵致,符合他崇尚灵动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他说道:“右军字势雄强,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魏晋书至右军变为新体。《兰亭》者,新体之祖也。然书家不学《兰亭》,复何所学?”

赵孟頫学书主张反思宋代书法“尚意”流弊,提倡“复古”,以此作为书法发展中开拓新局面的主要方式,既能超越南宋末年陈旧的院画体制,又能追忆回溯晋唐古风。赵孟頫广涉各种书法形式,易长为方,易欹为正。使书法结体“因时而变”,随时代而变化,成为书法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划时代意义的大师。

三、赵孟頫小楷艺术特点

小楷这门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已经兴起,代表人物又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等人。赵孟頫借唐追晋,小楷成就颇高。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称其“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传世的小楷作品代表作有《道德经》、《洛神赋》、《大洞玉经》等。

(一)笔法分析

关于笔法的重要性,赵孟頫书论云:“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赵孟頫早年师法二王和钟繇,尤其在《洛神赋十三行》表现出来,深得二王的神髓,用笔遒劲严谨又富于变化。

赵孟頫所著《道德经》(如图1)横的写法,称“横直画者,字之体骨,欲其间正匀静,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赵孟頫的横的笔法是运用内撅,稳定重心,平衡字体。

图1 赵孟頫《道德经》局部

如图1的三个“道”字的短横,第一个露锋起笔且倾斜,向右作顿笔,回峰收笔,力道扎实。第二个“道”字露锋顺势起笔,用笔稍加提按,右下提笔出锋。第三个“道”字收笔较重,笔力扎实而富于变化。又如图1的“可”字的长横,露锋起笔,从左往右顺势,用笔提按,出笔和收笔都出锋。是赵孟頫的特征笔划之一。再如图1的“门”字的带钩横,根据笔势,收笔时提笔转折向下出锋和下一笔画向呼应,使字体气韵生动和连贯。另外,“之”字各种不同的变化中,点、捺、撇三笔笔断意连,虚虚实实,相辅相成,变化相当生动。赵孟頫的笔法可谓是功力扎实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有这样得心应手的境界。

(二)结体分析

结构亦是结字,着重点是字体结构的点画安排。赵孟頫的小楷笔画精致入微,结构自然富于变化,俊逸韵致,华丽飘逸且笔力扎实,尤其是他的结字“穷极精密”备受推崇。

“赵体”圆润秀丽,不乏骨气。结体精密,点画呼应又富于变化。如(图2)小楷《洛神赋》,通篇字体深得二王神髓,字体工整秀丽,以行入楷,笔断意连,虚实结合,富于变化。如“天”字和“于”字等,下笔利落,点画呼应。笔画有粗有细,虚实相互结合,使字体灵动飘逸。“善”字以切入笔,收笔稍顿,结体严谨精密。《洛神赋》楷行参半,以行入楷,加快部分字体的书写速度,使结体因真行组合而别具新意。极力探求魏晋的风骨和韵致,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华美灵动表现在书法艺术上。

图2 赵孟頫《洛神赋》局部

(三)章法分析

赵孟頫在章法上倡导“古意”,其书法艺术追忆晋唐古风,颇具中和之美。在章法上,纵写横排,行气不断。赵孟頫的字体结构疏密有致,笔法严谨入微,点画顾盼呼应,姿媚圆润、遒劲飘逸。风骨内含,神采外扬。前人称其“花舞风中,云生眼底。”

四、赵孟頫小楷临习心得体会

项穆《书法雅言》言:“必先临摹,方有定趋。斯于书也,集大成矣。”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通过“传移模写”作为学习书法的基础,临摹古人经典的书法作品,勤奋和潜心钻研,才能学会书法的用笔,体会书法的奥秘,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临习赵孟頫的小楷可知,赵孟頫倡导“古意”,其书法艺术追忆晋唐古风,以唐人笔法来写魏晋古体,颇具中和之美。字体结构疏密有致,笔法严谨入微,点画顾盼呼应,姿媚圆润、遒劲飘逸。尤其横画为特征,起笔出锋,提按顿笔,收笔再顿笔回锋。赵孟頫字体结体自然、笔法严谨,体现其扎实到炉火纯青境界的楷书功底。

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华美灵动的小楷书法艺术深深地影响了我,我从他的笔法和结体中体会到“书画一律”的道理,更注重笔法的生动性和气韵的连贯性,对我的花鸟画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临摹的时候排除一切的杂念,保持也安神定、志气平和的状态,将想要书写的内容在脑中预想一下,包括笔法、字法、章法、整体出来的效果。在临摹过程中“一”、“人”字笔画较疏的字统一起来较难把握。在笔画粗细上还是要多加练习,比如揣摩如何使临摹的字更接近原作,赵体写字时动作是怎么样的,笔的出锋和收锋的形状等等。还有使其既有疏密对比,又有虚实轻重对比,同时空间分布也基本匀称,送样左右偏旁就和谐统一在一个字中,加上用笔提按转折的变化,使得整个字就显得生动有趣。在书法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体上过于追求字体形状而致力道不足;转折处为了简便,运用转法较多,因而导致整体不够遒劲等等,今后定将其一一改正。

参考文献:

[1]张明.赵孟頫致顾信四札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02).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

[3]王连起. 赵孟頫及其书画简论[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2.

[4]韩彬.浅论赵孟頫书法艺术及其复古之风的成因[J]. 美术教育研究,2011(04).

[5]季惟斋.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任道斌.赵孟頫文集[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7]张国宏.赵孟頫书法艺术[M].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8]岑其.赵孟頫研究[M]. 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洛神赋结体收笔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九)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洛神赋图》为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软硬兼施(二)
用笔之“易”与“不易”
一字千进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