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深度营销

2018-05-21 16:42施炜
商界评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零售商制造商零售

施炜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OPPO和vivo(以下简称“OV”)总能在激烈竞争中稳步发展。

据IDC统计,OPPO 2017年全球出货量达1.118亿部,同比增长12%,斩获7.6%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四。而Counterpoint数据显示,vivo在2017年出货量同比提升36%,跻身全球前五,排在小米之前。

能在一个寡头竞争的领域脱颖而出,OV所采用的营销模式作用显著。市场上典型的玩法,是互联网模式和社交网络模式,如某些软件多次以开放方式实现迭代;构建社群,和具有专业能力的粉丝进行互动;通过网络直销等。小米手机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品牌跃升,就基于此。

而OV的营销模式属于深度营销。在人口红利消失、新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深度营销这种传统的套路,开始逐渐重回企业的关注范围。如何与OV一样,在不同的市场上进行深度营销?这将是每一个进入新市场的企业所需要思考的。

摸透市场维度

想在新市场中深度营销,首先要摸清市场的层级维度。

中国消费品市场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层次、立体化。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到县城、乡镇以及村庄,不同市场层次之间的差异较大。

顾客差异尤为显著。同样的产品,在各个层次市场的顾客特征不同。大城市的顾客知识丰富,品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少;而越到下面层级的市场,消费者自主决策的能力就越弱,越容易受广告信息及渠道商的影响。

这涉及信息从大城市向县城、乡村的传递,也涉及消费者一些特殊的诉求——在越低层级的市场里,消费者对于渠道商的服务越依赖。以手机为例,如果出现了故障,他们只能去找渠道商。消费者的信念是谁卖的找谁,而不像大城市有很多服务商可以选择。与此相关联的是,大城市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倾向于大品牌;而次级市场顾客的品牌选择更随意,倾向性不明显。

从零售渠道角度看,越到次级市场,渠道的分散度就越高,其中传统业态的比重越大。大城市里的零售寡头向次级市场的延伸、渗透,因管理能力、资源、地缘等因素的限制,不是没有限度和边界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在农村市场虽有长足进展,但仍不是主要的流通形态。比如,家电等品类在电商渠道的比重不及30%。

还是以手机为例。在北上广深很少见到的传统业态,如独立手机卖场或者小型连锁手机卖场,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级城市和县城,仍是渠道体系中的主力。虽然,这些市场已经过了多年的行业整合。

次级市场还有一个特点,即传播效率比一二级市场要高。运作一个品牌,如果在北京、上海投入广告,通常需要大量资金。城市太大,媒体高度分散:像北京的公共交通线路那么多,做一两条线的公交车身广告,不能引起广泛注意。

而县城以及一些比较小的地级市,街道不多,人流集中于少数的广场和商业中心。只要在传播上抓住这些制高点和关键资源,就可以较快营造出一种密集、立体的信息环境。在促销方面,这些市场也更方便,在卖场门口搞一个充气拱门,做一些活动,敲锣打鼓,放放音乐……这是北上广深做不了的。

摸清市场层级,深度营销就要落地。如何打赢这场营销大战?关键在于掌握终端。

掌控终端渠道

OV将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三四级市场的年轻消费者,一方面避开了一二级市场寡头渠道的障碍,以及消费者的认知障碍。毕竟,一些都市小白领不太认同第二阵营的国产品牌。另一方面,它们找到了开发三四级市场、汲取顾客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即抓住渠道,将分散的渠道组织起来,形成一条可控的垂直流通链。

其实,地级市、县城及乡镇的大量传统商家,在和全国性渠道寡头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它们急需在纵向价值链上获得支持,希望与上游制造品牌携手。这就是次级市场品牌专卖店、店中店、专柜、专区大量出现的背景。

上游制造企业控制流通价值链的核心,在于掌控零售终端。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渠道末端,在零售层面和消费者对接,是营销具有深度的主要标志。

如何掌控零售终端?

第一,精細化终端布局。通过扫街整理出全面的零售网点信息;确定零售商及终端组合方案——分层次、分重点,考虑各零售商的战略定位;对零售商及终端进行分类管理(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关注零售业态及趋势,平衡不同业态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零售商宽度,避免掉入陷阱;保持零售终端结构的合理性和协同性,将零售商及零售终端组合与区域市场营销攻、防结合起来考量等。

第二,终端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在于抢占零售终端的宣传资源和媒体资源。这要求对店头、店招、柜台、灯箱、海报所有细节都有精细化处理。

上游制造企业通常会选派大量强劲有力的促销员进入终端,像卫士一样守住渠道的最后一个闸口。

目前,OV在终端拦截、现场顾客沟通等方面下足工夫。在同一个卖场里,若其他品牌没有采取类似的做法,或力度较弱,其份额就会一点点被蚕食。

第三,终端激活和拦截,即终端活性化。始终保持终端的灼热度,天天有推广促销,3天一小搞,7天一大搞……卖场就像一个舞台,经常上演不同主题的节目,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加卖场的新鲜度。而对于已被吸引来的顾客,要通过有冲击力的话术引发他们购买。

第四,终端激励。深度营销是基于渠道推力,而非品牌拉力的营销模式,零售商的销售意愿和动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安排和保护零售商的利润空间。

一方面,基于动态销售数据,设计奖励政策,例如按品种奖励、按时段奖励、按任务阶梯奖励等。另一方面,使零售商的毛利空间具有竞争优势,并切实维护价格体系和市场秩序,严防并消除窜货。

需特别指出的是,面向零售商的供货渠道必须单一,不能形成多头供货的局面。否则,水位高低不同的出水口竞相奔涌,会使零售价格不得稳定,很容易把零售体系冲垮。

第五,快速动销。深度营销的运行方式是顾客拉动式,即零售体系根据顾客需求短周期向上游订货或补货,其特点是销售周转快、零售库存少、销售效率高。快速动销对于上游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是深度营销推行的一個难点。换个角度看,它也是超越竞争品牌流通价值链的门槛。

第六,零售商赋能。三四五级市场上的零售商规模大小不等,素质参差不齐。对上游制造商来说,一方面需选择优秀零售合作伙伴,另一方面需持续对零售商进行系统培训,并向零售商输出管理乃至直接输送管理人才。

第七,店外主动营销。突破零售终端地理位置和空间的限制,以零售终端为根据地,走到小区、到广场……到消费者所在的多个场景里去。通过店外营销事件和活动,以主动营销的姿态挖掘潜在顾客,使其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

但深度营销绝非易事,它需要严格、细致的市场管理,还需要销售人员众多的密集型市场运作。两者相互关联,且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所以,从事深度营销的业务人员、团队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重视人才与组织

深度营销最终竞争力在于销售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价值观型团队领导者的培养和使用。这也是这个模式不容易被他人学习和模仿的地方。

利益上要广泛共享,文化上要有高度的一致性,素质上也要有较高的要求等,这样的团队构建、管理起来也很困难。像OV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员工持股的范围较为广泛,销售人员收入水平较高;更重要的是,选用优秀大学生,将他们培养成营销尖兵。

那么,难道深度营销的责任主要压在一线人员的身上?实际上,企业运作深度营销,要有准备阶段,实施起来需要协调管理的环节很多,总部的策略制定、计划调控、检查监督、支持服务等都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深度营销虽然业务人员密集,但它是一种区域性压强攻击战法,能有效管控市场价格、保护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带来利润和份额的同步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营销的人员投入不是费用消耗而是资本积累,它能增加企业的品牌权益和营销模式权益。

反观一些未实施深度营销的品牌和企业,表面上看销售费用较低,实际上由于对零售层面缺乏管理,产品价格得不到保护,产品附加值流失严重。这种粗放的、陷于价格战而无法自拔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庞大的人力组织,离不开上游对零售商的辅导、支持和服务。而这个“上游”,要么是上游制造商自建的区域销售组织和团队,要么是与上游制造商合作的区域经销/代理商。两者组织形态的差异,或将影响整个深度营销的效果。

深度营销发轫、兴起阶段,由于区域经销/代理商达不到上游制造商的要求,许多企业和品牌会自建区域销售机构,如TCL、海尔等。随着区域经销/代理商的成长,目前大多数上游制造商采取与区域经销/代理商合作。合作模式的好处在于,市场化交易、一体化管理。

首先,只有市场化交易,才能确定各自的责任边界,形成理性的交易行为。比如,制造商想无限制压货,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的经销/代理商就会因自身的利益而顶住。

其次,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制造商和区域经销/代理商在文化、组织、流程、信息、运作模式上一体化,彼此之间在产权上可以双向参股,构建长期利益一体化机制。

两者不再有以往的“隶属”感,而是利益相互捆绑,话语权相衡。市场化交易、一体化管理,使得上下游合作游刃有余,能有力推动深度营销,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警惕份额魔咒

需要提醒的是,深度营销的持续推动下,市场份额很可能会出现边界。这可以被称为份额的魔咒。

通过决胜终端、密集开发、主动营销等方式,市场份额可以较快提高。但到了一定边界后,若要进一步提升,就需扩大渠道的宽度。原来一个县城4个网点卖货,现在变成8个网点。宽度增加了,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零售终端的利润空间就会受到挤压,销售意愿也会随之下降。通常情况下,竞争对手会乘虚而入,用高额回报吸引零售商易帜。

如果制造商过分要求份额和销量,还可能导致批发渠道行为的失控。区域经销/代理商销量达不到厂家的考核要求,就会用各种方式出货,比如甩给批发市场,或者供给大零售商。

有些大零售商明明卖不了这么多货,也会低价吸纳进来再去批发。对他们来说,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销售额,获取一定的边际收益,同时又打击了小零售商。大零售商,包括线上的寡头们,对制造商送过来的炮弹欣然接受,一些制造商品牌就是这样毁在了自己手里。

作为一种挑战者模式,深度营销适用于处于市场追随和挑战地位的品牌。它们在产品上模仿领导者,节奏上跟着领导者走,不必去引领市场;聚焦于领导者无绝对优势的三四级市场,以压强和突袭的方式获取胜利。

但要成为领导者,用这种模式恐怕还不能奏效。企业必须找到适应大城市的模式,进入一个新的营销境界,比如真正的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更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对大渠道的控制力。

节选自作者畅销书《连接》,有删节。

猜你喜欢
零售商制造商零售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完形填空两篇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