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18-05-23 06:57孙庆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组间穴位

孙庆银

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

肩手综合征又可以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为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很容易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该病症为综合症中的一种,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关节活动受限、偏瘫侧肩手部疼痛、血管功能舒张障碍、肿胀等,若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致使患者永久性畸形、残疾[1]。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异常重要。该文主要研究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纳入的64例研究对象,皆为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体征不稳定、合并严重器官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1~80岁之间,平均年龄(62.5±3.74)岁。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而另外32例研究组则采用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调节血脂、血糖及血压的药物,及改善脑循环、脑细胞营养药物,连续治疗30 d。

而研究组则采用康复训练与埋线治疗,在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患侧良姿位的摆放,并对其患侧进行主动、被动功能训练、向心性按摩、肢体气压治疗等,注意30 min/次,1次/d。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具体为:采用肩六针,包括同侧的颈5.6夹脊穴,病变侧肩髃穴,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对侧肾关穴。在埋线治疗中,主要采用PGLA线体进行,用2.0型号的一次性埋线针直接植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线头不可外露,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对相应穴位进行消毒,用左手捏起患者穴位的表皮,将穿好线的埋线针刺入穴位,在到达肌肉层并得气后,将线体直接植入即可,之后将埋线针拔出,对针孔进行按压,在创口处进行包扎,预防感染。注意每周1次,3次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效果评定

采用简化Fugl-Meyer法对患者的上肢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功能恢复越好。同时,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其中,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活动不受限,手部小肌肉未出现萎缩现象为显效;患者各项症状有所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关节活动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现象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为计量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Fugl-Meyer评分比较

在治疗干预前,研究组Fugl-Meyer为(24.5±5.27)分,与对照组的(24.8±6.04)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4±7.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6.6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在经过治疗干预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见于脑卒中后的1-6个月,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病变后,对血管运动中枢造成了影响,进而导致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痉挛,并出现局部组织的营养障碍,从而形成肩胛周围、手腕部的疼痛、肿胀、运动受限状况。

由于疼痛会刺激末梢神经,并导致脊髓中间神经兴奋,从而造成血管运动异常,形成内循环紊乱,因此会严重影响到预后效果[2]。而康复功能训练通过主动、被动关节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肌肉痉挛症状,并有效牵伸痉挛组织,避免了肌肉的萎缩,让患者肩手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而针刺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并起到平衡肌肉运动功能、止痛、松弛痉挛肌肉等作用,有利于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该种治疗方法主要以中医针灸学理论为基础,其埋线的过程跟针刺过程极为相似,结合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原则,以及PGLA线对于穴位所产生的生理、生物化学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阴阳调节、血运消肿的作用[3-5]。在治疗过程中,针具刺激所产生的针刺效应,以及埋线时渗血所起到的刺血效应,均属于短期速效作用,而埋线时穴位处组织损伤后作用,体内特殊留针、组织疗法效应等,有能够发挥长期作用,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6]。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不仅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1]黄春水,樊文朝.八邪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7,37(2):121-124.

[2]范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06-2208.

[3]李军,张晓路.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6):2913-2915.

[4]余智.推拿结合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1):1689-1691.

[5]臧淦荣,李惠惠.黄芪桂枝活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55-57.

[6]陈爱春.循经往返灸配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100-101.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组间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