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2018-05-25 10:50陈小松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命意识书法教育

陈小松

摘要:书法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生命、观照生命和提升生命。书法教学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以实现人之生命与艺术之生命共同生长。

关键词:书法;生命意识;教育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一语道破了书法的本质问题。书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融入生命意识教育。教学中如能较好地把握住这一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中的生命意味,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法能力和欣赏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学会体悟生命之形

无论是汉字还是伴随汉字的产生过程共同成长的书法,均受到充满自然生机的自然启发。自然界的生命形象启迪了汉字的产生,汉字的雏形中就有艺术的萌芽,生命的种子。

书法作为造型艺术,其所造之型非一般意义上的造型,历代书家常以自然或人的形象为参照来塑造书法之形。东汉蔡邕在《笔论》中明确指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就是要求书法的形象要从自然中攫取生命之象,从而使书法与自然万物建立起了联系。宋代苏轼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他把书法作品当成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来看待,是外在之形与内在之神的统一。

对于书法而言,不同的字体也要将有生命意蕴的形象表现出来。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一文中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在这里,苏轼把真、行、草分别比做人的站立、行走和奔跑三种不同的姿态。不难理解,真书呈现静态之美,行、草书则呈现动态之美。

二、学会体悟生命之力

以力为美,是人类的天性。力是书法生命形式的本源,这种力量与人的生命形式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人的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书法的生命意味当然离不开力量的支撑,表现了力量的作品才能感染人,给人以审美享受。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云“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用来说明写出来的点画应呈现出一种有动势的力量感来。汉代蔡邕在《九势》中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就是要求起笔和收笔分别要做到藏锋起笔、回锋收笔,这样力量才能含在其中;下筆用力写出来的线条才有意味,有神采。

值得一提的是,书法中的这种力量,不是物理世界中的力,而是与人的内心情感相融合的心理力,是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是来自书法家内心的表现。对于错误理解书法中的力量现象,周汝昌先生在《永字八法》指出:“近世写字的和教人的多有误解‘笔力是指一个单一的死力气、犟劲头,把笔尽力往纸上画粗重笨拙的‘杠杠,自以为这就是‘有笔力,于是书道艺术,荡然无复多存。”

三、学会体悟生命之气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切形体都是气或由气凝聚而成,有了气就有了生命,没有气就没有生命。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冲之,精神乃出”,可见气的地位所在。

气不仅在笔画字形之中,更在笔墨之外,黑白虚实皆是气。点画在分割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中气的活动,弥漫于在空白中的气流使得书法生命体得到了如同雨露般的滋养,焕发出生命的意象。清代蔡和《学书要论》将书法之气分为内气与外气,说“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这里的内气是从结体上讲的,外气是从章法上讲的。要造成一个有生命的形体,内气与外气比较而言,内气更为重要,当然书法在考虑内气的同时,还要考虑外气,二者缺一不可。

理解了中国书法之“气”,就能够对书法艺术进行深层的把握和深度的创造。

四、学会体悟生命之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情感表达的书法作品才是好作品,才能打动人。蔡邕在《九势》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就是说书法作品要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情感。

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纵观历代书法名作,哪件不是书法家个人情感、气质和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状态下写就的《祭侄文稿》,完全不计工拙,任随情感起伏而挥洒笔墨,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情感的起伏,是一件表现内心真挚情感的杰作。怀素《自序帖》所述“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是作者进入了一种忘我创作状态的表现,更是情感宣泄的传神写照。

总之,书法教学不应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和枯燥的技巧练习,而应注重启发学生去体会书法艺术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与精神,并通过书法练习去表达和丰富对自我生命的认识,真正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品格的塑造,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韩盼山.书法的生命意味[J].当代人,2002(12):78-80.

[2]帅伟.书法何以是一种生命的形式[J].大众文艺,2009(18):91-92.

[3]王兴国.书法的生命意蕴论纲[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6-90.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生命意识书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书法
书法欣赏
题解教育『三问』
书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书法欣赏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