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影片中“她符号”之民族形象研究

2018-05-25 16:40王琪
戏剧之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王琪

【摘 要】“她”即是女性,“她符号”的设计是关乎女权主义表现与传播的重要艺术途径。在电影中,“她符号”的人物设计无疑将成为电影表现力的关键,尤其会影响女权问题的社会传达力。中国女性的形象需要更多电影去阐释其真实的正面形象,自古至今,中国的女性在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女性的形象代表民族的形象,向世界传达“她符号”,通过电影有助于向我国,乃至世界人民传递和说明这些问题。

【关键词】民族形象;女性形象;华语影片;她符号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053-02

一、中国女性的历史地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往往受数千年的影响,女性地位因此也就是成为一个久远的历史文化话题。确定一个国家女性的地位,首先应该从宗教中去探寻。中国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佛教从印度传入,但是中国人极为崇拜母性,仪平策在其论文《论中国母性崇拜文化》中指出:“世界上恐怕很少民族有像我们中国人这样崇拜母亲了。大凡歌颂、赞美最崇高、最神圣的事物。”道教中创世女神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西王母,均为至高无上的女神代表。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和梁红玉四大巾帼英雄,更是中华民族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民族包容女性的写照,可以说中华民族从骨子里就在歌颂女性,因此,树立和传播中华古代文明的女性形象以及现代社会的女性形象,成为华语影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银幕符号的“她符号”设计——呈现与领悟

电影已经在无形中控制了人们的文化走向、观念和认识,成为现代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和拍摄照片一样,人物的设定最终会被摄像机记录下来,最终成为传播的一个符号,一个符号隐含某些文化,不同的符号会引发观众各不相同的理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成为它所再现事物和问题的具体信号,与此同时,“她符号”聚集了被再现问题所有的潜在特征,并广泛地揭示了这些相似体面临的弊端。电影的人物设定则是向观众表现什么样的人物需要被关注,这种人物形象设计会关乎何种社会问题。

(一)抗争人权的女性力量。回顾《青春之歌》(1959年)以及《红色娘子军》(1960年)等女性题材电影,在这种电影中,女性角色被经典的革命叙事模式分离,并且模糊了性别的意义,人物个性被社会的共性替代。女性希望自己的权利得到更多扩展和解放的情况下,女权含义中个体性格的特征略为含糊。虽然如此,但是这种电影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产生了萌芽,中国经过一番“不爱红装爱武装”“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洗礼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这种洗礼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被表现女性的电影所影响。在露天电影放映时期,一部放映无数次的电影也会被观众反复观看,这些表现女性的电影无疑也会被观众重复观看,女权表现的力度无疑在那个年代被放大、加强了。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拍摄女性题材的电影,说明了中国女权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随之发生了变化。革命时代的妇女解放主要体现在女权整体性的阶级解放,细化到具体的个体女性上就显得微不足道。女权提高的主体应该首先是女性自我行为和意识的提高,自身的价值体现,必须肯定自己。而这些教育的重任很大程度上被电影所担负,女权电影起到了教育女性培养自我意识的作用。中国早期的女性电影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的女性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坚力量,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的女性以及中华民族的形象正逐步走向积极的方向。

(二)夫权与女权。2016年上映的异形画幅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讲诉了一名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性角色——李雪莲,坚持十几年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刘震云笔下的女性观念是本土性的,这和西方理论中的女性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对现实生活中周围女性的观察,因此被称作“境遇式女性关怀”。影片中李雪莲被冠以“潘金莲”“窦娥”和“小白菜”的标签,这些形象都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中的悲剧性女性角色,以此隐喻李雪莲艰难的人生道路。女子归属夫权的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在此片中被打破,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因此此片并不像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里的沖突那么吸引人。李雪莲甚至称自己的丈夫为“畜生”,随之是连续讨公道,这也说明了中国妇女权利的觉醒,不再一味忍让,激发了女性的自我权利意识。李雪莲虽然是中国农村妇女形象,但是她已经具有了中国当代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中国当代的女性形象再也不是封建社会中依附男权的固有定式。

三、中国与亚洲女权主义电影对比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迈克尔·布洛维曾在一次讲座上说,“作为社会理论的女权主义,是20世纪后期社会思想体系中最不容忽视的力量。”日本影片《垫底辣妹》曾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潮流,中国观众认识到日本孩子也要经过努力才能考取好的大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正面的形象。女主角沙耶加及其母亲反抗父权与夫权的斗争,体现了新时代日本女性的形象。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该片在中国内地获得较高评价,因为中国的女权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解决,女性地位上升迅速。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异域的女权问题更感到惊讶。影片开头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

女权主义的关键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摔跤吧!爸爸》中的两个女儿看起来是被父权束缚的,而女儿在被父亲训斥后,她们的朋友讲述了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4岁就要出嫁。在这个女孩看来,两位主人公的父亲至少是爱她们的。在现实看来,两种都是被父权操控的人生,同样的结果都是无法选择,不同的结果是一个毫无希望,一个或许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父权和女权的冲突和矛盾,有人指责父亲强迫孩子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想,父权践踏了女权,但是在印度这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度里,最基本的人权都不能得到保障,怎么奢求女权主义。

影片中“她符号”的设定在于她们对父亲做法的转变,主动喜欢上摔跤运动,此时父权和女权的对抗消失,主要焦点转向女权主义的表现上来。两个女儿和男孩进行摔跤比赛,把一个个男孩摔得狼狈不堪,大快人心,仿佛女权真的战胜了男权。

电影《灵魂女拳手》的叙事与《摔跤吧!爸爸》类似,讲述印度民族英雄玛丽·科姆(女性)的拳击人生。她勇于对抗男选手,哪怕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的男性也无所畏惧,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玛丽·科姆的父亲起初是不同意她打拳的,不过爱他的父亲还是为女儿在赛场上加油。父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女儿的选择不应该被夸大,不应该被认为是罪不可赦的行为,父权和父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观者在解读电影时,应该也带有理性的意识。

四、华语电影的“她符号”的民族形象传达

我们对韩国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其电影和电视剧把韩国最美的地方和最美的女性和男性展现给世界,形成了独特的韩流文化。十几年前,我们向国外输出了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一个都不能少》,13岁的魏敏芝作为一个少女形象出现在银幕中,该片不涉及女权,表达的只有女性老师的坚毅和伟大,由于文化和地区的差异,国外观众从中看到的是中国的落后形象。如果国外只引进反映社会问题的华语影片,将会扭曲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看法。女权电影中的“她符号”应该是积极的,在向外输出时,应该做到像新闻一样是及时的。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文化,以及这个国家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无不体现在电影当中,因为电影可以以“第二真实的世界”叙述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一个国家的电影比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更直接地反映该国家的精神面貌。亚洲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相比欧美是落后的,欧美的女权解放斗争在19世纪左右就开始了。“电影是一种无比的社会力量,它给予千百万人以文化生活,并给他们解释生活,这种解释影响到他们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电影不同于绘画,它可以被大多数人消费。现藏于卢浮宫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虽然只有少数人欣赏过真迹,但是复制品是家喻户晓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很难对这幅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做出过多的认知和感受。

五、结语

电影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作用,在关键时刻,它也必须担负起教育大众、唤醒大众意识的重任。女性“她符号”的设计和樹立,或体现奋争,或体现屈从,从而引发人们的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女性地位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途径,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当代的华语电影,在表现“她符号”的时候,应该坚持正确导向,树立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民族形象。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2]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香港: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2006:311.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382.

[4]贠玮.女权主义视角下中国革命题材电影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5]宋亓.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J].电影文学,2016,(09):64-66.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