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场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8-05-29 10:28张娜
学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大学生

张娜

摘 要:为提升在校大学生职场胜任力,应用型高校大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提升学生职场胜任力,还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职场胜任力;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5-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5.001

2017年高校毕业生总量795万,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每年都有无数的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状况。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正逐年增加,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回国的海外留学生以及工作竞争压力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用型高校必须加大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场胜任力,以提高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就业的成功率。目前应用型高校都有开设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就是为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大学生职场胜任力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在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实现成功就业方面对大学生有着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职场胜任力现状

(一)大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全面

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很少,对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长远规划,同时不能深入了解就业,从而在就业的心理上和观念上不成熟。加上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展示自我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自信心等方面学生普遍缺乏,导致学生的职场胜任力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不重视

应用型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大多数在大一或大二年级采用课堂授课形式对学生指导,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不高。大一或大二年级的学生认为就业对自己是很遥远的事情,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对就业指导课没有兴趣,认为不重要,自己忽视了对未来职场胜任力的培养。

二、当前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偏理论化

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越来越重视。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性格分析,就业准备等理论内容较多,技能培训较少,缺乏系统化和全程化。就业形势政策等时效性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另外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不同,存在差异性,却相同授课,导致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低,无法提升学生的职场胜任力。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多采用PPT讲授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传统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教学课时较少,课堂上的互动和体验交流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职场胜任力的提升。

(三)就业指导课程师资力量不强

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涉及专业理论知识,还涉及具体的实践,因此需要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该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学、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及领域的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各高校均是辅导员等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以及实践经验均较缺乏,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以提升职场胜任力为目标,改革课程教学

(一)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充实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引入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进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对学生而言,专业课教师接触较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若能将专业教育适度地渗透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专业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以及在就业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无疑对学生职场胜任力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应为该课程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如学习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技术和慕课制作技术的培训,让授课教师能够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助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应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增加授课课时,同时对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修订不同的教学大纲,组织优秀教师编写有实践性的教材,以提升学生的职场胜任力。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首批自由贸易区,它为财经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所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也应紧跟时代脚步,在培养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倡导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1.小班授课,增加案例教学。分小组进行无领导小组面试的模拟等手段,如在无领导小组面试环节,可选取4名学生作为面试官,8名学生组成面试小组,实施面试招聘模拟,充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凸显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生喜欢用QQ、微信等新媒体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流,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新媒体技术,将网络在线教学以及移动教学等新教学手段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在时间空间上零盲点。例如,教师可采用QQ、微信等软件实现上课通知、作业布置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市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業指导的过程,引导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国家和社会价值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师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载体,使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养成职业习惯、形成优良职业道德、人格和品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让学生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的,不仅仅是在就业指导课堂中。高校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邀请职场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拓展学生的职场认知,帮助学生获取最新职场就业信息。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特色的就业指导理念,逐步使大学生的职场胜任力得到提升,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睿.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提升大学生职场胜任力的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7).

[2] 杜义强,边如欣.提升就业能力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