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伴严重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8-05-30 09:11蔡岗丽何绿苑朱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障碍性骨髓粒细胞

蔡岗丽 何绿苑 朱颖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主要特征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又称为再障[1]。AA高发人群为儿童,病因十分复杂,预后不理想,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人体内重要的造血因子之一,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加强中性粒细胞的功能[3]。作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G-CSF治疗AA患者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伴有严重感染的AA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为非重症型再障。(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关于再障的诊断标准[4]。感染患者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确诊: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 PaCO2<32mmHg;④白细胞 >12.03×109/L或<4.0×109/L;具备上述4条中>2即可定为感染。(2)排除标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免疫抑制剂或激素过敏患者,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哺乳和妊娠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4.62±4.19)岁。上呼吸道感染13例,肺部感染11例,口腔黏膜感染8例,其他感染1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4.21±3.98)岁。上呼吸道感染11例,肺部感染9例,口腔黏膜感染10例,其他感染14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患者使用环孢菌素A(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5mg/(kg·d),维持 150~300ng/ml的血药浓度,待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高达到平台期后逐渐减少用量;使用泼尼松龙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1mg/kg,连续用药半个月后逐渐减少用量,1个月后停止用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重组G-CSF(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μg/kg,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按照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修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5]。基本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贫血、出血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白细胞(WBC)水平≥4×109/L,血小板(PLT)≥80×109/L,经过长达6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复发。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比治疗前明显增加,随访3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或持续进步。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基本稳定,在不输血的前提下血红蛋白(Hb)水平比治疗前增长30g/L,3个月内无明显变化者;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为1-无效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使用EDTA抗凝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象和T细胞亚群。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观察两组患者克隆性演变发生率,主要有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和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克隆性演变发生率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克隆性演变发生率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之一,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主要有“种子学说”、“土壤学说”和“虫子学说”,其中虫子学说提出为免疫功能异常是造成患者发生AA的主要机制,目前临床治疗可以选择免疫抑制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但后者费用昂贵,骨髓来源困难,因此免疫抑制法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手段[6]。

AA伴严重感染患者应尽快控制感染,恢复造血功能成为治疗的关键,重组G-CSF属于造血生长因子,可有效的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从而促使患者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其作用机制为:促进患者机体内中性粒细胞释放花生四烯酸和白细胞碱性磷酸酶,从而产生超氧阴离子;刺激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加强成熟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加强白细胞的粘附作用,进一步发挥抗感染机制,由此可见,对于发生严重感染的AA患者,使用重组G-CSF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外周血象等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G-CSF治疗严重感染的AA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症状和体征,降低病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喻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伴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抗感染药学,2017(1):232-234.

[2] 唐瑞梅,林丽娥,朱永,等.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6):60-63.

[3] 梁彩平,刘俏敏,钟燕玲.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中国临床研究,2015,28(4):439-441.

[4] Omine M,Mizoguchi H,Teramura M,et al.cyclosporin A with or without G-CSF in adults:a multicenter Treatment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 with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nd.Socio-Economic Review,2015,13(4):813-820.

[5] 刘晓明,邹尧,王书春,等.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联合不同方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14, 52(2):84-89.

[6] 陆亚岚,高清平.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伴严重感染的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8):1529-1531.

[7] 梁彩平.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抗感染及促造血的作用.医药前沿,2014(17):250-251.

猜你喜欢
障碍性骨髓粒细胞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