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置引流管结合局部灌注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2018-05-30 09:11鲍航行朱磊张佳颖童培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止血带纤溶置换术

鲍航行 朱磊 张佳颖 童培建⋆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有效治疗手段,TKA能够重建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TKA手术过程中常伴随大量出血,据报道,TKA围术期失血量为800~1800ml,输血率达60%[1]。大量失血常会继发失血性贫血,增加围术期感染的风险,延长康复时间。本文回顾性分析112例KOA行TKA的临床资料,观察不放置引流管结合局部灌注TXA对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11月本院KOA并初次行单侧TKA的患者112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并具有手术指征。(2)行单侧TKA。排除标准:(1)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免疫系统疾病。(2)术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下肢动静脉栓塞病史。(3)围手术期使用铁剂,促红细胞生成药物。(4)术前贫血患者(Hb<100g/L)。根据术中不同处理方式分为3组,观察组42例予术中关闭筋膜层后局部灌注TXA(TXA注射液2g +生理盐水50ml)且不放置引流管,其中男13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40±6.67)岁。引流组33例关节腔放置引流管但不使用TXA,其中男8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99±6.22)岁。对照组37例不放置引流管且不使用TXA,其中男10例,女27例;平均年龄(68.12±6.52)岁。三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关节置换手术均由同一个专家团队完成,术前均使用下肢止血带,压力维持在40~45kpa,工作时长设定为90min。假体选择后方稳定型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捷迈公司)。关闭创口前松止血带,术野仔细止血。切口逐层缝合加压包扎。观察组术中关闭筋膜层后局部灌注TXA 但不放置引流管;引流组放置引流管但不使用TXA(引流管夹闭2h后松开);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也不使用TXA。术前30min及术后3d常规抗感染。术后12h皮下注射万脉舒4100U,1次/24h,持续抗凝。术后第2天被动运动进行康复锻炼。术后第1、3天常规查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等指标。术后血红蛋白<80g/L予以输血治疗。放置引流管组术后24h拔除引流管。

1.3 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1)三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丢失总量(TRL):术后TRL应用术前患者血容量(PBV)、术前和术后第3天红细胞压积(Hct)数据。PBV 计 算 依 据 Nadler提 出 的 公 式[2],PBV:男 性(L)=身 高3(m3)×0.3669+体 重(kg)×0.03219+0.6041;女性(L)=身高3(m3)×0.3561+体重(kg)×0.03308+0.1833。TRL计算依据Gross提出的公式,TRL=PBV×(Hct术前-Hct术后);如输血,1U浓缩红细胞换算200ml的标准红细胞量。(2)输血率和人均输血量:输血率=输血人数/组总人数;人均输血量=总输血量/组总人数。(3)术后血栓发生情况:术后7d复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丢失总量、输血率、人均输血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红细胞丢失总量、输血率、人均输血量比较(x±s)

2.2 术后血栓发生情况 三组患者术后复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均未发现血栓形成。

3 讨论

KOA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退行性病变,以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3]。目前我国膝关节炎患者>1亿,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KO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TKA是目前治疗晚期KOA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TKA术式复杂,大面积截骨易致术中直接大量出血。此外,纤溶反应从手术创伤开始,并通过止血带进一步增强[4]。尽管术中应用止血带以减少直接出血,但易破坏局部血管内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平衡,导致纤溶亢进,加剧术后失血性贫血。

TKA术后放置引流管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血肿形成,降低感染率,降低手术切口皮肤的张力,减轻切口疼痛,促进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4]。然而,TKA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导致关节腔内压力降低,增加出血,同时导管为细菌侵入关节腔提供了途径[5]。一项关于切口闭合引流对TKA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显示[6],引流组与不引流组术后输血率分别为53.489%和35.56%(P<0.01),提示TKA术后引流有更多的患者需要输血。本资料结果显示,引流组和对照组在发生感染、静脉血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引流组失血量、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放置引流不利于改善TKA术后失血。

TXA是一种抗纤溶药物,能够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高度结合,从而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竞争性阻断纤溶酶与纤维蛋白结合[7],降低纤溶活性而发挥止血作用。迄今为止,对于TXA的给药途径和方案尚未达成共识,研究显示,与静脉给药比较,局部应用TXA在减少失血和输血率方面更有效,能够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不增加发生DVT或肺栓塞等并发症[8]。在一项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中,60例接受TKA治疗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TXA 500 mg关节腔内注射,无引流)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观察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情况、输血率和输血量、D2聚体等指标,结果证实无引流的TXA能减少TKA术后输血量,而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9]。与本资料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放置引流管结合局部灌注TXA能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1] 岳辰,周宗科,裴福兴,等.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 8(4):281-285.

[2] Nadler S B, Hidalgo J H, Bloch T. Prediction of blood volume in normal human adults. Surgery, 1962, 51(2):224.

[3] 李一格, 庄汝杰, 陈俊杰. KOA患者的步态参数与胫骨平台内翻角的相关性研究.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4):617-618.

[4] Maniar R N, Kumar G, Singhi T, et al. Most Effective Regimen of Tranexamic Acid in 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in 240 Patients. Clinical Orthopaedics & Related Research, 2012, 470(9):2605.

[5] 张纪,张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对比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2011, 49(12):1119-1122.

[6] 孙俊刚, 翟生, 袁宏. 切口闭合引流对膝关节置换术近期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 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7(20):1544-1549.

[7] Eubanks J D. Antifibrinolytics in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10,18(3):132.

[8] Panteli M, Papakostidis C, Dahabreh Z, et al.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Knee, 2013, 20(5):300.

[9] Wang C G, Sun Z H, Liu J,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injection without drainage on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2015, 20:1.

猜你喜欢
止血带纤溶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从专利角度看止血带的发展概况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