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如竹叶的陶艺家

2018-05-30 00:44撰文杨永善邱陶亮
收藏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彩绘花瓶陶瓷

撰文/杨永善 邱陶亮

叶竹青,男,1935 年生于广东省潮州市。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专修陶瓷美术设计、中国工笔画。1961 年发明釉下化妆土,同时创新釉下堆土技法,同年开创了潮州成套日用瓷。1962 年发明釉上蚀金法。1976 年发明釉上堆料,同时创新釉上堆金技法。1978 年负责设计的高1.3 米三层《友谊通花瓶》,被选作国礼赠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2013 年被授予广东省陶瓷艺术杰出成就奖。

友谊 通花瓶 尺寸:1.3m

叶竹青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比较早的从高等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陶瓷美术设计人才。1959 年他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回到故乡潮州,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他热爱自己的故乡,也热爱自己的专业,兢兢业业地为陶瓷美术设计和陶瓷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在陶瓷专业方面全身心的投入,刻苦钻研,掌握工艺技术,不断提高艺术表现技巧。在陶瓷造型和陶瓷装饰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设计,完成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因为他具有扎实的国画基本功,还掌握熟练的彩绘技术,了解工艺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因此,他的陶瓷彩绘作品能够充分表现精湛的技艺和巧于构思的创意。作品风格隽美精致,严谨而不失生动。

也许多数人不是很了解他,但是提到广州机场摆放的国礼《友谊通花瓶》,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他为人谦和淡泊,不喜欢张扬,是一位踏踏实实劳作的人,一直到今天仍如此,退休之后仍然未停止创作,辛勤地在专业上耕耘,从不摆老资格,诚恳待人,谦虚交流,在陶瓷美术界,有很好的口碑,他的为人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如青青竹叶,朴实无华,枝叶繁茂,超凡脱俗,刚健挺直而充满生命力。

叶先生勤于专业实践,且善于理论思考。在20 世纪70 年代研制出釉下化妆土装饰工艺应用在日用陶瓷装饰方面,为枫溪陶瓷产区的日用陶瓷产品开发,创造地区风格特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1966 年获得了轻工业部陶瓷创新设计一等奖。在70 年代后期,他的陶瓷专业论文《釉上堆彩》发表,推进了陶瓷装饰工艺的研制工作,为陶瓷专业领域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并且在理论上有所总结,对国内兄弟产区的同行在工艺创新思路方面有很大的启发。

叶竹青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致力于大型多层瓷雕通花工艺的研制和设计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 年9 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金日成主席赠送的《友谊》通花大瓷瓶,就是叶竹青设计并参与制作的,这一时期,他的另外一件名为《丹凤朝阳》的瓷雕大花篮,综合了多种工艺表现方法和技术,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国内外的展览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对枫溪艺术陶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叶竹青先生为枫溪瓷区的通花瓷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5 年,叶竹青先生开始担任广东省陶瓷学校的校长,从建校到管理,从组织教学到参加教学实践,在认真吸取其他产区办学经验的同时,他研究陶瓷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适应当地陶瓷生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设计,教书育人,办出了自己的特点,为广东省的陶瓷发展培养技术和艺术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把一届届的毕业生,输送到陶瓷生产与设计的第一线,他们在广东省陶瓷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许多人已经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美术设计师,当他们谈起叶竹青先生时,总是流露景仰之情,叶竹青先生的为人为艺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①丹凤朝阳 瓷雕大花篮尺寸:1.2m

②青山绿水 潮彩堆金挂盘尺寸:直径31.5cm

清新而又富丽的彩绘风格

炉火纯青的工笔花卉艺术——叶竹青陶瓷彩绘艺术的一大特色。清代粉瓷创立并盛行时,工笔画的技法被陶瓷艺人吸收并用于彩瓷之中,在瓷坛上显出其独特风采。20世纪50 年代之后,工笔画这一艺术形式又显出它的活力,特别是对旧年画、连环画的改造与创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重视。叶竹青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时,欣逢这样的时代,工笔画成为他修习的主要课程之一,而工笔花卉成了他擅长的艺术。他的工笔花鸟创作,构图严谨,讲求线条的力度和节奏,敷色的深浅对比,将描画对象的形神、色彩与意境融为一体,总是充满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牡丹、玉兰、桃、梅、莲、兰花等花卉,以及孔雀、凤凰、白鹤、小雀、蝴蝶等都是他拿手之物,不少作品以及设计图已成为瓷都学艺者的摹本。这方面的成就,从他在陶瓷设计、教学之余以及退休后所创作的瓷板画、纸面画都可窥见其功力。

“随类赋彩”的高超技艺——叶竹青陶瓷彩绘艺术的另一特色,表现在他“随类赋彩”的高超技艺上,对洁白、晶莹的枫溪高档白瓷,他不但在构图上考虑尽量保留其瓷质特色,而且在色彩使用上与之吻合。他的作品中,不仅书画清爽淡雅的水仙、剑兰,有素色的玫瑰,即使是大红大紫,黑叶描金的牡丹、石榴,也能做到浓淡相宜,热烈而不媚俗,浓烈而又素净,对一些色釉瓶上的彩绘,则是细笔轻描,甚至仅用细小金线作描,让釉色透过物体,呈现一种剔透飘逸之美。在《剑兰》等花瓶上,一支剑兰飘然而立,浅红的花与深蓝的叶对比,阴阳向背的巧妙处理,令人赏心悦目。这一切淡然的形式,是他对釉下堆彩探索取得的成果。他的花瓶很少在足部、颈部或口沿进行图案装饰,总保持一种明净清雅的主调。所有这些表现形式,构成了叶竹青清新而又富丽的彩绘风格。

③荷塘觅清闲之一、之二 国画尺寸:114cm×34cm

流畅精巧的日用瓷设计

双羊吉庆 色釉窑变花瓶尺寸:8 寸

鸽 釉下堆色土装饰工艺葵花茶具9 件/套说明:国礼瓷,由原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赠送日共总书记显治。获1966 年轻工部优质奖

成套日用瓷的时尚,是人类科学和生活进步的反映,它在造型上打破了单一独立设计的现象,在设计中注重器型、装饰风格和使用功能的整体统一。整体美和它所摆设地方的(小环境)空间美为其特性,它涉及的场合广。因此,人们把成套日用瓷的设计称为“桌面上的艺术”。

《堆鸽葵花茶具》是他日用瓷设计的代表作之一,这套茶具以稳重的柿式造型为基调,吸取了潮州功夫茶冲罐“三山平”的要素,对壶肩向壶腹转折以及整个腹部线条作了变化,使其更加精巧。在装饰上不但使用他所研制的化妆土,更以清新素雅的基调,以釉下堆彩的方式,重点刻画了鸽子形象。鸽子形象写实而略加变形,线条简练,色彩上采用了绛蓝和浅绿,使其与洁白壶(杯)体及化妆土协调一致。三只和平鸽,两只一组而分前后,前重后轻,前深后浅,另一只立于其表面,分别与壶把及壶嘴(流)呼应。四只小杯,略去单只的鸽子,保留前后一对,与杯子有把(耳)而无流相吻合,使画面即清纯又突出。并且,不作任何背景的描画,富有中国画的空灵之美。因此,该作品被当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选为礼品,赠送来访的日共总书记宫本显治。同时,它又与他的另一套庆春咖啡具同获1966 年轻工部优质奖。

线条流畅、装饰合宜、实用美观、格调清新,成为叶竹青成套日用瓷设计的风格。

细腻隽永的通花佳作

如意 通花瓶尺寸:14 寸

丹凤 陶瓷雕小花篮尺寸:8 寸

通花和瓷花作品,是枫溪美术陈设瓷独步瓷坛的一大门类,为世人称道。身在瓷都的叶竹青,也与其他陶瓷艺术家一样,关注着它的繁荣与发展,并以自己独特的作品使这一门类扬名海内外。1978 年,由广东省陶瓷研究所承制,叶竹青担任立体设计的高1.3米,三层的《友谊通花瓶》成为当时通花制作的一个高峰。

这只通花瓶,不但里外三层都寄贴立体瓷花,单是最外层的瓶体装饰就达7 个层次之多,分别采用了雕镂(镂空、浅浮雕、立雕)、贴花、色土、腐蚀金、彩绘等手法。瓶的颈部雕镂着梅花及传统的勾藤纹,在肩的下部分和腹下近足处,又各有一圈不同的浅浮雕图案装饰,加上足部的浮雕彩金,使其层次分明,端庄大方。瓶的主体部分是浮雕的梅花枝干寄贴立体花朵,粉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春意盎然。更别出心裁的是镂空的大开光面中,两种梅花的主体枝干交叉相映,缀以层叠有致的花朵,将整个瓶腹的梅花有机联系起来,增加了整体感,透过枝干的大小镂空处可以窥视二、三层里面塑制寄贴的立体瓷花,开光面的周围生动诱人,匠心独运。在所有工艺师和工人的通力协助下,经多次试验《友谊通花瓶》获得巨大成功。这只花瓶由邓小平同志带往朝鲜,作为国礼赠送金日成主席,引起了一时轰动,后来朝鲜还以此制作了邮票,成为其国家名片。

猜你喜欢
彩绘花瓶陶瓷
我画青花瓶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花瓶怎么碎了?
彩绘“未来之星”
陶瓷艺术作品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彩绘生活
陶瓷鉴赏
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