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窑青花瓷
——青翠欲滴 涵养初心

2018-05-30 00:44撰文王锦强
收藏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瓷板画泼墨青花

撰文/王锦强

人类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取之于地的传统。陶瓷是手工艺人用水和泥土创造出来的美观实用的器物。陶瓷艺人的设计经常以当地湖光山色为造型意象。同时,手工艺师也在通过不断改进创意设计和工艺技法,以适应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新的时尚趣味。

景德镇曾经是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这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燃料、水源、矿藏资源丰富,尤其是“高岭土”储量大,品质优。高岭土是制瓷的优质材料,加上瓷石等矿物质进行烧制并施以釉或彩绘点缀,自然与山水之美尽收方圆。景德镇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文脉底蕴,历经千年演绎,发展成为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瓷都,而青花瓷则是景德镇的代表瓷器之一。青花瓷,简称青花。诗句“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道出了青花制作需用天然钴料在白泥瓷坯上绘饰花纹,再施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的奥秘。青花的颜色虽然单一,但青翠欲滴、清新明丽,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含蓄典雅的韵致。

当地制瓷艺人孙同鑫在景德镇的传统技艺釉下彩“青花绘画”的基础上,将泼墨画技法融入釉下彩画面之中,首创了“青花泼墨”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孙同鑫说:“我是一个做手艺的人,要有自己的东西,泼墨只是一种技法,要泼得好,就要具备人的感情。”

青花大泼墨《西行路上》瓷板画尺寸:50cm×50cm

瓷板《长城魂》尺寸:140cm×140cm说明:这是孙同鑫的一幅力作,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古至今各种讴歌长城的美术作品不计其数,如何用青花艺术形式去表现长城文化内核,孙同鑫牢牢抓住一个“魂”字。此作品运用仰视手法,将长城设置在耸立九霄的山峰顶端,绵延九曲的长城,宛如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中间主体运用大块面的青花泼墨和分水技法抽象描写壮丽的高山,高山的云晕运用小笔触的风水达到一种空间感和神秘感

孙同鑫从9 岁起就开始在自家作坊跟随祖父孙洪元、父亲孙振东学习配制颜色釉、画青花瓷。初学琢器雕塑,冬天用手和泥,不意将手冻裂溃烂,遂改学画青花。初学时,以临师傅图稿为起点,继而自习写生,常独自一人游山涉水,对景作画,忘情于山野之间。即使出差在外,亦任凭旅途再累,从不放过对自然景观做细致的观察,并经师友指点,技艺日进。 生活中的孙同鑫,是一个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人,不论炎夏寒冬,常于完成日常生产任务之余,勤学不缀。他好读书,但因家中生活拮据买不起书,常到私人书摊租书看,即便下雨,亦坚持不懈。他身体瘦弱,性静而寡言,无心于交际,唯对提高自己的技艺始终持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刻意追求。他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切身体验外,察天宇云烟飘渺之变化,得山川造化之性灵的感悟中,感到现有釉下彩尚不足以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境界。于是经勤奋探索,他终于突破釉下彩历来采用分水及勾线等传统表现方式,不拘一格利用新工艺新材质,用水、油、色、泥四元混合,将泼墨画技法融入釉下彩画面之中,并准确把握高温烧成后的呈色变化规律,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1974年,他设计的釉下彩“碧桃花”咖啡具,成为红旗瓷厂首次出口加拿大的外销釉下彩咖啡具。同年,他设计的多彩经网贴花“五碟”西餐具被选送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博览会。他为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及国内一些大宾馆饭店设计过大型日用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具等,他设计的“迎春牡丹”等4 个画面13头酒具和其他陶瓷精品多次被选为中央领导人出国访问礼品瓷。1992 年,他设计的300 套“茶花”温酒炉被选为中央领导人出访日本的礼品瓷。1998 年,他成立孙公窑艺瓷坊,专心致力于高温颜色釉的研究。

孙同鑫选择瓷画作为载体,用所创的“青花泼墨”技法,将近乎于液体的青花水料泼洒在吸水性极强的坯胎上,火中成画。画境心境明如镜,可以映照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在孙同鑫的作品里,可见云雾空濛、峰谷厚重、飞瀑奔腾、山树俊逸,整个画面既有泼墨挥洒的磅礴气势,也含青花凝练的深远意境。

青花大泼墨《铮铮风骨》瓷板画尺寸:120cm×60cm

瓷版《大江东去》尺寸:200cmx100cm说明:画面大块面积的泼染,随青花料自由流动,江湖岸伟立,近山远水,水天一色,画面上江面小舟,临风送馨,乘风破浪,仿佛一代英才,苏东坡正高声吟诵“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千古绝唱。赏此作,可见画师以古喻今,古为今用,画言志、出于情的心灵世界

青花大泼墨《大地回春》瓷板画尺寸:120cmx35cm

孙同鑫的泼墨青花瓷板画系列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烧瓷技法。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这种瓷板画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也易变形。因此,普通瓷器还是多以琢器和圆器为主。制这样的瓷器要经过淘泥、摞泥、拉坯、捧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成瓷缺陷的修补等十多道工序。

1987 年,《景德镇陶瓷》第三期首次发表孙同鑫青花泼墨《青山不老》圆盘作品。

1993 年,景德镇第一本《景德镇陶瓷美术百家》(张忠清,曹春生主编)选入了该书唯一的一件青花泼墨作品,即孙同鑫的《日出印象》。

2006 年,《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家丛书·孙同鑫陶艺作品集》出版,较集中地展示了作者的一批青花泼墨作品。

孙同鑫代表性作品《铮铮风骨》《夜半钟声》里,墨色弥散在淡淡的釉质当中,又被若干点睛之笔聚拢,虚实相生,疏密相用,透露出一种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怀于天地之外的诗情画意。特别是《铮铮风骨》以重复泼料,渲染出戈壁滩上不朽胡杨的苍劲巨象,商贾驼队在树下小憩,仿佛听到丝路之旅的千年回响。

2013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收藏了孙同鑫以青花泼墨为技法创作的两块瓷板画作品。

猜你喜欢
瓷板画泼墨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泼墨迎新
雪山情 梁秀丽 瓷板画 40cm×40cm 2019年
房敏作品
青花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瓷板画:凤之韵
万世之功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