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统编本二下)教学及评析

2018-05-30 10:48李妍江洪春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毛虫成蝶自然段

李妍 江洪春

一、以“诗”入境,激趣揭题

师:同学们,你喜欢蝴蝶吗?关于蝴蝶,你还了解什么?

生:我喜欢蝴蝶,我知道有一种特别美的蝴蝶,叫“光明女神闪蝶”。

生:我喜欢蝴蝶,因为蝴蝶飞起来特别漂亮!

师:正是因为蝴蝶的身美形美,所以蝴蝶在中国古代就有“玉腰奴”的美称,还被人们称为“会飞的花朵”。而这么美丽的蝴蝶竟然是小毛虫变来的!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近小毛虫,去看看它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先来汇报自主学习的收获。哪位小老师想来教教大家,领读词语?(出示)

1.趣味识字

生:我觉得“尽管”不好读,请跟我再读一遍。

师:为什么觉得不好读?

生:因为“尽”是多音字,在“尽管”这个词中读三声。

师:是啊,小老师可真会发现,感谢你的领读。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挑战一下。

(生读)

师:“尽心竭力”这个词,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时查了字典,谁能说说“尽心竭力”的意思?

生:“尽心竭力”的意思是使出全部力气。

师:在这里,“尽”和“竭”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指使出了全部力气。剩下的词语,哪位小老师想读?

(生领读)

生:“挣脱”不好读,请跟我再读一遍。

师:“挣脱”的“挣”是多音字,确实不好读,小老师找得真准确!老师还想补充一下“绒毛”这个词,一提到动物,最常说的是“毛”,那你知道“绒毛”与普通的“毛”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感觉“绒毛”应该比“毛”更软。

生:我觉得“绒毛”是比较短的毛。

师:“绒毛”是指贴近动物身体内侧的,更短、更细、更柔软的毛。(出示课件)你看!像这样刚出生的小鸡、小鸭身上的就是绒毛,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

2.巩固运用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我们再来练习着用一用。谁能用一个词语说句子?(出示词语:昆虫 可怜 仿佛 任何 等待 愉快)

生:我能用“愉快”说句子。只要我和朋友待在一起,任何时候我都觉得很愉快。

师:那我们提高下难度,谁能用两个或者更多的词语说句子?

生:我用“仿佛”和“可怜”说一句话。小毛虫趴在树叶上,仿佛它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昆虫。

师:一下子用上了三个,真厉害,掌声送给他!我也想来挑战,可以吗?大大小小的昆虫们又跑又跳,生机勃勃,只有可怜的小毛虫,连挪动一下都仿佛要用尽所有力气。不过它不羡慕任何人,小毛虫努力编织茧屋,把自己包裹进去,等待着改变的那一天,等待着愉快飞翔的那一天。

师:你瞧,现在词语跳到了小毛虫身上,刚才咱们没有读够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小毛虫齐读吧!读的时候每个词语读两遍,声音要洪亮,不拖长腔。如果都读对了,可有惊喜等着你。

(生读)

师:(课件出示满屏彩色的蝴蝶)这么多美丽的颜色,能用什么词语来夸夸它们?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师:课文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和“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

生:色彩斑斓。

师:结合图片你能猜猜“色彩斑斓”是什么意思吗?

生:颜色特别多,特别好看。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3.学习成语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很特殊,它属于比较少见的六字成语。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先自己读读。

生:意思是花的力气非常大。

师:像这样的六字成语,课前我们进行了搜集,谁来分享给大家?

生:五十步笑百步、风马牛不相及。

生:吉人自有天相、出淤泥而不染。

生:英雄所见略同。

师:现在只剩下生字宝宝了,你还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一读。如果小火车开得顺畅,小毛虫还有礼物送给大家。

(生读)

师:小火车开得真顺畅!准备好,当礼物飘落下来,你可要接住它。(课件出示飘落的小红花)

三、感悟朗读

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把生字新词放进这篇童话故事里,读读小毛虫的故事。下面请7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拿起课本,注意听准字音和长句子的停顿。

(生接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板贴小毛虫)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看第1自然段,它看到了什么?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树林吗?哪些昆虫会唱歌?

生:知了会唱。

师:知了怎么唱的?

生:吱——吱——

生:热啊——热啊——

师:那会是谁在跑呢?

生:我觉得蚂蚁们搬着粮食在飞快地跑。

生:屎壳郎一边滚粪球一边跑。

师:那该跑得多欢快啊!什么在飞呢?

生:蜻蜓在贴着水面飞。

师:真是高超的飞行技术。看到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它们肯定很快樂。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生读)

师:和昆虫们相比,小毛虫是怎样的?从文中描写小毛虫的句子“既……也……更……”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小毛虫不会的特别多。

生:我感到小毛虫更可怜了。

师:谁能把刚才说的连起来?

生:我从“既……也……更……”中体会到,小毛虫不仅什么都不会,而且感觉更可怜了。

师:说得很完整。

师:用这样抓住关键词的方法,你还能体会到什么?(课件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生:我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中体会到小毛虫爬得很费力。

生:我从“周游了整个世界”中体会到小毛虫太笨拙了,只不过是爬到另一片叶子上而已,就像周游了世界一样,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努力。

师:咱们来合作读读。

(生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就是这样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接下来会怎样呢?谁想读一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它没有悲观失望,也没有羡慕任何人。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板书: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那每个人都有什么各自该做的事情呢?结合“蜘蛛”“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说说它们该做的事。

(生说)

师: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它该做什么呢?

(生说)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想到这些,小毛虫也行动了起来!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试着用刚才学到的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从“织啊,织啊”中体会到小毛虫一分一秒也没有停过纺织茧屋。

生:我感觉它织了很久很久。

师:该怎么读?

(生读)

师:这条小毛虫的努力,真让人佩服。你喜欢它吗?那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能读出對小毛虫的喜欢。

4.学习第5、6自然段

师:(课件播放茧屋动画)小毛虫把自己裹进了茧屋,(板贴茧屋)在这牢固的、温暖的又与世隔绝的茧屋里,小毛虫在问,(播画外音“以后会怎样呢?”)它听到有一个声音在回答,(播画外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听明白了什么?关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一会儿再来讨论。

5.学习第7自然段

师:小毛虫待在茧屋里,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时辰到了!它清醒过来了!(播放蝴蝶破茧而出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特别惊讶。小毛虫变成蝴蝶后,飞起来那么轻盈。

师:用上了“轻盈”这个形容词,非常好。

(生自由说)

师:(板贴蝴蝶)如果我们把所见所闻变成文字,该怎么读?你想读出什么语气?

生:我想读出惊讶的语气。因为它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读出神奇的语气。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小毛虫的一生竟然会经历这么大的变化。

(配乐读)

四、 总结拓展

师:(板书: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顺应规律,最终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这是小毛虫的规律。你还知道其他的规律吗?

生:我知道人从出生要经历生老病死,这是人的规律。

生:我知道小树要想长大,要经历从小种子到小树苗再到参天大树的过程。

师:这就是“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师:同学们,小毛虫的故事,其实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化茧成蝶。(板书:化茧成蝶)在小毛虫“化茧成蝶”的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当你不如别人的时候,千万别放弃,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坚持到底。

生:做自己最幸福。

师:同学们,你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课后请同学们借助提示,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

【评析】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本课教学,李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视学而教。从学习字词时的小老师领读领学,到朗读感悟时的问题设置,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考、感悟、朗读、展示。在初学词语时,让小老师找一找哪些词语不好读带领同学反复朗读;在词语运用时,让学生用其中的一个、两个、多个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习六字成语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再补充其他六字成语;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找到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本课真正做到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二、知识技能与人文精神并重

在本课的教学中,李老师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小毛虫》一文含义深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个道理,稍有不慎就会上成品德课。但在这节课上,深入挖掘文本的“语文”元素,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做得充分且恰到好处。运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绒毛”“色彩斑斓”的意思;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九牛二虎之力”的含义;运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体会“既……也……更……”连用的作用;运用渲染想象对比的方法,训练朗读的语气。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技能的使用,都是为理解文本人文精神服务的。正是因为有了扎实的、具有梯度性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文本深刻含义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当教师问学生喜欢小毛虫还是蝴蝶的时候,学生纷纷表示都喜欢,因为他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是啊,只要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总有一天会遵照事物的规律“化茧成蝶”。

三、多媒体运用充满情趣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既蕴含哲理又富有童趣和画面感。为配合这些特点,本课在课件设计上也很用心。当学生读对词语后,画面中的小毛虫全都化作蝴蝶飞舞起来;画外音出现,告诉小毛虫“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跟着小毛虫一起耐心等待;化茧成蝶的具体过程,用视频的形式直观呈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那种神奇和喜悦。整堂课的学习,学生仿佛也化身小毛虫,跟它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化茧成蝶”,一起感悟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小学/江洪春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毛虫成蝶自然段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秋天
破茧成蝶
破茧成蝶,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美丽的秋天
毛虫与蛾子
未化茧成蝶的毛毛虫
你若破茧成蝶
毛虫和蛾子
绿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