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2018-06-02 02:28汪媛媛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汪媛媛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30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心理情感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学习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倾向并逐渐形成心理定势。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主动性,会主动去学习、钻研。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各种能诱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因素,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 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是数学问题的源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样用数学创造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更能体现学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学数学之前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热情。同样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更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不光是考试,而主要是应用,这样,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起来也就不枯燥无味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我们平时用的铅笔盒、墨水瓶,还有我们的教室为什么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如果改为球体行不行?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却引发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是呀,为什么一定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为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电脑适时放映一些好看的盒子、柜子,摆设整齐的房间,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中蕴藏生活,课堂内一派欢声笑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与热情。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生活实际举例论证数学问题,以便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认识钟表”以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制作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钟面,赠送给朋友做纪念,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总结规律,激发兴趣

举一反三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符合数学学科的内在本质规律,数学问题不能孤立地去解决,而是要分析、判断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通过单个的数学问题来解决一类数学问题,掌握规律,体验成功。如教“11减几”时,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得到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一内在规律,当学生在学习“12减几,13减几……”时,就运用规律依此类推了。还比如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让学生比较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如:13除以3等于4余1,15除以4等于3余3,9除以2等于4余1,通过比较这些算式,学生会发现:每个算式中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将会反作用于有余数的算式,及时检查、纠正,使计算结果更加正确。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进一步引发了学习兴趣。

三、 手脑并用,巩固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如: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折一折、叠一叠、比一比,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方”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相对的两条边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把折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一起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学生从盒子里随意取出一个几何图形,给大家看,并说说拿出的是什么图形,这样,就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學内容变得充满趣味。

四、体验成功,稳定学生的兴趣

让小学生体验学习活动中的成功,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而失败的体验容易使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也产生畏惧和反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遇。如“1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教师可准备些“笑脸”,谁算对了,就给谁在脸蛋上贴张“笑脸”,答错了,告诉他:“不要紧,还有机会,‘笑脸在向你微笑。”教师再次给他机会,帮助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获得“笑脸”。

五、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学生都喜欢参与,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特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低年级可组织讲故事、做游戏等,中高年级可组织课外数学活动小组、开展数学竞赛等。这些方法都是在愉快的学习环境,活跃的气氛中,不断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能促进学生的求知主动性。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好,巩固好。

参考文献:

[1] 郝明君,王瑞兰.多元支持: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09 (9).

[2] 蒋光渊.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5(15).

[责任编辑 林 娜]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