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2018-06-02 02:28梁冰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提问问题意识初中化学

梁冰

摘 要:在我国新课标要求下,初中化学教学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下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提问全程参与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活跃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学习化学的开始,教师应通过指导,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疑惑,并帮助学生提高能问、敢问、会问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化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44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掌握学习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课堂提问、课堂探究模式,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为探究性课堂的主体,并牢牢掌握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提问,并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当然,初中化学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提示,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帮助学生学会提问的正确思路,建立探究欲望与信心,让学生在充满探究性的课堂上提升化学能力[1]。

一、留白性教学,增加学生提问空间

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及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忽略学生提问的思考时间及提问时间,一味将教学方案排得满满当当,过于追求教学的完美时效性。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学生普遍失去学习兴趣及信心。为此,教师应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提问及思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会问、有问。例如,在学习“溶液浓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置一个实验演示给学生:在两个容量一致的杯子中注入容量等同的水,并放入不同量的盐,让其成为盐水与稀盐水,分别拿两根新鲜的萝卜浸入盐水中,在一定的時间后将两根萝卜取出,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实验结束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联想到什么,让学生对结果产生疑惑,但不直接引入浓度的概念,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入浓度较稀的盐水中的萝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浸入浓度较高的盐水中萝卜却蔫了?通过学生对现象的提问,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并一起探讨、引出浓度的概念。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亲自体验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印象[2]。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前面所学方式收集二氧化碳,部分学生就会依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产生疑虑,为什么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呢?依据这一疑问,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探讨,并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向上排空气法”最为适用。通过教学性留白的方式,扩充学生疑惑与提问空间,让学生在思维性探讨中,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最终提升化学提问能力。

二、构建探究氛围,提升学生敢问能力

以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只为单向性传导,教师掌控着整个教学课堂,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突出,导致学生即便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提问。为此,教师应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探究性课堂,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敢问能力[3]。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规律及探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采用事先用白色绢布制成的白色玫瑰花让学生观看实验,将一瓶装有液体的喷剂向白玫瑰进行喷洒,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白色的玫瑰花瞬间变为红色的玫瑰,学生大为惊叹,这时,教师又将另一种液体喷向红玫瑰,学生就会看到红玫瑰又变回白玫瑰。学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便会产生疑惑,探究欲望及学习兴趣增强,教师这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提问。又如,在上述的“溶液浓度”中,教师也可进行实验的演示,用浓硫酸及稀硫酸分别在纸上进行写字实验,并静置一段时间,学生便可发现采用浓硫酸来写字的纸变黑,而稀硫酸并没有其他反应。并通过这一实验帮助学生引出液体不同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强独立性探究,对自己所疑惑的问题有效提问、敢于提问。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间的不同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及看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善于提问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共性之处,但也存在较多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散发能力,结合学生化学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思考及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提升学习信心与能力。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氧的制取实验法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因上节内容对制取的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与体会,在实验装置拿出来时,便可让学生对比之间的氧气制取装置。让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制取氧气装置不同?在制取二氧化碳时在装置上有什么要求?有的学生甚至提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需要什么材料?在制取过程中有什么制约因素及条件?这时,教师便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实验教学,并总结相关内容,增加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对所疑惑的步骤及化学反应进行提问。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提问,增加课堂探究趣味。例如,在学习“氢气与氧气的制取”中,通过对比实验收集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思考。依据两者都难溶于水的化学理念,采用排水法进行实验。但不同的是,在制取氢气时,采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而氧气则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制取[4]。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提升提问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增强学生的思维提问空间、构建探究性学习氛围及积极引导等方式,增强学生提问意识,在问题提问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化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旭凤.增强问题意识,叩开探究之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5):48.

[2] 李光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5):97.

[3] 张静.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旅游纵览(月刊),2017(8):39.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提问问题意识初中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