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2018-06-02 02:28李菊萍
学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菊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实施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机遇不断,挑战不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使小学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61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启蒙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依然存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不容易改变,仍是以自己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方案,并未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以致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师的教学观念很关键。陈旧的教学观念会阻碍教师思维的发散,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用,最终导致低效教学。相反,符合教学和学生需要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结构,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来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要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一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二是变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三是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四是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兼顾;五是变“一刀切”教学方式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一是整体观,从整体把握课堂,发挥教材、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二是重学观,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三是发展观,教师除了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四是愉快观,教师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一)导入激趣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和运用。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回顾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后,可以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随便提一个数字,我就能知道它是不是3的倍数,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呢?”学生跃跃欲试,纷纷向教师发起挑战。经检验,学生发现教师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接着,教师说:“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同学们就能明白了,自己也能做到。”这样,就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入新课的学习也便水到渠成了。

(二)游戏激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知识,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位数除法时,可以设计摘苹果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在又红又大的苹果上分别写有不同的算式,树旁画上表示不同结果的各种篮子,让学生将算式与结果对应的苹果摘到各自的篮子,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三)情境激趣

新課程改革提倡情境教学,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轻松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只要所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且目的明确,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回答。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设置的壁垒,让学生之间能够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以4—6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开展小组讨论;二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及时将偏离中心的讨论引导回正确的轨道上。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板书、卡片、小黑板等),还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录音、电脑图像等),将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视、听、触觉并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和途径数不胜数,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 闫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4).

[2] 黄大洪.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J].琼州学院学报,2008(S1).

[3] 高玉香.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6).

[4] 荆小兰.谈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17(9).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