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朝合”考

2018-06-04 06:36北京
中国钱币 2018年5期
关键词:译语铸币完颜

戴 越 (北京)

“大金朝合”惯称为“大朝金合”,此钱一直伴随较多争议,有“唐代花钱”的说法,有辽铸、西夏铸、金铸等说法,也有说是元建国前成吉思汗所铸,众说纷纭,但此钱不论直读还是旋读都难解其意,故有人认为此钱“所见皆伪”。今笔者略作考证。

一 关于“大金朝合”钱文的识读

“大金朝合”钱最早出现的可查文献为南宋洪遵《泉志》,其文中批注:“大朝钱,李孝美曰:此钱寸五分,重十五铢,其文真书,曰大朝金合,肉好背面皆有周郭。”而李孝美所编著的《钱谱》(已佚)是北宋绍圣(1094年-1098年)年间成书的。因此此钱最晚的铸期应在北宋绍圣年间。此时距成吉思汗建国尚有一百多年,距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尚有二十年左右,故成吉思汗铸造当可不作考虑。

此钱如果直读,即“大朝金合”,“大朝”可理解为封建王朝的自我称谓,甚至后唐、后晋等小朝廷也曾自称大朝,从广义上讲汉文化圈的大小政权都可如此自我称呼;“金合”释读的一种观点是“合并金邦”,另一种是“折合金价”。两种观点皆牵强附会,难以服众。

如果旋读,按朱活先生判断,此钱为金国所铸。但是“大金”不可能指金国,“朝合”如何释意,亦难通情理。因此,笔者便想到会不会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若此,就应该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某少数民族,并以此做了探究。

女真文创建于金国成立之后,也就是说公元1115年之前,女真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按《金史·地理志》:“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因此,在金国建立之前,完颜氏部落称自己是“金”,即“按出虎”,在特定情况下自我称“按出虎”是可以确认的[1]。《女真译语》[2]人物门:“军”发音为“朝哈”(阿波本)、“钞哈”(格鲁柏本)。此外“金”发音为“安出”;“铜钱”发音为“只哈”;“铜”发音为“失力”;其他诸如数字、赏赐、进贡等可能出现在钱文上的内容发音偏差都很大,应无关联。考虑到语言本身的变化以及音译过程的失真,“朝合”或为“朝哈”。

因此,笔者初判“大金朝合”应旋读,为金国建立前完颜氏为首的女真部落铸造。“大”是自我修饰辞,“金”为“按出虎”汉译,“朝(chao)合”为“军”的女真音汉文,其意为“金军”。

二 关于“大金朝合”的铸期及铸地

从中国历史上钱文书法来看,在唐铸“开元通宝”之前,钱文多为篆书,至北宋淳化五年(994年),钱文多为隶书。宋太宗御书真、行、草三种书体“淳化元宝”钱文之后,真书才正式出现在钱文上,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大金朝合”的铸期应在公元994年至1094年(北宋绍圣年)之间。

鉴于唐、宋两朝文史资料较全面,中原地区铸币传承变迁可循,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此钱铸于中原地区。另鉴于丝路、西夏、西藏地区、安南、日本等区域的钱币地域特色,也可排除此钱铸于上述地区,因此“大金朝合”的铸地可以圈定在中原地区的北部或东北部。

北部地区主要是游牧民族,最早见于唐代的“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蒙古文是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建国后命人根据回鹘文制定的。蒙古部落受中亚(花刺子模)影响,多用白银货币,在文字方面,尤其是蒙古靠西的部落受回鹘文影响更多,而东部则受辽国文化影响。彭信威先生推测此时蒙古人大概还没有达到铸币的阶段[3]。此外,笔者查阅了《至元译语》[4],也未见与钱文发音接近的蒙音汉文,故可排除。

东北地区则是契丹和女真,契丹文由耶律阿保机(辽太祖,916年建立辽国)创建于公元920年,契丹的前身是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辽钱与“大金朝合”风格迥异,且辽国铸币多采用汉文或契丹文,既未发现铸造契丹音汉文的铸币,也没这样做的道理,因此也可排除。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女真”一词最早见于唐初。辽代时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女真人主要以渔猎、农耕和畜牧为生,与游牧民族有着较大的差别。

关于女真早期部落记载最多的就是完颜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一脉),完颜氏部落位于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女真当时称阿什河为“按出虎”,此河产金,也因此得名。唐时全国每年产金不过百两左右,外部流入主要来自东北黑龙江和南洋一带[5]。因此完颜氏部落掌握了极为重要的稀缺资源—黄金,这是他们从小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部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促使了他们和外界产生了更多的商贸文化交流。完颜乌古乃(1021年—1074年)征服和联合十几个部族组成部落联盟,成为部落联盟长时被辽国授予节度使称号,也逐步成为了辽国管理生女真(不算辽国人的女真,熟女真则反之)的代理人,此后接触中原文化越来越多,并建立了生女真的政府机构和法律制度[6],具备了实质上的地方政权的特点。完颜乌古乃时期对生女真开化以及之后建立金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使完颜氏部落具备了铸造“大金朝合”的文化和技术的基本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大金朝合”铸期上线应下调到完颜乌古乃执政时期,约为公元1050年左右(具体时间不考),此时距完颜阿骨打建国尚有约65年。而且我们也不能否认北宋绍圣之后完颜部落停铸了此钱,因此铸期下限可下调到公元1115年(金国建立)。

三 对“大金朝合”的钱币学分析

一、“大金朝合”的铸造风格,相较于唐、五代十国、辽、宋而言与金朝铸币更加接近。

二、五代十国时有国名为钱名的风气,如大蜀通宝,大齐通宝,大唐通宝。因此完颜氏在成为辽国节度使割据一方之后,自称大金并无不妥。

三、此钱(见图, 直径35mm、孔宽8mm)经非破损检测[7],铜、铅、锡含量分别为75.58%、7.37%、13.92%,周卫荣在《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中统计的辽、金铸币含铜量均值分别为84.59%、79.47%,这样比较高的含铜量是有别于多数五代十国铸币及北宋铸币的,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而其铅低锡高的情况却属金钱特色,亦有别于辽钱[8]。

综上,笔者认为“大金朝合”是金国皇族完颜氏在建国前铸造,铸期在公元1050年至1115年之间;钱文意为“大金军”,即完颜部落的军队,该钱或具有某种军事上的用途;该钱对于后来金朝铸币风格及合金成分搭配比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注释:

[1] 张甫白:《关于按出虎、会宁和上京几个名称之我见》,《北方文物》,1993年第3期。

[2] 贾敬颜、朱风:《蒙古译语·女真译语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P256;另《女真译语》为明朝所编《华夷译语》中《女真馆杂字》和《女真馆来文》的合称。

[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P584。

[4] 贾敬颜、朱风:《蒙古译语·女真译语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P1。

[5]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P323。

[6] 《金史》第一卷,中华书局,1975。

[7] 感谢华夏古泉网提供金属成分检测设备。

[8] 万泉:《一种鉴定西夏、辽、金、元代钱币辅助方法的探讨》,《中国钱币》,2014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译语铸币完颜
略论我国古代钱币铸造中的板形范立式顶注工艺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贡礼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影响铸币税的理论及量化研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沉默了400年的金兀术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