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研究

2018-06-06 10:14邢静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络、云平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接收和反馈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学习模式的巨大变革。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在移动互联环境下,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知识增多,需要构建碎片化学习思维;学习的内容和手段更多元,需要探究更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使用更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在新环境下探索新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教”与“学”方式,形成新的师生互动局面,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7-0150-02

1 移动互联时代学习模式急需变革

1.1移动互联时代的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是指在学习环境设计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而构建的学习活动结构和学习方式[1]。当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已经变成了4A模式(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下的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2]。泛在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何途径下方便的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这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3]。

1.2急需探索新环境下的“教”与“学”方式

虽然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便利,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教育反馈,学生的个性需求也会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是多样化的在线网络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以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为例,新的云终端实验室的建设使得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遇到很多技术上的困扰。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巨大冲击。教师习惯的大班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这点在软件学院也很明显,由于机房设备限制,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教师授课难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等原因,学生到课率比较低。最后是教师的存在危机,网络知识更便于获得,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各种手持设备,智能硬件经由网络,使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完成某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而且网络的丰富性与课堂的枯燥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育似乎成了鸡肋[4]。因此,新环境下需要探索新的“教”与“学”方式,形成新的师生互動局面,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 构建碎片化学习思维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在海量信息中自由穿梭学习,获取各种有意义的知识碎片,也占用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需要构建碎片化学习思维[5]。碎片化思维中的“碎片化”包含了一个“去自然化”(Denaturalize)或者说“去常规化”(Denormalize)的过程。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层层深入挖掘知识的过程,首先需要在“巨量信息”中挖掘有意义而舍弃无意义的知识碎片;然后从有意义的知识碎片中选择有用的;最后当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学习者需要从有用的知识碎片中筛选需要的碎片知识,这个过程包涵了知识碎片的管理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3 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3.1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

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以体验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游戏为主要的学习环境来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6]。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需要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教师对自主学习策略进行设计,将学习任务嵌入到游戏情景之中,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只有在游戏情景中,不断的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验证结果,反思总结,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3.2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能够锻炼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通常基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根据团队内成员的专长,能力和专业技术侧重点,对队员进行任务划分,让他们在参与实际项目过程中进行学习。这种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完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队员自己完成。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能够以兴趣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与实践,还能通过项目的实战经验,培养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能力。

3.3泛在学习模式

移动互联技术使得教与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生成了新的教学情境,学习可以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这就构成了一种泛在学习模式。云服务、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存在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中,促使人和计算设备之间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人们可以更加关注任务本身,而无需适应计算设备的内部行为。

泛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计算设备,获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源,无需时间和空间环境的限制,这一学习模式的高普及性、高嵌入性和灵活性,必然会随着泛在学习理论的逐步完善、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

4 打造多样化学习平台

4.1 MOOC开放教育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网络教育的新形态,具有“名校合作、开放共享、全新设计、过程跟踪、专业服务”的教育优势,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7]。MOOC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作业,随堂测验,在线答题和课程认证等方式完成课程学习。而且通常MOOC课程还提供短视频,并配合交互式的测验,这种方式既方便学生按主题学习,又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的模块化划分和任务分块设计,符合大脑学习的特点与反应机制,更能适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交互式的学习习惯。

4.2微信公众平台

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搭建的移动学习环境,教学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或者二维码的方式使学生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系统详尽的课程学习资源,也可以通过消息回复的形式直接开展“一对一”式的教学活动[8]。以软件学院开设的《开源云平台构建》一课为例,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专业技术性公众号:“云技术实践”,“每天5分钟玩转OpenStack”等。这些公众号每天进行更新,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合适的阅读和使用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环境下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5 个性化、定制化教学

移动互联环境下学习模式的变革,一方面体现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习的内容和手段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学习模式的交互上。以多维度立体化的学习模式在碎片化时间内进行学习,使得课堂教育逐步边缘化,这个特点在软件学院非常显著,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软件行业专业知识更新过快,以软件学院云计算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OpenStack的管理与实践》为例,课程前两周刚开始时,查阅OpenStack的官网,发现其最新版本是M版,到课程中后期,再次查阅官网,发现OpenStack更新版本至N版;

其次是课堂教育不能满足个别学生需求。例如OpenStack的N版本在2016年10月6号发行,在教师未讲N版本如何搭建的情况下,一个学生根据官网提供的资料,在当月的23号将OpenStack平台搭建完毕;

再次是受制于教学环境,课堂时长,学生进度差异限制,课堂教育难以满足课程需求,实践类课程尤其显著。例如,要搭建N版本的Openstack,课堂教学情景下难以实现多节点搭建,90分钟课时的教学时长也难以完成搭建工作。因此,该课程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各种互联网上的学习方式,官网文档,搜索引擎,微信公众平台,专业微博,在线视频,专业社区等,在课下完成课程学习。

因此個性化、定制化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可以方便收集学生的在线学习信息,跟踪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从而对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定制教学,更准确地评估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9]。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模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大大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成才率。

6 结束语

任何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如果没有外加的强制措施,没有真实互动的视频课程,就不能构建出浓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那么这种教育就只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未来的教育需要研究在碎片化学习思维下,探究更多元的学习模式,打造多样化的在线学习平台,培育浓烈的学习情景和氛围,为能力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制力不同的受众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学习模式变革的基础:类型、价值判断和变革取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2):67.

[2] 罗浩. 信息技术带动学习变革——从课堂学习到虚拟学习、移动学习再到泛在学习[J]. 理论与争鸣,2014(324):15-21.

[3] 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6):103-110.

[4] 邢静宇,刘黎明,张晓民. 卓越工程师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福建电脑,2012(12):35-37.

[5] 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等. 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26-30.

[6] 蒋宇,尚俊杰,庄绍勇.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5):84-91.

[7] 黄健青,李芳. MOOC模式对我国开放教育发展的启示. 电化教育研究,2015(10):56-61.

[8] 王萍. 微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88-94.

[9] 关德章.开放大学“跨区域网络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6):73-78.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