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

2018-06-07 01:56陈康成
关键词:安徽省竞技竞争力

高 升, 陈康成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1]。核心竞争力是竞技体育发展优势与动力所在。通过对安徽省近5届全运会成绩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竞技体育近20年来综合实力指标和显著性发展水平提升不明显,与周边体育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为此,注重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对安徽省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1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解析

核心竞争力最早出现于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德与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文中对核心竞争力定义:“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指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而不是指单个技能或技术。”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异于其竞争对手的核心要素,如果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

1.1 逻辑起点: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战胜对手,较好实现自身竞争目标,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竞争主体长期积累的、自身固有的一系列能力[2]。核心竞争力决定了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它既可以是内生的,由内部核心能力决定;也可以是外生的,由外部环境条件赋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从概念上看竞技体育是具有竞争性的,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竞技双方的竞争结果。

综上可知,在竞技体育中竞争就是比赛,竞技体育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具备核心竞争力就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由此可知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客观存在的,核心竞争力越强,持续竞争优势就会越大。

1.2 内涵解析: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内涵进行梳理,力求准确而简洁地表述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1)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这种能力可以尽可能地满足国家、地区、竞技体育消费者(观众)所注重的价值。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项目上的具体竞争,项目“奖牌效应”辐射的社会价值,能够为民族和社会提供根本上与实质性的社会效应[3]。换言之,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不仅可以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能激发民众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增强国家意识和凝聚力,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而对于竞技体育消费而言,赛场上精彩的竞技表现以及不屈的体育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的价值需求。

2)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这种能力只有少部分国家、地区才具有,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与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等发展背景有关,带有鲜明的文化传承特征。比如中国“国球”乒乓球是新中国刚成立后国家和人民急于摆脱“东亚病夫”,寻求存在与突破的窗口,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极大地鼓励了中国人民。当时毛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后“乒乓外交”又赋予了乒乓球深刻的政治意义,至此乒乓球“国球”地位不可撼动,成为了中国体育文化的符号,一直延续传承至今,形成中国独有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3)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性。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由各个竞技子项目核心竞争力通过立体作用,有效整合而成。单个的竞技项目核心竞争力主要受资金、政策、体育人口、选材和培养体系、运动员训练、退役支持、训练设施、教练员培养、国际比赛和科学研究等若干因素的影响[4]。美国田径能够雄霸世界靠得不是单个运动员或单个运动项目的优势,靠得是整合田径运动各小项和不同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在资金、政策、选材以及培养体系等方面配合下集聚综合效应的成果。

4)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一个国家、地区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通过复制来模仿,也很难被其他能力所取代。在培育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基于不同发展路径整合多项资源孕育而成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难以完全复制和替代的,比如我们的足球,需要思考的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可替代要素的影响。

5)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性。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其形成拥有后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需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维持自身周期发展。

1.3 要素剖析: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构成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各要素之间大都相互关联与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模糊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一个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要素模型(图1)来阐释其内涵。

1)竞技体育管理资源。竞技体育管理资源是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相对人、财、物这类有形资源,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动态的间接资源。竞技体育管理资源包括人才资源、组织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竞技体育管理资源不足较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它需要从意识、理论、方法、制度、组织、立法、教育等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方面来加以改善。

2)物质与人力资源。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人力、物质资源,缺乏人力、物力资源的支持发展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犹如缘木求鱼。物质资源是指竞技体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场馆、器材设施以及交通公共设施等。人力资源则是指管理人员、科研队伍、教练员、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等。

3)体育赛事举办资源。体育赛事一般指有规模、有级别的正规比赛,体育赛事的举办对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文化以及体育本身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5]。拥有丰富的体育赛事举办资源可以推动一个地区或国家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举办竞技体育赛事强化政府部门的重视,扩展竞技体育投资渠道,完善竞技体育的场馆设施建设,对一个国家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非常重要。

4)体育科技创新环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体育科技创新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种,硬环境主要指物质人力资源,软环境主要指管理评价体系等。依靠现代体育科技的力量,革新竞技体育培养模式,创新训练手段,重视运动康复,建立“训、科、医”一体化,时刻掌握运动员生理、心理状态,保障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水平,提升赛场表现,从而加速和巩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建设体育科技创新环境。

5)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决定发展水平,也决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竞技体育的需求与支持也不尽相同,处于发展中地区与国家对竞技体育价值需求更多地在于政治方面,对竞技体育资源的投入相对不足。而发达国家与地区对竞技体育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需求相对较高,资源投入相应也会较多。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走向,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可以有效保障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6)竞技体育文化环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与价值观、生活方式密切相连,竞技体育文化则是决定了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人对待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竞技体育文化一方面可以描述成引领竞技体育发展,也可以被解释作为基础与土壤支撑竞技体育。先进的竞技体育文化奠定了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基础,指引着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7)生态地理环境。生态地理环境可细分为生态环境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总称。竞技体育的开展受地理环境要素以及自然气候环境要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文自然地理以及气候环境不仅孕育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形成不一样的民族性格,而且决定了人的生理特征,对人的运动能力影响巨大。除此之外,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适合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开展。

图1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要素模型

2 安徽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现实分析

2.1 安徽省体育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图2 安徽省历届全运会金牌/奖牌数和金牌榜排名

全运会作为国内最大型的综合类竞技体育赛事,是各个省市地区展现各自竞技实力最为重要舞台之一。因此,全运会成绩便成为衡量各省市地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权威指标。通过图2可见安徽省历届全运会金牌/奖牌数和金牌榜排名,可以看出安徽省全运会成绩相对平稳,金牌数、奖牌数以及排名浮动并不大,稳定中略有提升。这表明安徽省竞技体育相较于竞技体育强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水平还不高,短期内很难跨越式提升。通过近三届全运会安徽省竞技体育各类项目获得奖牌的数据,可以看出摔跤、武术、击剑、田径、射击、手球、跆拳道这7大项,除击剑外其他六项在近三届全运会均有奖牌获得,表明在这些项目上安徽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七人制橄榄球项目,作为十二届全运会刚设立项目,安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队在两次全运会上均收获了铜牌,2013年代表中国参加了亚洲七人制橄榄球系列赛泰国站比赛并夺得冠军,2015年获得了全国总冠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这个项目上凸显了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安徽省在一些竞技项目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由于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性,部分项目和个人的优势并不能够完全构成安徽省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

2.2 安徽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发展因素分析

2.2.1 竞技体育竞争力政策支持不足 安徽省相对竞技体育资源优势不足,如要发展核心竞争力只能从内部挖潜,提高自身硬实力。安徽省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学院化建设。但目前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依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小学训练队和传统项目学校等属于初级单位;少年业余体校、体育中专和运动学校等属于中级单位;而省体工队、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省体育局属于高级单位[6]。这种略显僵化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结构比例失调,普通水准运动员多、高水平运动员缺乏,整体竞技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现状。

2.2.2 竞技体育文化氛围难以呈现 竞技体育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难以割舍,这就是竞技体育文化直观而本质反映。比如说篮球,人们就想到了乔丹,想起了美国、想到了梦之队。说起足球,人们就想到了贝利,想到了巴西。这种文化是在长期竞技体育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体育明星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的体育价值观普遍缺失,体育文化氛围不浓[7]。安徽省更是缺乏较高关注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运动员,关注度的缺失以及社会成员体育价值观的缺乏导致安徽省竞技体育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影响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2.3 后备人才储备资源流失严重 培育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拥有在成年组别实力拔尖的成熟运动员,也要拥有处于统治水平的年轻选手。而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都离不开成熟的管理,高水平的教练员团队以及先进的科研团队,拥有全方位,各领域的人才资源才能保障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现阶段,安徽省竞技体育大部分项目教练员队伍结构、执教经验、专业科研视野和创新等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亲繁殖”现象严重,训练难有突破创新[8]。特别作为安徽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萎缩,一方面由于招生选材手段单一;另一方面由于周边发达省份对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掠夺,一些好的运动苗子从小便被别的省所挖掘,例如恒大足校皖籍学生便超百名,其中入选国字号的小球员有数十人之多,导致安徽省体校及体工队教练时常无才可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化培养难以形成。后备人才不足导致成年队成绩缺乏稳定性。

2.2.4 科技助力体育意识急需提升 安徽省目前在竞技体育科研管理上仍基本沿用“小作坊”式分散式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现有管理体制与经验束缚了体育科研发展。2015年12月省体育局审核批准80项课题被立项成为2016年安徽省体育科研项目,立项课题大多为社科类,自然类仅有22项,且缺乏重大创新的体育科研项目支持竞技体育运动,所产出的科研成果在具体竞技体育训练中转化率又较低,缺乏实效。因而,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发展缺乏科技助力,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将难以形成。

2.2.5 体育物质资源供需矛盾 截止2016年安徽省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为6931万平方米,列全国第10位,但人均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列全国第25位。器材设施,竞技体育从业人员收入水平都不同程度落后于其他省份。导致目前物质资源需要的投入很多,资金缺口很大。安徽省是农业大省,2016年GDP总量为24117亿元在全国31省市排名仅为第13位,且距离广东、江苏等经济强省差距较大。安徽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很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建设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但因人力财力不足而无法增加更多投入以及实际政策支持的针对性。相比经济强省浙江,在拥有充足的竞技体育物质资源条件下,有的队伍每年都要进行海外训练,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准的运动员,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快速形成。

3 安徽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与策略

3.1 转变职能,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仍需在发展竞技体育、培育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响应“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任务中承担重要角色。在“三大球”这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力量参与最多的项目上,由于缺乏顶尖职业俱乐部,不仅限制了安徽省竞技体育运动员在中超、CBA等国内顶级联赛锻炼的机会,从而制约了安徽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这要求我们在安徽省竞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要注重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划者、投资者、监督者,目前文一篮球队的打造就是个典型案例,从根本上改变之前的管理工作方式,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竞技体育建设中。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众多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同时有助于提升大众投身竞技体育的热情,有效地解决安徽省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转轨困难的问题,优化竞技体育管理资源,保障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

3.2 注重竞技体育文化建设,培育体育明星

竞技体育文化不仅孕育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也给人以精神上的欢愉。采用“合作共建”方式,促进“体教结合”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塑造一批有能力、有魅力的运动员。引导媒体合理宣传,推出安徽省的体育明星战略,利用明星效应吸引社会关注,引导人们喜欢竞技体育,认识到竞技体育的价值,从而引领大众热爱体育,崇尚运动。

3.3 强化竞技体育科研创新,提高科研与训练有机契合度

竞技体育科研的目的是服务竞技体育发展本身,科研创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包括公平的竞争机制、公正合理的选择标准等。构建合理的评价管理体系,以鼓励创新为价值导向,通过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给优秀人才创造发挥空间。注重促进竞技项目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的科研成果指标考核。鼓励海外、省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发起设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的新型智慧化体育科研机构,建设完整的竞技体育科研网络,从根本上强化科研与训练的结合,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内在动力。

3.4 注重竞技体育资源整合,巩固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

十三届全运会共设33个大项417个小项,任何地区都不可能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安徽省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应科学地选择项目,合理规划资源,重点发展契合自身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的优势项目,例如摔跤、跆拳道、射击、散打等竞争优势突出,契合安徽省当前实际情况的项目,从而进一步巩固安徽省传统优势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体操、举重、田径、自行车、击剑、划船游泳(含跳水)等相对优势和潜在优势项目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培养精英选手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项目的发展。尤其是对类似七人制橄榄球这类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开展时间都不长的运动项目更应把握先机,积极寻求突破,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培育安徽省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3.5 拓展教练员选拔与任用渠道,不断强化教练团队建设

事实证明,拥有优秀的教练员团队才可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重点完善竞技体育教练员的选拔聘用标准,建立公正、严格、科学的选拨制度,通过综合考评来聘用教练员。定期组织不同项目各年龄段队伍教练员针对性开展学习与培训,并进行相关技能知识考核,切实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同时,不应只关注省内优秀教练人才,应拓展思路引进国内外优质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团队,逐步成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支柱,确保安徽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6 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培育,制定科学选才用才机制

竞技体育形成稳固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后备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安徽省竞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不足,基层体校招生体系混乱的现状,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年龄段制定选拔招生计划,建立科学招生选才机制。尊重科学,规划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设计不同年龄段的训练重点,防止拔苗助长,造成人才的浪费。不断完善青少年竞赛赛制,保障各年龄组的比赛顺利进行,体现出发展重点项目的方针,发掘及培养重点项目运动员。同时利用各级竞技体育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推广,保障训练效果,预防伤病。突破固有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二次选拔”,做到跨项与动态选材,摒弃终身一项的固有思维,最大化利用有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1.

[2] 刘成,司虎克.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及核心竞争力关系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104-109.

[3] 吴劲松,邓万金,张雪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构成及特征[J].体育学刊,2012,19(3):50-54.

[4] 廖理连,金育强,许之屏.国内外视角下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及重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1):97-102.

[5] 李凤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城市经济的推动效应思考[J].商业时代,2011(14):132-133.

[6] 李跃,李静.现阶段安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207-207.

[7] 黎涌明,陈小平.英国竞技体育复兴的体系特征及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7,37(5):3-10.

[8] 沈晔.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男子职业网球制胜关键技术指标的实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7):601-604.

猜你喜欢
安徽省竞技竞争力
成长相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