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活动中玩“测量” 习得数学核心经验

2018-06-07 11:31曹亦兵陈天竹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积木桌子影子

曹亦兵 陈天竹

结合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我园开展大班幼儿日常活动中“测量”核心经验的研究,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加深对“测量”核心经验的认识和理解,感受生活中数学学习的乐趣。《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明确梳理出学前期幼儿“测量”主要涉及的是直接测量的学习,通常称为自然测量,也就是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而非标准测量物(如尺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测量”的核心经验要点有三条:

核心经验一:比较必须在“均等”这一前提下进行,即比较时计量单位大小必须相等,而且必须是不间断和没有重叠的。

核心经验二:即使是一个物体,也有许多不同的属性特征可以进行比较与测量,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特征是进行比较与测量的重要前提。

核心经验三: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

研读“自然测量”首先要思考:“测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孩子为什么要去“测量”?怎样通过日常活动,来帮助孩子习得“测量”的核心经验?我们对“测量”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初步的梳理,“测量”要得到的关键经验就是“它到底有多长(多高等)?”它的核心指向是数量问题。

首先要了解幼儿目前现有“测量”发展水平,即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由于孩子年龄与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我们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留心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了解其目前关于“测量”的原始水平。

一、了解孩子现有发展水平,把握最近发展区

(一)影子的秘密,我来量一量

一次集体教学后,大二班孩子们玩起了“踩影子”“画影子”的游戏,飞飞和小童发现影子会变来变去,一会矮矮胖胖,一会又瘦瘦高高,就讨论了起来。这时好几个小伙伴围过来问,老师引导:你们知道影子为什么会变吗?那谁的影子长?谁的影子短呢?“可以量一量”,当大家提出要量时,发现没有工具,于是有一个小朋友就站在影子上,从影子的“头部”走到“脚部”,他小心地用脚跟贴住另一脚的脚尖,就这样往前量,好几个小朋友也学着他的样子,原来他和爸爸玩过“踩脚丫”的游戏,就是这样脚跟贴着脚尖,这就是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除了用小脚量,还可以用什么呢?”很快就有孩子说到了用手来量。还有哪些可以来当测量工具呢?下午起床时,孩子们在班级的各个区域寻找自己认为可以测量影子的工具,有吸管、水彩笔、记号笔、绳子等。

(二)测量中的发现,梳理问题

影子测量后,孩子们回到班级,老师带着孩子们回忆用了哪些测量工具,是怎么测量的,大家一起看了自己的照片和视频,发现原来生活中测量的工具很多,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影子能得到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影子谁长谁短,需要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如说都用水彩笔来测量,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孩子测量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不会沿着影子的中轴线进行测量,测量工具没有一个接一个摆放,测量的起点、终点不明确等一些问题,如用水彩笔测量的两位小朋友,他们没有把水彩笔一根接一根摆放,中间存在间距等问题。两个孩子测量完之后说我摆了六根水彩笔,你也摆了六根,那我们的影子就是一样长,这样的测量结果就不准确。

像这样的测量活动所需材料简单,平时在餐前和集体教学后都能开展。还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开展哪些活动来帮助孩子习得更多的“测量”方面的核心经验呢?围绕这个问题大家进行了讨论,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分析了日常活动时间有什么特点?日常活动时间短、琐碎、灵活又随机,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晨间活动、户外活动、教学活动后的过渡、饭后散步、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怎样更有效地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测量”活动?

二、日常活动中玩测量,习得数学核心经验

(一)日常材料“便”探究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豐富日常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机会。

1.学会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

除了水彩笔、吸管等可以当测量工具,还有什么可以当测量工具呢?孩子们又找来了圆管玩具、木质积木、扭扭棒、纸条、梳子、记号笔等,可以测量什么呢?有一个男孩用圆管玩具来量桌子,可是就是不成功,当老师问他有什么问题时,他也说到了管子会滚动,不容易一个接一个摆放,不利于测量。老师组织讨论后,大家建议换一种工具进行了测量,这次选择了木棍来比较桌子和玩具架哪个长哪个短。

适宜的测量工具能帮助孩子进行测量活动,当有问题出现时,孩子的发现和老师的及时引导调整非常有效。

2.了解和确定测量属性是测量的前提

在玩具架和桌子比较长度后,老师引导孩子们看一看他们除了比较长度,还可以比较什么呢?大家说到可以比较它们的高度,孩子选择了木质积木测量它们的高度,发现原来桌子比玩具架长,但是玩具架比桌子高。原来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属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和确定物体的属性,这也是进行比较和测量的重要前提。

3.教师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一个孩子拿了一块积木来量桌子,他从桌子的正中间开始摆积木,积木也没有一个接一个摆放,大家提醒他应该从头开始,测量的正确方法也在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了: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偏离边线,一节节要首尾相连。

还有一个女孩她没有把玩具和起点对齐,量到最后又剩一点,她又选择了两个小圆形玩具放在两边正好,这样虽然方法不准确,但是可以看出孩子还是很机智的,会随时从身边找到适合的工具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做不利于比较,比较必须在“均等的”这一前提下进行,即比较时计量单位大小必须相等,而且必须是不间断和没有重叠的。

(二)随机游戏“趣”探究

数学集体活动后,如何利用过渡环节时间,结合所学习的概念、关键经验进行游戏呢?经过摸索,我们认为一些短小的情境性游戏很适合,所需时间短,如大班幼儿刚进行完的集体活动,户外两个孩子玩起了“跨大步”游戏,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确定谁先跨步,跨步后由赢的孩子来比比谁的步子大。最先两个孩子都用自己的脚步进行测量,后来孩子们发现小朋友的脚是不一样大的,于是发现应该由一个小朋友用脚来测量比较,这就是孩子的数学核心经验的积累与发现。

大课间活动时,孩子们拿来大泡沫地垫和小地垫,玩起了“占方格”游戏,发现很多块小地垫和大地垫一样大,一块大地垫和四块小地垫一样大。在建构区搭建时,孩子们利用不同形状的木质积木进行拼搭,孩子们就发现原来一块长方体积木等于八块正方体积木。

(三)捕捉契机“助”探究

掌握了测量方法后,孩子们在比较时有时记不住测量结果,有时量了后面的东西就把前面东西的长度忘记了,怎么办呢?大家说可以记下来,于是我们给孩子提供“量一量,比一比”的记录表格,通过表格图示的方法,用一种测量工具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比较。在孩子测量过程中,这次的工具更丰富了,有记号笔、积木、蒙氏数学教具、桌面玩具等。选择的测量物体也很丰富,有钢琴、电视、桌子、柜子、消毒柜等。有位小朋友在测量工具中画了一个长积木,接着画了桌子和柜子,比较桌子和柜子的高度,她把积木一个个搭高,测量后发现桌子有10个积木高,柜子有6个积木高,比一比发现桌子高。在“量一量”中写上了测量得到的数量,并在“比一比”一栏中桌子下方画出了笑脸。

孩子们还测量了桌子和钢琴凳的长度,她填写的数量都是2,告诉我两个好像不一样长,但是记录都是2,是钢琴凳多出来的比较多些。这时我引导孩子再选另一种测量工具,希希选择了一个小塑料管玩具,量一量多出来的部分,她发现钢琴凳多出2个塑料管,桌子的长多出1个塑料管。这时再问她哪一个长些,她发现是钢琴凳,因为钢琴凳是2个木棍+2个塑料管,而桌子是2个木棍+1个塑料管,她就在钢琴凳的下面画上笑脸。

三、家园互动促成长,师幼共同探索

(一)日常活动中的发现

日常活动中,随着孩子们的不断操作尝试,他们发现长的东西可以用长一点的測量工具,短的东西可以用短的测量工具,如教室很长,孩子们说用木棍测量;图书很小,可以用回形针、小包餐巾纸、魔方等小点的物品测量,这样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户外活动中,孩子们跳绳休息时,拿起竹节跳绳测量了操场上大树的粗细、轮胎的厚度等等,由于竹节跳绳中有一个一个竹节,便于测量比较。

(二)家园活动中的新发现

教师将幼儿园测量活动相关照片放入家园栏,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鼓励大家回家后继续寻找。在家里,孩子们继续开展更多的测量,一位小朋友选择了图书和积木来当测量工具,测量客厅茶几的长度,发现原来积木很短,积木测量茶几得到的数量越大,而图书稍长些,测量茶几得到的数量较小。

童童小朋友还讲述了自己的新发现,他是用雪花片和跳绳棍进行测量比较,他测量的是桌子,分别有16个雪花片长或者3个跳绳棍长。差别很大的原因在于测量工具的长度差异很大。他发现:雪花片很短,需要很多才和跳绳棍差不多长,短的东西要用很多才能组成长的东西,长的东西几个可以组成更长的东西。原来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关系,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大朋友帮助小朋友一起测量,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又将数学有效融入了家庭生活。

(三)生活中的更多探索与思考

日常活动是集体教学的有效补充,没有掌握的难点知识,在日常活动中得到有效巩固。它也可以放在集体教学活动前,帮助老师把握孩子现有水平和孩子需要,可以是难点的前置,提前熟悉现状并解决。测量活动的研究让老师们经常主动思考,探索多种形式,学会了更合理有效地安排空余时间。孩子们也从中感受数学更多的乐趣,关注生活中的数学,自主探索空间变大了,孩子自主表达能力、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好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老师们除了充分利用日常材料,开展随机游戏,捕捉日常活动契机等方法,还可以尝试更多探索形式方法,进一步支持孩子自主发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需要,帮助孩子习得更深层次的“测量”核心经验。

猜你喜欢
积木桌子影子
擦桌子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拼桌子
打桌子
和影子玩耍
有趣的积木
不可思议的影子
谁不在谁不在
你用对“数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