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儿童游戏的守护者

2018-06-07 11:31盛习敏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3期
关键词:滑梯天性幼儿园

盛习敏

游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游戏是一本读不透的书。在游戏中快乐,在快乐中游戏,有位教育家说过,“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守护儿童的天性、守护儿童的游戏。每到一所幼儿园,迎面而来的总是孩子快乐如阳光般的笑脸,我们就止不住从心底溢出的笑意,对他们绽放出笑容。在每个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以及每个人的心里都洋溢着快乐,这快乐蔓延、蔓延,直透到每一个教师的心里,让我们心里充满着快乐和温暖,感觉到轻松并且愉快。

儿童天生有一种将活动作游戏化处理的倾向和能力,任何活动在儿童眼中都可以变成游戏。孩子们沉浸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中,满心欢喜,任想象自由驰骋。可见,在儿童的世界中,游戏无处不在,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如今的幼儿园倡导幼儿要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要在玩中学。所以我们要让幼儿放飞自我,解放天性,不能限制他们游戏的权利。儿童在游戏中形成的态度会逐渐转变为一种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会逐渐发展为一种积极自主、乐观向上、开放创造的个性品质,不仅对儿童当下的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尤为重要。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玩滑梯,如果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孩子们不仅玩得投入,而且能玩出许多花样来:有时会变换不同的身体姿势往下滑,想象自己成了飞机或超人;有时会把滑梯当成马路,再现生活中的交通堵塞情况。无论天气寒冷或炎热,也无论滑梯上是否干净,衣服是否已经湿透,儿童都会全身心地享受游戏的过程,表现出自主自愿、认真专注和积极探索的态度。事实上,儿童在捉迷藏、搭积木、挖泥沙、玩娃娃家等游戏中,往往是处于着迷状态的。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重视儿童游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教师为支持儿童的游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真正支持儿童的游戏,让美好的理想付诸于智慧的行动,这方面广大的幼儿教育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我们常常过于重视教师的“有为”,而出现了教师瞎指挥孩子游戏的行为,将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孩子的想法之上,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孩子,更有甚者会出现随意导演或中止孩子游戏的现象。在我看来,如果这就是“指导”,就是“有为”,那不如“无为”。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教师不能限制这种权利。孩子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禀赋、行为方式,因此,同伴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教师看到孩子有不友好行为应该制止,但孩子们在游戏中玩时,教师不应插入自己想法,应让孩子自由发挥,让他们自己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人会以爱的名义限制儿童的游戏,比如:因为担心摔跤而阻止孩子到不够平坦的地方玩耍,因为担心打闹而阻止孩子追逐嬉戏等行为。可以看出这些行为都阻碍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本身是爱探索,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爱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应该阻止他们,阻碍儿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孩子成长,这种做法也是得不偿失的。

孩子在游戏时,教师更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游戏中的孩子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教师应当在观察者、指导者、支持者等角色间自如转换。孩子在游戏时如果不知道怎么玩或者是不知道游戏规则,教师应加以指导,引导他们。从逻辑上而言,观察和了解的确先于指导、支持,但不能机械地观察、指导、支持,应理解为一种时间次序上的先后,我认为先了解孩子是什么样的,才谈得上指导和支持。教师和孩子时时身处教育情景中,真正完全“无为”的时候是少之又少的。很多时候,恰恰是互动和交流让我们了解到了真实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真实不是脱离社会情境的真实,而是一种处于社会建构之中的真实。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支持他们友好地交往,需对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的行为有所作为,这个过程才是真正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观察他们的过程。

我们应该放下成人自以为是的逻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对待儿童的游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游戏,为孩子提供符合他们成长所需要的支持。守护儿童的游戏,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享受真正的游戏,相信游戏带给孩子的远远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自由乐观的心态、生动活泼的体验、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进而产生更多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我们要守护儿童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滑梯天性幼儿园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爱“上”幼儿园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