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有机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6-07 09:36万敬伟
科教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教学改革

万敬伟

摘 要 “有机物检验技术”是公安院校刑事技术类专业学习的基础,并在公安一线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对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公安院校中“有机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在教学方式上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考评制度上综合评价学习成绩,注重实践,考核与过程相结合。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符合公安实战部门需求的刑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有机物检验技术 公安院校 教学改革

0 引言

有机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有机化合物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的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刑事化验、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检验、微量物证检验以及毒品毒物等物证检验工作无一不与有机化合物紧密相连。因此,有机物检验技术是学习刑事技术鉴定的重要基石,学生只有掌握了深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检验鉴定技术,才能为顺利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公安高校的课程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结构单一,知识体系相对一成不变,课程开发比较封闭、滞后,灌输和解释仍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法,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偏窄,基础素养失衡,公安业务不熟悉,实践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制约着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专业的实战型人民警察,要求公安院校刑事技术专业“有机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满足公安实战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以公安一线实战为导向,通过有趣真实案例,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拟犯罪现场,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检验技术的训练以有效识别、提取、鉴定物证,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创新,多方位考核,不以分数定成绩。这样既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又改善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学中有乐,乐中有获,使其真正成为“懂理论、会操作、能鉴定、会办案”符合公安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1]既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也不同于“满堂灌”式的教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公安刑事(民事)案件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通过和学生的积极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际案件的侦破解决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激发学生开放式思维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

在典型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围绕热点、创新点组织教学。[2]作为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实验案例,以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当前国内外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不断升级、方式不断更新,尤其是事前经过精心策划、事中想方设法处处伪造、事后又极力破坏物证的犯罪行为,使得有些传统的检验技术受到挑战,一些高精密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检验方法及技术应运而生。以光谱、色谱和质谱为基础的各种仪器连用和拓展,解决复杂体系难以分离和鉴定的问题,是当今有机物检验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向学生介绍如核磁共振仪(NM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校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HPLC-TOF-MS) 等先进仪器分析手段,[3]開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设计选取实验,避免一成不变的实验内容和低水平的重复,淘汰与当前应用脱节、陈旧老化的实验。在组织设计中由验证性实验向创新型实验靠近,由常量向微量、超微量、痕量转变,由单纯的演示模仿到自主设计实验流程,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创造力。既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的能力,又避免学生“做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尴尬局面。例如:

(1)鉴定氨基酸的最简便方法——茚三酮的显色反应。手印分泌的细微汗液聚集于独特的手印乳突线上,经过茚三酮溶液处理,可以将含有氨基酸的纹路变成可见的紫色或深蓝色,这一显色反应就是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在痕迹检验中,刑事技术人员常用茚三酮溶液显现诸如纸张等渗透性多孔客体表面的潜在汗液指纹,达到识别鉴定犯罪嫌疑人手印信息的目的。据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对指纹的鉴定实验操作进而学习氨基酸类有机物的鉴定方法(图1)。

(2)易制毒化学品的识别和检验常采用化学显色反应。此法具备快速、便捷、直观的特点,将易制毒化学品和特定试剂进行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现象,直接判断或排除是否存在某类易制毒化学品。毒品的现场快速检验技术的原理也是基于物质间特定的化学反应现象,如马改氏试验可用于检验鸦片类毒品。若反应出现紫色,表明被检验物质中可能含有吗啡、海洛因;如果硫氰酸钴试验出现蓝色,表明可能存在可卡因;若结果是紫色絮状沉淀,则表明可能有氯胺酮的存在。根据这些基层办案中常见到的案例,由真实案例引出技术检验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在“重基础,强应用”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了教学效果。

(3)在讲解涉及农药类的检验时,结合实际中常用到的检验方法,设置分组对比实验,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不同检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介绍检验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结合其他的有机毒物(杀虫剂、鼠药、除草剂等),探讨和比较的中毒症状,学习急性中毒后的抢救措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生活中的自救能力。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未知物检验,实验实训模拟真实的办案环节,从现场勘查识别物证、物证的提取、检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鉴定书的书写与分析等环节,均要求每位学生以鉴定人员的身份积极参与整个过程,让其充分体验到实验项目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创新意识与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又能在模拟犯罪现场中熟悉公安业务的基本流程,与公安一线部门相对接,为培养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在案例法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公安实战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目的,严格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讲授和实验的课时分配科学合理,先进的检验仪器和手段要为教学服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案例式教学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 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4]将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动感内容。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得原本苦涩难懂的概念、结构变成通俗易懂的视听盛宴,通过丰富的视频、动画、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万不能让电脑成为阻隔教师与学生情感上交流的屏障,让课堂硬生生的成为“图片展示课”,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和真谛。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精炼内容、突出重点、图文结合,避免大段文字的复制,注重对案例问题的深度讲解,也可搜集最近最新的科研动态,自己拍摄案例视频,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教学相长,为学生营造兴趣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例如,20世纪 60年代初在欧洲广泛使用的药物“反应停”(沙利度胺,Thalidomide,如图1所示)事件。作为镇静剂可以减轻孕妇清晨呕吐的作用,但它也妨碍了孕妇对胎儿的血液供应,结果在欧洲导致1.2万例胎儿致残,即海豹婴。

这一事件曾在全球引起广泛的关注,一度成为药物史上的悲剧。研究发现沙利度胺R型具有镇静作用,而S型却是致畸的罪魁祸首。[5]进一步研究发现两个异构体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无论是S型还是R型都有致畸作用。在“有机物检验技术”中毒品毒物章节,涉及此类镇定剂时可以引入这一轰动全球的“反应停”事件,配以海豹肢症畸形儿的照片,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讲授氰化物毒物时,可以结合时事,以“8Y?2天津大爆炸”作为视频案例导入口,氰化物作为入口即死的“毒药之王”,深受大家喜爱的悬疑类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就有提到,通过视频片段的播放让大家直观感受氰化物的危害以及中毒后的症状特征,既让大家加深氰化物的辨识印象,又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综合评价学习成绩,考核与过程相结合

考核与成绩评定是教育测量和评估的重要手段,[6]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把标尺。传统“一卷定乾坤”的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客观、公正、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有机物检验技术”这种实践性强的课程,实验课程占总学时的一半,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实验效果、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实事求是地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计入实验实训成绩。在实验报告批改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写出特色的实验报告,避免抄袭和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即使实验做得不太成功,但是如果能够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原因,仍然给予高分。因为实验只是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才是实验的最终目的。当然实践能力的注重不代表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忽视,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一切都是空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等重要,比例分配要合理。当然,理论知识的考核也可以突破传统闭卷考试的模式,大胆采用面试、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在期末考试(查)中对做过的重要知识进行考查,要求学生能够解释重要现象,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目的。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不能沿用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而是多角度、多样化的全方位评价,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实践操作、實验报告等都纳入考核机制中,也包括课堂上与老师的积极互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模拟情景的表现等等。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最终的考核一定要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才能够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在公安院校中“有机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考评制度上综合评价学习成绩,注重实践,考核与过程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陵节而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多渠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寓教于乐,长善救失,因需设教,因材施教,让更多的学生沿着愿学、会学、学会的方向发展,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又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于一身,才能真正成为公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此外,笔者针对刑事科学技术的特殊性,编写了适合公安院校的“有机物检验技术”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索贴近公安实战的教考制度,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婷.公安理化检验实验课中的案例式教学有效性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68.

[3] Birkler RID,Telving R,Ingemann-Hansen O,et al.Screening analysis for medicinal drugs and drugs of abuse in whole blood using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TOF-MS)-Toxicological findings in cases of alleged sexual assault[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2012.222(1-3):154-161.

[4] 黄娟娟.公安院校刑事化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61-163.

[5] 林国强,陈耀全,陈新滋,李月明.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何洪源.公安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4-106.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的设置与革新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