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新探

2018-06-07 08:12张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优化教学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是以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的文艺批评理论,强调文学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理解和思考才表现出实际的审美价值。该理念为新形势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型、研究型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达到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接受美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D1316 03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6-02

随着二十世纪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接受美学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新的文学理论与鉴赏方法也不断涌现。这些理论一改传统批评理论中的社会批评、道德批评方法,深入到“文本”本身, 建立了一种新的客观评价标准。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渗入,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中只重视社会批评、道德批评而轻视篇章文本和读者接受的状况, 是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大进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新批评”论(new criticism)以来的许多文学批评理论以文学文本为中心, 与篇章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这些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不仅为新形势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为英美文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做法。

一、接受美学理论阐述

德国学者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是接受美学理论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美学实践应包括文学的生产、文学的流通、文学的接受三个方面。文学的本质是人际交流性。交流的双方是平等且同等重要的,而创作活动和接受活动是构成文学进程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环节。文学鉴赏就是读者同作家作品之间的一种“对话”。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读者通过阅读作品(第一文本)感悟、理解和阐释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和形象,在头脑中建构了作者与读者共创的新艺术品(第二文本)。读者面对第一文本时,调动自己的经验产生的思维定向及他所希望的文本对他的满足。文学作品以其虚构的特性向读者展示了生活期待视野中所不存在的新的视野。读者每一次面对新文本时,将过去的阅读经验重新组织在经验视野中,原先的阅读期待视野与作品中的新视野合而为一,并进一步开拓和提升读者的生活实践视野,达到读者的期待视野与生活实践视野的交融和相互影响,即“视野融合”[1]。文学作品的含义、价值和社会效果随着时间、地域和接受意识的变换而变化,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和嬗变,文学作品的含义、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文学的历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接受的历史,它是靠读者的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来描述作为接收效果的历史,文学史就是文学接收效果的历史。

接受美学与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研究的不是第一文本,而是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与读者思想感情对象化的艺术品。该理论以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而非作品本身,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2]。

二、接受美学理论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启示

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根本性的生活理念、價值评判、西方人惯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鉴赏。文学作品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材料,同时还是生活的教科书,让学生对作品中涉及的复杂的社会人生问题进行探讨,是提高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教师讲解是传输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文学知识的吸取更有赖于接受者的参与、交流和体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就要给学生设计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知识面、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艺术。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成功的文学课教师一定是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他以作者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去感动他的听众,促使学生去思考、体验、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去帮助学生解读作品、领略文学之精华。在学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从文学中认识社会和人生,接受或质疑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提高分析批判作品的能力。

(一)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将课前预习与课堂深入理解相结合,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前可以将作家生平、生活背景、作品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品主题、写作风格、作家或作品的当前研究动态等难易适中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并向他们推荐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目、学习网站及研究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资料收集、问题调查等工作,进行材料汇总后写出总结报告;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小组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用英文讨论或辩论、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学生经过认真准备、思考、讨论后会有自己的解答,老师进行补充、深化与拓展。讨论和交流、问答等活动还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网站的BBS空间、课程微信群或小组QQ群延伸至课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大量阅读和充分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二)建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课前要查阅国内外的新资料、新观点,了解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自从20世纪以来层出不穷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从心理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到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批评,可以说对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多视角研究。如果将这些研究成果适当引入课堂教学,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文艺理论来进行导读,甚至对同一部作品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分析,就会得到多样化的解读效果。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文论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文学鉴赏方式。教师通过借鉴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作品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角度看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文学批评意识。这样,课堂教学就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创观点的能力提供了条件。[3]

(三)文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阐明人生哲理。因此文学课要贴近生活,文学教学要联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谛,热爱文学,热爱生活。任何一篇文学佳作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主题。教师可请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角色扮演,使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之中,亲身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进入作品的文学氛围;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广播、电视、多媒体及互联网上绘声绘色的对白以及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使之全情投入到深刻理解文学作品意蕴的过程中,通过移情作用深入领会作品,主动探索其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去感受自身与文学世界的密切关系。这样,文学作品就以其诉诸情感、激发想象的独特方式起到了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文学作品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文学知识和文学素养的积淀有助于人的性情、趣味、道德、价值标准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文学课程的学习应进行全面考核,注重使用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文学鉴赏力的逐步提高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来综合评定成绩。将平时考查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将口语表述与报告写作相结合。其中平时考查占较大比例,分值设计的观测点可以包括:预习准备、课堂专题汇报、观点新颖性和讨论积极性、读书笔记、论文综述、文学评论的质量等等。同时,还可以在书面考试中加大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题目。这种考核方法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核,又检验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学鑒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之一。如何提高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创新文学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文学教师都在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接受美学理论为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教师应当把教学活动从一种封闭的、单向的传授活动转变为开放的、可变的、多层次的交流活动[4],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和批评能力, 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增强英美文学课程的吸引力,达到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汉斯·罗伯特·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沃而夫冈·伊瑟尔.《接受美学:理论与实践》[M],慕尼黑:菲克出版社,1970年.

[3]张威.将读者反应论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尝试[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张威(1976-),女 ,山西清徐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翻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优化教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