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8-06-07 18:33杨大庆
活力 2018年8期
关键词:采访新闻写作

杨大庆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想要获得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记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采访和写作这两个过程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报社如果想要生产出具有独到性、真实性的优质报纸,对记者素质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给出了相关人员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新闻;采访;写作

前言: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新闻采访水平与新闻写作能力,是提升一篇新闻报道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报社只有加强相关人员的建设,才能切实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提升报纸的整体质量。但是人员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报社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提升记者的新闻采访写作能力,逐渐形成优质的队伍,采写编辑出优秀的新闻报道。

1 当前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较多的套话

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过多的套话是现在新闻界的通病。记者在采访受访者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采用过于书面化,过于官方的套话,这样使受访者感受到压迫和紧张,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受访者的不满,从而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或者有的时候,某些记者会为了与受访者建立亲切的关系而不适当的使用当地方言或土语,从而造成受访者的理解困难。此外,记者在撰写新闻稿时,也会照抄过多不容易被理解的书面语言或者是套话,这样就会顯得新闻内容千篇一律。套话运用的太多也不利于反映出新闻的重点内容,造成大众对新闻报道的审美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降低报纸新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2新闻采访写作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们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社会大众准确的了解事件或者是社会的真实状况。但是,在现在的新闻报道中,有些新闻工作者会故意夸大事实真相来博取大众的眼球,从而提高报纸的知名度,获取经济利益。或者有些记者为了节省时间、精力,并没有进行实际的采访、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根据他人的新闻就撰写新闻稿,造成新闻脱离实际的现象。由于新闻报道失真的情况频繁发生,现在一些群众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已经产生了怀疑,大众信任度的降低已经影响了新闻业的发展。究其根本,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和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报社必须做好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

1.3新闻采访写作表述能力较低,枯燥无味

在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新闻工作者精彩的采访内容对写作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有些记者表述能力较低,在采访中抓不住重点,提问也过于古板、老套,因此并不能准确地获取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采访的失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新闻写作的难题,此外,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表述能力较低的现象,一些记者特别喜欢用枯燥的数据来表述新闻内容。在新闻报道中,适当的使用数据会增加新闻报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是,一旦过多的运用数据,就会使整篇文章显得枯燥无味,让人难以产生阅读下去的兴趣。还有就是现在的新闻报道语言都过于单一,只是简单的对事件进行描述,并未采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述方式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态度,难以让读者产生共鸣。

2 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培养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能迅速地从一个突发事件中发现它的新闻价值是一个记者必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被称为对新闻的敏感度。这种对新闻的敏感度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后天的培养。因此,报社应该给每一个记者充分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寻找独特的新闻角度并且不断发现事件中的报道价值,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当在遇到相似的突发事件时,记者就可以根据经验迅速找到报道的角度,从而形成一篇既有深度又视角独特的新闻报道。除此之外,报社还应该对记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在生活中注重观察,将发掘新闻的意识植入头脑当中,不断探索新颖的新闻视角,提高对新闻的敏锐程度。

2.2提升记者专业素养,规范职业操守

想要做出优秀的新闻,必须要求记者做好采访和写作的工作,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报社需要对记者进行采访和写作方面的培训,在采访时,应该注重提问的技巧,建立与受访者的良性互动。新闻质量的关键就在于采访,采访时应该注重突出重点,在重点问题上抓住细节,次要问题上不要过分纠结,做到详略得当。报社也不应该过分的考虑利益问题,不能致力于吸引大众眼球。报纸应该是为大众还原事件真相的载体。报社应该规范记者的行为,新闻报道要遵守真实性、及时性、独到性等原则,要求记者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实事求是还原事件的真相,不要过分地夸大,引起群众的信任危机。

2.3新闻写作生动,布局谋篇精炼

新闻写作不能一味地简单陈述,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学性的体现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生动的语言包括很多种,可以运用较多的修饰词语或者是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修饰词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而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使广大观众能够及时并充分地了解新闻事件所要阐述的内容。新闻写作语言还应该尽量精炼,布局谋篇应该尽量简练,致力于对新闻事件精炼度的整体把握。在一篇新闻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对事件进行阐述,还应该加入作者的态度观点,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结语:综上所述,在各种媒体载体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新闻报道如何体现其竞争力,关键就在于新闻的质量,而记者的自身素养则是决定新闻质量的关键因素。报社如果想要发展,首先要注重人员的培养,培养记者对优质新闻的敏锐度,写出具有独创性的新闻报道,吸引大众的眼球。但是,新闻报道必须力求真实再现客观事实,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违反记者的职业操守。除此之外,人员素质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报社投入大量的精力。

参考文献:

[1]叶旋.电视新闻导语的个性化特征 [J]. 新闻传播 ,2009(8).

[2]何可一.一块屏幕已经不够了——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价值优势分[J].视听界, 2009(5).

猜你喜欢
采访新闻写作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